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电商行业发展得风生水起时,市场上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不断有辉煌的老牌电商在没落淡出大众视野,也不断涌现出新兴的电商平台,而淘宝、京东这样的电商巨头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能成为一个热点。
我们渐渐习惯了电商的存在,它们的合理性也备受推崇,通过补贴砸钱吸引新客户,通过优惠、减免的营销方式来增强客户黏性,不仅电商平台,许多互联网行业的套路都是如此,依靠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先攻占市场,进而掌控市场,拥有行业绝对话语权。
直到拼多多“薅羊毛”事件爆发,这种模式的弊端开始显现出来了。
拼多多的这次“薅羊毛事件”发生在今年的月日,从当天凌晨开始到上午九点,拼多多损失了将近千万元,而这正是电商平台主动培养出的消费者“薅羊毛”的消费习惯所造成的。
当日,拼多多平台上出现了一个“用户随意领取元无门槛券,使用次数不受限制”的重大漏洞,无门槛也就意味着优惠券适用于平台上的任何商品,使用次数不受限制更是意味着只要支付少量金额,便可以无限领取使用。
就在这短短九个小时里,有的用户充了十几年的话费,有的用户充了上万元的Q币和油卡,直到上午九点多,拼多多修复漏洞,这一发生在拼多多上的用户狂欢暂时告一段落。
事后,拼多多不仅撤销了元无门槛优惠券,更是将已领取但未使用的优惠券作下架处理,引发了网民的吐槽与不满,有的诅咒拼多多立马倒闭,有的威胁拼多多见,有的后悔没有赶上这场狂欢。
此次事件的发生经调查,是由黑灰产团伙发起的通过一个过期的优惠券漏洞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违法行为。互联网时代的黑灰产主要是指利用网络开展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黑产”是已经触犯了国家法律,“灰产”则是在法律的边缘打擦边球,具有争议性。
这次黑灰产团伙利用电商平台的优惠券活动进行的操作,也被称叫做“薅羊毛”事件。
“薅羊毛”一词,最早进入到大众视野中是春晚小品白云大妈为了给老板织毛衣趁机“薅羊毛织毛衣”,指爱占小便宜的人,这类人也被称为“羊毛党”。
后来被引用来形容在金融市场当中搜集各种优惠券和优惠活动,并传播到自己的社交圈以及网络上来获取商家奖励的行为;以年交通银行为例,当时它在微信发布“平生不会薅羊毛,纵称土豪也瞎嚎”,并实施了一系列的优惠活动,引起围观。
周周刷。在规定时间内消费达到一定数量和金额就能获得相应的礼品,礼品主要是周可获得价值元的飞利浦空气炸锅和周可获的价值元的specialized自行车。
月月推。通过推荐新用户办卡,根据人数多少获得相应的奖励,奖品主要为价值不一的平板电脑。
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的优惠活动,而这些活动实质上就是通过奖励促使部分人为自己拓展新用户,跟推广人员的性质类似,却又有不同。
羊毛党独立于企业之外,一声令下,全国各地的羊毛党都会蜂拥而至。一般情况下大企业才能进入羊毛党视野,一旦不谨慎行事,在制定规则时不小心出现漏洞,羊毛党可不会手下留情,人财两空的事并不少见。
到如今的互联网电商时代,“薅羊毛”的含义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原来的范围,扩展到各个领域。
外卖点餐减免、APP拉新奖励、打车代金券、免费充话费流量等一系列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优惠活动,无一不是教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如何“薅羊毛”,吸引每一位消费者加入到这种省钱、花钱又能ZQ的狂欢之中。
但是当人的欲望不断地膨胀,简单的“薅羊毛”已经无法满足,从最初的省钱或是占小便宜到踏着互联网的春风有组织地成立团队专门“薅羊毛”已经成了一种可以谋生的职业。
在网络上我们可以广泛见到的羊毛党主要有走劳动型路线的刷单、做任务、黄牛这三种,还有两种羊毛党走技术性路线——黑客、漏研(研究漏洞),他们使用到的黑科技工具一般有模拟器和分身工具等,为他们更高效率地薅羊毛提供技术支持。
如果说刷单、做任务还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进行,那么黄牛、黑客、漏研则是触犯了法律,然而这依然无法阻挡羊毛党的热情,毕竟只要技术到位,利润是不可估量的。
拼多多“薅羊毛”事件并不只是独例,就在此事爆发前的一个月,迫于瑞幸咖啡砸钱Z用户成为国内第二大咖啡品牌直逼第一的压力,星巴克也试图发起“注册新人礼”活动仿效,然而星巴克在中国市场还是历练不够,在没有作任何反羊毛措施的情况下,被羊毛党薅得只能叫停活动不了了之,但星巴克的损失还是达到将近千万元。
羊毛党的发展壮大,可谓是在互联网企业的意料之中甚至可以说是它们一手促成的,用户、业绩、数据靠消费者主动上门是不大可能的,市场环境下靠自己又很难完成,这时羊毛党出现了,双方都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互联网背景下,通过资本砸钱方式成功的企业不在少数,一眼望去风生水起。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拼多多的“薅羊毛”事件并不是结束,只要电商平台的绩效激励模式依旧存在,人的欲望得不到控制,市场依然会有羊毛党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