请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预留分钟不被打扰的时间,静心阅读本文。因为文章读起来并不轻松,读完后还需要完成课后作业。真正让自己成长或者致富的路,本来就不会轻松。
本文为专栏中的一节课,并不是分享。整个专栏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若你没有看过之前的几期文章,可以先关注专栏,建议从第一篇文章开始阅读
专栏文章,每月更新篇。这个更新频率是想告诉你,看的多和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尝试深入思考和实地践行。
想第一时间阅读最新专栏,请关注公众号「富研社」
我们专栏开通至今已经更新了个重要概念了:
从你意识到自己拥有最宝贵的财富是「注意力」,到善用每一份时间去做一个「时间商人」…
从你学会围绕自己的「天赋」打造核心竞争力,到使用「复利的思维」让财富和自己快速成长…
在新的模块中,你又学习了如何通过「去角色化」看到那个陌生而又真实的自己;
又从「理解层次」的概念里发现,原来问题还可以去一个更高的维度快速被解决…
从大家的后台留言中,除了能够看到大家的收获与成长外,还看到了大家的一些反思,比如:
学习了注意力这个概念后,我产生了害怕和焦虑的感觉,我以前太浪费自己的注意力了!竟然天天在被别人收割…
复利效应原来是这么回事,以前我只知道钱生钱,其实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我以前怎么没想到呢?亚马逊的飞轮效应是不是也是复利效应?
对啊,我到底是谁?我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我想成为怎么样的一个存在?去了角色化就能看到真实的自己吗?
原来问题还可以这样思考,我以前最多只能看到行为层,以为只要行动起来了,就是最高效的解决办法了….
角色化和理解层次有什么关系?看似矛盾,好像又是统一的,是不是能够组合在一起使用?……
你知道这一刻,你的什么能力被激活了吗?
你的「元认知」能力被激活了!
元认知,就是你对自己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每个人最终的区别,也只会因元认知能力的不同而不同。
原来你的大脑运行方式是这样的:
发生了事件A ...→ 你有了反应B
但如果你的元认知能力被激活了了呢?你的大脑又是如何运行的?
发生了事件A ... → 你有了反应B → 我为什么会有反应B?反应B是对的吗? → C 好像是更适合的反应 → 于是,你有了反应C
你有没有发现区别?
你的大脑开始有了「纠错机制」,在你的大脑里竟然出现了个甚至更多个声音,他们在互相辩论、彼此说服,而你自己就像是这场小型辩论赛的裁判,观看着这场争斗,最终选择获胜的那位「选手」,做出符合「他的结论」的反应。
你的「思维过程」被你「看」见了,并且你竟然还可以决定这场争斗的胜负,并让大脑按这个胜出的想法思考、行事。
你突然发现,大脑也是一个器官,是可以被控制的
CPU是计算机的大脑,控制着电脑所有的行为,那谁控制着CPU呢?
是计算机的程序。
那是谁控制着程序呢?
对,是站在程序背后的「人」
看似CPU是计算机的大脑,但真正控制着电脑的是人。
那你的大脑背后站着是什么呢?
对,是你自己,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元认知。大脑只是你身体上的一个器官,和手和脚是一样的,你是可以使用「元认知」来控制的!
元认知,就是控制你大脑的那个真正的大脑。
我们的大脑其实和计算机一样,简单来看它是通过听觉、味觉、视觉、嗅觉、触觉等「输入设备」将外界的信号传输到大脑进行处理,然后大脑把处理完的结果交给嘴巴,手,脚,这些「输出设备」输出给外部世界这么一个过程。
但是大脑具体怎么处理的我们不知道,就像一个黑盒子。
整个过程是这样的:信息输入——黑盒子——输出结果
最终,你的任何想法、思考结果,都需要通过嘴巴、手脚等设备来输出,而外界也只会根据你的输出内容对你进行反馈。
因此,每个人输出的不同将导致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完全不同。
但是,大脑是个黑盒子,我并不知道他是如何运转的,所以输出的并不一定是当下最适合的内容,甚至有时会不受控制。
比如有些事的发生让我们很生气,情绪突如其来,霸占了这个黑盒子,控制着我们的手脚做出不正当的行为,我们会摔杯子、拍桌子;控制着我们的嘴巴,说出有攻击性的话语,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
然而可怕的是,事后我们竟然被自己刚才的行为给惊呆了!我为什么会做这些动作?我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完全不知道,控制不住,太可怕了!就像是大脑的驾驶室,被人劫持了,在那一刻身体完全变成了「大脑」的奴隶。
因此,如果我们想改变之后的人生轨迹,我们就得先破译这个黑盒子,防止这种「劫持」情况的再次发生,甚至让大脑按我们希望的方式运转。这样我们就能控制「输出」从而改变之后的人生走向了。
那如果有了元认知,会有什么不同呢?
