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人指路。今天与一业内专业人士聊天,简直颠覆我的三观。与他攀谈之前,我也坚信一分钱一分货,贵的准定比便宜的质量好,但现在我有点质疑了。请耐心看完,今天我将为大家解密电商那点事。
他自己是开网店的,大家可能网购的时候都会参考评价,但这个评价真实嘛?未必!他告诉我前期起步必须刷单把销量顶上去才有流量。之前我一听到刷单感觉都是诈骗,因为经常听说因为刷单被骗的,没想到还真的存在。
会有专业人员指导你操作流程,卡哪些关键词都要是人家指定的,找到店铺后,不能直接进入目标店铺,要先在其他家店铺随便逛一下才可以。进入店铺后,也不能直接下单,要仔细浏览产品,一直到全看完才行。反正一切都是在模拟真实交易,并且模仿的还挺像。到了最关键付钱环节时,指导人员会帮你代付。之后你只需签收快递即可,当然,卖家不会真的发货,他发的是一个空包。
签收后,评价从哪些方面去写,怎么写,写多少字,这都要听从人家的。如果愿意追评,佣金也会相应的提高。这样,一个店铺的好评率和销量都上去了,流量也就上去了。
前期投入了那么多成本,又是刷单又是快递费的。商家得赚回来啊,所以把成本都是几十块钱的商品,其实质量上没有多大差别,分为高中低价去出售。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商家抓住了用户价格高=质量好的心理。如果全是高价,那准定不行。全是低价商家又没有利润。高价能高到什么程度呢?原价标600元,打五折,以300元的价格成交。低格的成交价一百多元,也就是说如果你在这家店铺卖东西,100多元的产品和300元的,在质量上并没有多大差别。
但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价格高的商品销量反倒更高。商家真是把消费者的心理摸的一清二楚然后加以利用。买一件自己不懂的商品时,大家是不是也先看评价,然后在店铺里看一下同类产品价格分别为多少,然后根据自己的预算选择相应的价格下单?商家就是利用客户“评价好=质量好,价格高=质量好”这种心理在进行销售。
这让我联想到了《影响力》书中讲过的一个案例。一个旅游度假场所有家珠宝店,有批上等的绿宝石,但无论采取什么销售策略,生意一直不好。最后老板索性潦草的给店员写张字条就外出了没再关心生意好坏的事,字条上写着价格调整为1/2。老板回来发现那批绿宝石销售一空,他以为是自己降价起了决定性作用。但让他意外的是,店员却将潦草的字条看成了价格调整2倍。同样一批绿宝石,价格提高2倍后,在产品质量上是一样的,但原价时卖不动,价格调整2倍后反而卖光了,就是因为客户觉得,价格低那准定质量不好,价格高时心理才会踏实。
卖东西看来一定要擦亮眼睛,什么物美价廉、童叟无欺,那可能只存在于广告宣传语当中。尤其是买自己不懂的物品,一定更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