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发朋友圈,还有一群人的朋友圈里面,总是空空如也,稍不留意就被人遗忘。
有时想起他们,点开他们的头像,访问他们的空间时,发现他们的朋友圈真的很干净,偶尔转发一两条文章链接和动态,证明自己没有屏蔽掉其他人。
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都不再热忱于朋友圈的分享了,比起在朋友圈刷存在感,更多的都会把精力投放在线下的交集。
一般来说,不发朋友圈的人,往往是这三类人,看看你是哪一种。
分享欲低的人
朋友圈里面似乎总是能够见到这样的人:一天到晚,走到哪里发到哪里,把朋友圈当成自己的秀场,各种自拍、大头照轮番上阵,点染着丰富绚烂的照片库。
有人抨击这样的人,觉得他们的虚荣心太强,实际上并不一定是虚荣心,有时候仅仅是因为过剩的分享欲。
一个分享欲太强的人,会忍不住把人生的每一幕画面绚烂的晒出来,想说给所有人听,在他们的生命里面,大多数都是锣鼓喧天的热闹,根本就没办法忍受孤独和清净,这不是坏事,仅仅是一种生活状态的体现。
与之相反的,就是那些分享欲很低的人,在他们的人生里面,安静占据主流,他们更喜欢蜷缩在自己的空间里面,把自己的隐私牢牢地保护起来。
同时,他们也关闭了朋友圈这样一个社交空间,避免自己的人生,被过度被曝光在别人的眼皮底下,被别人评头论足,尽量减少自己的存在感。
他们不会把自我的生活过度放大,也不会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这样的人往往能够受得住内心的清净,喜欢独处,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安然地享受生活的静谧,也不失为一种美好。
高度自律的人
大学时期班上有一个学霸,几乎从来不发朋友圈,因为她把所有零散的时间,都拿来提高自己,朋友圈对于她而言,无足轻重。
很多人运用朋友圈来进行线上社交,他们在发朋友圈的过程中,同样也会实现跟其他人之间的互动,发出一张照片时,评论、点赞也会随之而来,这些互动一来二去,就会耗费掉大量的时间,还分散了专注度,导致工作效率也会大大的降低。
举个例子,当一个人沉迷于朋友圈之中,看到面前的桌上端出来了一盆好菜,他们就拿起手机,照了一堆相片,上传到朋友圈里,等调好滤镜、编辑好文案的时候,饭菜都凉飕飕了。
相反的是,自律的人放弃了这些复杂的流程,让自己更加专注、心无旁骛的吃饭,用自己的味觉和嗅觉,去品味这一道美食带来的美好时光。
同时,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发现,不只是时间和效率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社交本来也没有太多的价值,是可有可无的鸡肋。
而自律的人就已经明白了这一点,他们觉得不必拘泥于一些无效的社交,宁愿将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为自己的工作、学习打下铺垫。
所以,他们会尽力精简自己的社交圈,减少朋友圈里面多余的繁杂,只留下真正对自己有益、能够提升自己的这一类信息。
生活幸福的人
一个女生和她的男朋友,是班上著名的“恩爱情侣”,但是女生从来不在朋友圈里面秀恩爱,我曾经好奇地问过她这件事,她却说,“当生活过得很好的时候,已经没必要通过朋友圈来记录自己的幸福了。”
生活幸福时,男朋友就在身边,随时可以联系上,爱意也总是十分的浓郁,生活已经被填满了,而此时此刻,朋友圈就成了无足轻重的一笔。
心理学家曾研究表明,在人的心态中,都会有一种“将幸福传递出去”的心理,但是当你分享自己的幸福出去时,你自己的幸福感也会削弱,真正聪明的人,会选择独自享受、独自品味自己的这一份幸福。
而且,将幸福的动态晒给别人看,不一定能够得到正面的反馈,真正关心你、祝福你好的朋友,你不发朋友圈刷存在感,他们同样也会牵心挂念你,会将你的快乐和幸福看在眼里,感同身受为你送出祝福;
不关心你、见不得你好的人,你发出去一些过分出风头的动态,他们不但会觉得不满,还会暗暗地揣测,甚至暗含嫉妒的猜测,认为你是虚荣心过度。
当一个人生活分外幸福的时候,就会懂得:生活从来都不是活给别人看的,与其在别人面前秀出恩爱和幸福,招来别人的嫉妒或是口舌,不如踏实经营好自己的生活。
朋友圈对于一个人来说,还是有一些好处的,它显然会起到休闲娱乐的作用,会让一个人感受到难得的放松,在晒出自己生活动态的同时,拥有一份独属于自己的轻松和闲散。
但是,朋友圈并不是生活的主体,切莫让朋友圈凌驾于生活,我们可以站在朋友圈之外的大千世界里面,思考自己的人生,并且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慢慢地放空自己的头脑,让生活变得更加的简单纯粹。
不发朋友圈的,无外乎这三种,他们其实才是真的聪明,戒除了内心的负累,用最舒服的方式过一生。
爱发朋友圈的人,不必责怪自己的高调,不爱发朋友圈的人,也不必为自己的冷淡自卑,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状态,我们只需要遵循自己喜欢的状态,开心地生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