元认知,就是能让你清晰的看见这整个过程,并且由你自己来全权接管这三个环节:
第一,控制输入
还记得我们第一课讲的注意力吗?为什么注意力是你拥有最宝贵的财富?
因为注意力决定了你会接收到什么信息;接收到的信息会决定你的大脑会思考什么;你大脑的思考结果会影响你的输出,你说的话,你做的动作。最终,这些输出会导致你的人生天差地别!
为什么有其父必有其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就是因为他们从小接受到的「信息」不同。
还记得我们第三课讲的那个《人生七年》的纪录片吗?为什么会存在富人家的孩子越富有?
并不是因为他们继承了家里的财产而变成富人,而是因为他们从小获得的「教育资源」、「人脉资源」等都是不同的,这些「输入信息」的质量决定了他们的思考,决定了他们的能力圈,决定了他们的资源结构层,也就决定了他们的不同人生。
注释:什么叫能力圈,资源结构层等概念?请出门左转,看我们第五课的内容
有许多富豪曾说「我的钱不会留给下一代」,但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富豪说会放弃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才是影响孩子一生最重要的财富!
所以,控制注意力,就是控制了你大脑的「输入设备」。
如今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大爆发,内容创作和传播的门槛已大幅度降低,大量没用的、占你大脑内存的、有销售目的的、甚至是错误的知识;具有欺骗性的谣言;没有营养的八卦等信息随处可见,他们会像病毒一样蔓延在互联网,霸占着你的手机屏幕,期待着进入你的大脑,占领你的黑盒子,让你的思考变得浑浊,还很难被清理出去…...
久而久之,你大脑里能思考的内容就全部都是这些信息,思考的方式也开始变得越来越简单粗暴,浮于表面的情绪宣泄…...
所以,你必须启动「元认知」,让你的注意力像杀毒软件一样严格把关,对不合格的信息实行零容忍,一定坚决不让他们进入你的大脑。
关于这一点,其实我们第一课已经讲过其重要性了,很多同学也被惊出一身冷汗,但是感觉自己依然无法做到,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你的「元认知能力」还不强,甚至还没有被激活。
第二,控制大脑
进入大脑的信息,你怎么处理?
启动元认知,按信息的不同,选择以下种处理方式:
. 对无用的信息:丢弃
万一有些信息,注意力没挡住,进入到大脑了怎么办?
很简单啊,把他们识别出来,然后丢弃掉!
可问题是,怎么识别?
我们要知道什么是错的,就先得知道什么是对的。
我父亲很喜欢玩古玩,因此我从小经常会见到一些古董圈里的所谓「老法师」,在我眼里他们特别神奇,一个古董拿到手里,一般只需要秒钟,就能在不借助任何仪器的情况下判断真假。而作为我们这种外行的人,一个东西往往在家里藏了好几年,竟然还不知道自己原来藏了一个赝品…
所以,有一次我就忍不住去问老法师,你是有什么特别秘诀吗?我为什么看了几年都看不出是赝品,而你只需要秒钟?
老法师说了一句让我醍醐灌顶的话:知真识假,因为我真的看的太多了!
所以,如果你想拥有这种辨识能力,你就得先主动的学习大量的正确知识,累积到一定量之后,你便会自然拥有这双火眼金睛,一眼就能看出某个信息的好坏。
什么是正确的知识?
