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营销的人都知道,默认选择的重要性,因为营销的本质都是要改变用户当前的默认选择。
但是要进行有效的营销,仅知道默认选择还不够,还要去挖掘默认选择形成的原因,也就是要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只有知道了用户为什么有当前这样的选择,你才有可能从其中去寻找变量,去搭建新的认知桥梁,去改变用户的默认选择。
我就是懂得了营销的默认选择之后,苦练这招营销基本功,处理与老婆之间的南北差异引发的种种矛盾的...
营销可谓无处不在,凡涉及改变默认选择的事情,都可以用营销思维去分析去解决。
如大部分人工作后就不愿意再学习,用营销思维来分享,首要就是找出不学习的默认选择。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部分人大多把时间花费在一些安逸的事情上,如打打游戏、看看视频或者逛逛街什么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默认选择呢,因为贪图安逸是人的本性,尤其是毕业参加工作后,少了学校的约束,这种本性就很容易显露出来。
那么该如何改变这种默认选择呢?
可以通过新增动力来实现,如房价飞涨要努力工作争取升值加薪,如宝宝出生要挣更多的奶粉钱,如同学已经实现经济自由等等,都可以给人以压力,强迫人们去学习。
着这样的思路,笔者想到了最近一直比较头疼的养娃之争问题,并试着去寻找一些解决办法。
笔者是北方人,在29岁之前几乎没有在南方生活过,正是这样的原因使笔者回炉再造的时候选择了成都,而且来了之后就在这里落地生根,短短的三年多时间,在成都找了老婆生了娃,组成了南方媳妇北方汉的跨地域家庭,并生了一个南北混血的娃娃。
娃娃出生本身是一件幸福的事,但是没想到幸福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摩擦,尤其是天气转冷之后变的更为明显,几乎每周都要吵那么一两次。
为什么宝宝出生会增加我们的摩擦?
仔细分析发现,初为人父人母的我们都想用自己的方式去爱宝宝,但是因为我们是跨地域家庭,存在习俗上面差异,所以就产生了矛盾。
那么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结合营销默认选择做了如下尝试:先明确争论的问题,定位双方想要对方接受的思想;再分析争论的原因,找出对方抗拒不肯接受的默认选择;最后寻找解决的办法,重构一方的认知桥梁。
首先,明确争论的问题,定位双方想要对方接受的思想。回想这段以来的争吵,发现大部分集中于宝宝生病之后,而且主要集中在保暖问题上。
带过宝宝的人都知道,宝宝感冒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不但宝宝遭罪,大人也跟着着急上火,所以在经历过宝宝感冒之后的家庭都会特别小心。
我们也不例外,但是我们都想让用自己的方法去防范,我是北方人,认为感冒的原因是着凉了,是保暖问题没做好。
媳妇是南方人,认为宝宝感冒是偶然因素,与保暖没有必然联系,而且一直强调宝宝太热的危害。
所以我们争论的问题就是宝宝的保暖问题,我想要让她接受保暖的思想,多穿衣服,而他想让我接受太热伤害宝宝的思想,少穿衣服。
其次,分析争论的原因,找出对方抗拒不肯接受的默认选择。
之所以我们夫妻会出现这样的争论,是因为我们是跨地域婚姻,我来自北方我媳妇来自南方,都在各自的地域影响下接受了当地的习俗,形成了固定生活习惯。
这个习惯在生活中表现的非常明显,比如冬天一来我就变的非常怕冷,当街上的帅哥靓女还在穿漏脚装的时候,我已经穿上了秋裤,为此还经常被我媳妇嘲笑,我的印象中就没见到过她穿秋裤。
由此可以知道我们对冷的认知是存在差异的,所以在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思想时,默认选择是不一样的。
我叫她接受宝宝需要保暖需要多穿衣的想法,他的默认选择是天气根本就不冷,不用穿那么多。
而她叫我接受感冒只是偶然因素不要穿太多衣服,穿太多反而对宝宝有害的思想时,我的默认选择是天气这么冷,为什么不多穿衣服?
最后,寻找解决的方法,重构认知的桥梁。通过上面分析可以发现,我们夫妻对冷的不同认知是受习惯的影响,而习惯又是由习俗衍生而来,习俗源于环境,环境受限于地域,所以这个认知形成的过程就是地域-环境-习俗-习惯-认知。
当我列出这个认知形成过程的时候,就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我自己身上,因为对于我而言,我的认知所产生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我由北方来到了南方,所以我的这个认知也就失去了成立的基础,当意识到这个事实时还是颇感羞愧。
但羞愧的同时,也真正体会到了入乡随俗这句话背后的逻辑,为什么要入乡随俗,就是因为环境发生了变化,之前的认知没有了基础,虽然段时间还适应不了当地的习惯,但是对冷的认知已经进行了重构。
但是作为一个北方的汉子,一点大男子主义没有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并没有承认错误,只是遇到类似的情形,不再去争执,但是我在家的时候会全天开电暖气,用自己的方式给宝宝温暖。
总结:
营销无处不在,只要明白默认选择的重要性,不仅可以卖产品,更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具体做法就先明确你的思想,然后找出该思想对标的默认选择,最后解析默认选择形成过程,寻找其中发生改变的因素重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