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型组织的兴起,新世代员工的个性需求引爆,加上创业思潮的涌动,人和组织的关系正在经历着巨大的挑战,人和组织不再是服从甚至说屈从,更多的是共生和相互成就。我们的管理人员逐渐发现,所学习的大量经典管理课程,面对后的员工们,已无法起到很好的管理效果:给他们做了很多意识灌输培训,但成效不明显;团队没有凝聚力,流失率难以控制;明明做了很多关爱员工的工作,但他们却不领情;而且还挑剔上级、抱怨企业、强调自我;家事、国事、天下事,他们事事关心,就是不关心工作。按部就班的组织管理显然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
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心员工职业发展,期望通过管理改变这个现状,这是非常好的。有很多企业就会选择做任职资格体系,拉长专业岗位的职业发展通道、明确各层级的标准,期望通过这个让员工看到希望,看到未来。说起就是:你看那些优秀的公司都做了任职资格体系,无论鹅厂、无论菊厂。于是就开始学习“最佳实践”,然后就进入了无休无止的体系优化之路,标准越定越细,行业知识、专业知识、通用知识、通用技能、专业技能、行业经验、专业经验、项目经验、素质模型……,好不容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发现评价还是个大问题,一个是没有完善的管理基础不好评价,另外是组织评价的投入很大,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这就是很多企业的现实,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于大企业组织来讲,由于人员众多、分工足够细,需要体系性的任职资格,保证公平性和规则性,而对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片段式地去模仿和学习则得不偿失。关注职业发展真的非常好,也是必然的。但是不要一味模仿,而是要建立适合自己的体系,很多公司都在超越传统,进行了有效的探索,非常值得借鉴。
、不宜脱离组织成长空谈职业发展。组织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相互成就,组织没有发展空间,员工的职业发展无从谈起;员工不能成长,组织也长久不了。事实上,大家看到的职业发展体系做得好的公司就是那些发展比较快的公司。海底捞的人才发展就别具一格,很多公司关注海底捞总是关注服务,殊不知,在这个服务的背后是一个独特的“师徒制+裂变”的发展模式。
海底捞的裂变式发展
海底捞的“师徒制”大家都了解,海底捞新人入职后,总部会为其分配一个师父,师父通常就是员工所在店的店长。按照海底捞的规定,徒弟一旦确认了师父就不再更换,并且徒弟们往后成为店长再往下收徒时,师父就会摇身一变,辈分晋升为师爷。这三级关系之间,海底捞还建立了利益捆绑关系,店长不仅可以对本店享有业绩提成,还能在其徒弟、徒孙管理的门店中获得更高比例业绩提成。从海底捞的招股书中我们可以得知,作为师父的店长的薪酬除了基本薪金外,还可获得以下两种选项中较高者的财务奖励:A:其管理餐厅利润的.%;B:其管理餐厅利润的.%+其徒弟管理餐厅利润的.%+其徒孙管理餐厅利润的.%。店长当然就有动力来带出新店长,而且是尽可能多地培养出能力、品行都合格的徒弟店长,并带领、指导他们开拓新门店。于是,海底捞的店长级人才出现了指数级的增长。这一层大家都能看到。这个故事没有完,大家试想一下,这时如果海底捞的开店速度慢下来,就会成为灾难,这会动摇所有店长的利益。现实是,海底捞宣布了大规模的开店计划。海底捞将经营的裂变和人才的裂变合二为一。
、摒弃机械的“标准思维”而是要让“情境”成为员工成长的战场,要通过动态的机制来引导员工在贡献中成长。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通过设立一堆细化的标准来管理员工,而是要建立动态的机制,让员工能有机会去体验成长的完整情境。很多互联网公司设立的“升级打怪模式”就避免了无休止地建立标准之路,设立每类岗位的关键里程碑,通过激发员工的成就动机来进行管理。
良品铺子的职业升级
不仅互联网企业可以建立升级方式,传统企业同样可以有自己的方式,比如良品铺子。良品铺子做了十多年零食,一直坚持开门店,在员工发展方面也建立了独特的机制。首先,员工的等级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逐步提升,当员工进入熟练级别之后,就会提供承包一家店的机会,公司会对他的销售业务进行两年的预测,如果每个月超出就会有销售分红。其次,当门店销售提升到一定水平,就会拉员工进入合伙级别,一起进行经营合作,控制成本,提高利润,有超额利润就会分红。最后,最高的级别是就员工加盟,也即是投资级别,让员工加盟到门店中。有了员工的晋升机制,员工的积极性提到提高,流失率也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服务的质量就可以得到保障。这也支撑了良品铺子多年来的门店扩张。
要让员工拥有独立完整的责任,尤其是能够体现价值的经营责任,基于责任的挑战才是职业能力发展的催化剂。但现实中,很多管理者总是崇尚按部就班的线性发展模式,知识社会,能力积累的规律已经不同于以往,细节决定胜败是有道理的,但是总是冠以“做细做精”的名义,让员工重复着毫无意义的重复工作,那一定是对组织中最宝贵资源——人才的最大浪费,也是最不负责任的管理。有很多企业正在尝试全新的“日常工作+挑战性任务”的模式,万科的事件合伙人制度就是其中的一种尝试。大家都知道万科的事业合伙人制度,但是比起利益捆绑的事业合伙人,事件合伙人也许是更具有颠覆性的创新。
万科的事件合伙人
万科的任务导向型组织变革被叫做“GTVK”:G代表公司级别的任务,目前北京公司有-个,T代表战团级別的任务,是G的分解,目前有到个,V是战队级別的任务,数量则达到到个,而K则是指战斗级別的任务。同时,V和K是可以自下而上发起的,发起人可以组建自己的团队,团队当中并没有职级的区分,这一团队就是事件合伙人。
事件合伙人制度是万科对“合弄制”的试水,从以人为主进化到以事件为主是万科事件合伙人制度的核心。根据事件的需求,拆解原有部门/中心职务划分,临时组织事件合伙人参与工作任务,事件群组中推举最有发言权的人做组长,而非职位、职级最高的人做组长。事件解决后,事件合伙人就回到之前所在的部门/中心,而且,同一个人可以同时加入到多个事件群组中。在事件合伙人群组内部,信息是完全扁平的,不再存在传统的管理结构。
事件合伙人可以是项目跟投人投票选择的操盘团队,也可以是针对办公室改造进行设计的一个小组,这种制度的运转是针对一个特定的事件成立事件合伙人小组,这一事件中包含的权-责-利由事件合伙人承担。
不论哪种模式,人才的职业发展离不开组织的发展,而且要让员工对挑战性责任有优越感、对价值贡献有优越感。要同时做到这三点,必须让组织不断发生裂变,要改变传统的职能分工模式,按照完整独立的经营责任进行划分,设定相对独立的“作战区域”,建立作战团队的机制,让猛将发于卒伍,良将自然如潮。这个过程就是组织经营裂变的过程,将大组织、大系统、大业务分解成有机的子系统,让每个系统保持足够的活力和创新力,让每个系统“养成”一批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