就是那些经历过风霜,经历过岁月,沉淀下来变成的教科书,变成的经典书籍,它们也许不像网络上那些标题党文章写的如此抓人眼球,也许不像w+的文章写的生动好玩,但是他们却能帮你构建起牢固的知识大厦,帮助你拥有一双智慧的双眼。
. 对有益的信息:储存
如果是一条有用的信息或者是知识概念,那就把它储存起来吧。
你储存的这些有用的知识,就像是电脑里的数据,电脑的所有运算,都是要基于数据的,没有数据也就没有办法运算,而你大脑的思考也需要依赖于这些知识,不然就不知道该思考什么。
那有益的信息分为哪几类?
主要有大类内容需要被储存下来:
A. 概念:
你对事物的理解,我们第一模块全部都在讲这个,这个是你理解世界,思考问题的砖瓦。 B. 价值观:
对事物的正确价值判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更好的。C. 思维方式:
不同问题的思考方法。D. 方法论:
专项问题的已知最优解法。
那具体存放在大脑的什么位置呢?
还记得我们上节课讲的「理解层次」吗?可以把它想象成是你大脑的「内部结构」,让这些内容按如下方式存放:
那知识太多,记不住怎么办?学过了就忘?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外接一个硬盘来给你的大脑扩容了,具体扩容和整理这些知识的方法,我们会在第二季度「重塑大脑」中详细介绍。
. 对问题或者任务:处理
如果把一部手机暂时比作是你的大脑,现在你遇到危险事件,你需要报警求救,因此你对手机输入了一个信息「报警」,请问手机会有什么反应?
答案是,什么反应都没有…
你要让手机理解你发出的「报警」是什么意思,你得先打开手机上的某个对应的App,不同的App你输入同样的信息,可能还会有不同的反应。
比如你打开微信,输入「报警」也许会出来一个名字里含有「报警」的人或文章;你打开淘宝,输入「报警」会跳出来「防盗报警器」的购买链接...
只有当你打开电话App的时候,它才会识别出你是要打电话,然后调用通讯录,把「报警」这两个字,翻译成电话号码「」并启动通讯功能….
这个App是什么?
就是之前你在「能力层」储存的「思考方式」和「方法论」;调用的通讯录是什么呢?就是你储存在BVR层里的「概念」。
你大脑里可能储存了很多套思考方式,当不同的任务、不同的问题进入大脑之后,你得先判断,它属于哪种问题?什么任务?目的是什么?然后启动不同的「思考方式」、「方法论」来处理这些信息。
比如:
你想创业,得先规划一个适合当下的战略吧,你可能就需要用到思考工具:SWOT分析
你有选择困难症?面对多个选项不知道如何选择?你可以使用思考工具:概率决策树
你准备写一篇文章,不知道如何提笔?你可以试试结构化表达工具:SCQA
…
还有其他很多种「思考方式」能匹配不同的问题,比如:正向思维,逆向思维,系统思考,博弈思考,MECE法则,W,KT…..这些方法我们在第二季度「大脑升级」的课程里都会讲到。
你可能会说:思考一个问题而已,有必要那么复杂吗?
你确实可以买个手机,里面什么APP都不装,它也能解决基本问题,但是这个手机的功能相对来说也就比较单一了,处理不了太复杂的任务。
就像你不知道这些思考方式,有些任务来了之后,你就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或者用不适合的方式来思考,得出一个错误的结果……这样,你这大脑的「能力」就比较差了。
因此,有了元认知之后,当一个任务或者问题来到你的大脑里,你会按如下的方式进行「流程控制」:
第三,输出控制
思考完之后,就要把思考的结果按计划执行了,也就是来到了与外部环境对接的「行为层」。然而如果没有「元认知」的话,你就算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你也可能会做不好。
比如:
明明结论已经思考的很清楚了,内心有很清晰的想法,但是就是表达不出来,讲不清楚…
明明行动计划已经列出来了,但是一下子那么多事情,每件事情看上去都很重要,时间又那么紧迫,所以你什么都做,顾此失彼,一团乱麻…
明明周末计划要完成件事的,结果一会儿要陪狗狗去打针、一会儿老李又约我吃饭、周末还有个比赛不能错过、等我淘宝上买完一双鞋子就开始工作….一晃眼竟然已经到了周日的晚上,什么事都还没解决,最后,你怀着焦虑的心情,开始了挑灯夜战,把自己搞的好疲惫….
沟通能力,任务管理,时间管理一团糟…
也许,你学习过很多时间管理的方法,你也知道它很重要,但是如果你无法调用你的「元认知」,你就无法控制你的大脑,因此,你也无法控制你的行为,那么你怎么管理时间呢?
想到却又无法做到,你的焦虑感越来越强...
因此,「元认知能力」的强弱,几乎决定了一个人每个方面的强弱。
电脑能不能发挥作用,发挥什么作用,关键看背后的人如何使用,甚至改造;而你能否让自己的大脑发挥最大的作用,就得看你是如何使用大脑的,你能多大程度上控制并优化这个关键环节。
那我们该如何提高「元认知」能力呢?
刚才你学习了什么是「元认知能力」,而且有那么多好处,也许非常激动,发现原来大脑竟然是个器官,是可以被你控制的,然后兴奋的开始计划,从明天起就要夺回自己的大脑控制权,让它按你的方式去思考行事!
然而,很不幸的告诉你,这是不可能的….
就像你现在最多可以举起斤的重物,然后你学习了一个如何举起斤重物的方法,但是以你目前的肌肉力量,你依然只能举起斤…
从斤举到斤,光知道方法是不行的,你需要不停的锻炼来增强你的肌肉,你需要控制自己的饮食,让身体素质不受食物的破坏…
大脑也像是一块肌肉,它没有办法一下子变得很强壮,它需要你持续的练习才能加强。
具体通过什么方式来锻炼?
. 刻意练习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一万小时定理」?
“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他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不过,很多人对此有很大的误解,以为只要持续做某件事情一万小时就一定能成高手了。
可为什么有许多人踢了一辈子的足球,依然还是个业余爱好者?同样是花一万小时练习,他们和世界顶级职业运动员的差别在哪呢?
除去天赋的因素,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之间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练习的时间,而在于是否掌握了背后的套路,没有套路的练习,非但不能让你成为高手,还会把你练废。
什么是套路?
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储存在能力层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它们是已经被前人验证为做某件事更高效的方式方法,掌握了它们你就掌握了做某件事情的「诀窍」。
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很多种思维方式:正向、逆向、MECE、SCQA、决策树、KT、SWOT…..
但这些方法你仅仅知道是没用的,当新的问题出现时,你还是会习惯性的用原来的方式去思考。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练习调用「元认知」强迫自己用这个新的方式。
一开始会很慢、很困难,很别扭,还会习惯性的回到原来的思维,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再次调用「元认知」把自己拉回来…
只要你坚持用这种方式「刻意练习」,你大脑中的某些特定区域就会不断被强化,久而久之,你某方面的技能就会甩开普通人一条大街,元认知能力也因此得到了加强。
我是名乒乓球爱好者,小学年级的时候被送去参加过个月的专业训练,之后其实就很少再打了…目前的水平也因为不常练习退化了很多,但即便如此,也基本上可以秒杀很多打了多年的业余爱好者,也能拿个业余比赛的冠亚军…
这就是有训练过「套路」和没训练过的区别。
. 经常反思
每天晚上你可以花半个小时的时间,对今天遇到的事情,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行为进行一次复盘,看看哪些事情做得好?哪些事情做的不好?下一次应该如何提高?哪些行为是被大脑「绑架」了?
这是非常好的锻炼元认知的方法,当然你也可以通过写日记来记录自己的这些思考。
这个和回忆不同,重点不是在叙事,而是去思考当时之所以会有这些思考和行为的「原因」是什么?以及「下一步该如何做」才能更好?
除了这种「每日三省吾身」的方式,还有第二种方式就是「阅读」
读文字,也是一个锻炼元认知非常好的方法。有些人阅读的收益不高,那是因为太关注内容本身了。
文字是什么?
文字是作者大脑思考结果的「输出」,文字是结果,而思考的过程才是原因。学习作者是如何思考才能得出这些结果的,则更为重要。
因此,你应该阅读的是什么?是作者的思考方式。
他为什么会这样写?他的思考方式是怎么样的?用到了哪些概念和价值观?有没有错误?
然后边读边调用你的「元认知」来对比自己:如果是自己来写这个内容的话会怎么写?他这种思维方式比自己好在哪里?
这样不断的和自己做对比,就像和一个人在对话一样,久而久之,你会慢慢发现你阅读的速度竟然变得更快了,而且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很多,甚至读了一半,你就能猜到作者之后会写什么,如何写,甚至知道怎么样写才会更好,你不再是被文字牵着走,而是陪着作者一起思考...
这就是你的元认知在起作用了。
. 练习冥想
没有接触过的人,会觉得「冥想」这个词听着很有宗教的感觉,它也有很多其他叫法,比如禅修,打坐,内观….
那到底什么是冥想?它又是如何提高我们元认知的呢?
我直接说方法,你可以花分钟跟着做一遍,这样你对下面我所描写的内容可能会更加有感受:
第一步:找一个安静的环境,以一个舒服的姿势坐好,不一定非要盘腿而坐,舒服的方式即可,挺直腰杆
第二步:设定一个分钟以上的闹铃(一开始分钟为佳,之后可以慢慢增加),然后闭上眼睛
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大脑放空,努力停止自己的一切思考,将所有的注意力都关注在自己的呼吸上,放慢呼吸速度,可以以秒钟吸气,秒钟呼气为节奏进行,感受每一次吸气和呼气的过程,感受空气流过你的鼻腔产生的温度差...
第四步:过程中也许你会走神,也许你会睡着,没关系,当你意识到的时候,用「元认知」把自己的注意力拉回呼吸上即可。
如此往复,直到闹铃响起。
可当你第一次坐下来,努力的让自己保持平静,将所有的注意力都关注到自己的呼吸上,准备开始冥想的时候,你竟然能非常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内心其实是无比的混乱,像好莱坞大片一样,各种思想奔涌而出,毫无剧本,毫无章法,根本无法平静下来,你好不容易把他们都拉回来,回到了自己的呼吸上,可没过几秒钟,内心又开始万马奔腾...
这个时候,你会突然联想到我刚才说的话,原来大脑真的不是自己的,你想让他安静一会儿,他偏偏胡思乱想,你想让他只注意自己的呼吸,它偏偏给你来段高山流水….
它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自顾自的玩耍,你呵斥他,他便乖乖听话,你一不留神,他又开始大闹天宫…
总之,你和他之间会有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一会儿「元认知」胜出,把你拉回到呼吸上,一会儿「大脑」胜出,把你带入另一个万千世界…
没办法,第一次当父母的人,总是不知道该如何管教熊孩子。
但是,慢慢的,你通过每天不断的练习,不断的调用「元认知」,你逐渐的提高了管教的技术,你慢慢可以控制它了,从原来分钟都在胡思乱想,变成可以有效控制它分钟,再到后面完全平静下来,这个过程就是「元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当你能每次持续保持分钟以上的「冥想状态」之后,你能明显感受到做完后的大脑无比清澈,甚至有能体感到的凉爽感,思维开始慢慢变得清晰可见,更重要的是,那个「熊孩子」已经逐渐长大成为了你的「乖儿子」。
有研究表明,长期冥想所带来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感受上,还体现在某些大脑区域的实际体积的变化上。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萨拉·拉扎尔和同事开展的一项初步研究显示,冥想者大脑中的脑岛和前额叶皮层的深色部分(即灰质)在体积上与对照组成员有所不同,会逐渐变大,尤其是布罗德曼区和区,这些区域在各类冥想活动中经常被激活,这或许反应了脑细胞之间建立的连接数量有所改变。
可见,冥想对你大脑的重新塑造帮助有多大。
当你不断的练习,你的「元认知能力」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你开始可以控制自己的思维而不被劫持;
你可以自如的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方法,穿梭在任何问题之间而不被难倒;
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理解别人的情感,成为社交的高手;
你可以轻松的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建立大脑的屏障,保持高强度的专注;
你可以制定周密的行动计划,并做好时间管理,按计划有条不紊的行事…
在心理学里,有一个专有名词来描述这种状态:觉醒!
期待你也能迎来自己「觉醒」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