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滞销大爷网售水果的套路之前,先给大家讲畅销书《管道的故事》,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A和B他们二人都得到一个工作,就是需要长年累月把河水运到村广场的水缸里。
刚开始的时候,两个人都抓起两只水桶奔向河边,挑水到村广场。
可是几天过后,两人渐渐有了不同。
A依然是每天挑水去村广场,但是B白天提水,晚上和周末利用休息时间挖出了一条输水管道。
几年后,B不工作了,他每天躺在家里睡大觉,但是他依然能获得来自管道的收益,而且比依旧还在挑水的A收入多N倍。
很多人都会像A一样,单纯的干着自己的活儿,拿着一点死工资,不想法子让自己闲下来有更多的时间去找新的项目,而B就不同了,前期有执行力并且善于思考,注定他的结果不会差到哪里。
大多数人,总习惯于走进一个误区,只想着单靠自己ZQ,而从来没有想过让别人帮自己ZQ,这就是思维的差别,作为在互联网上混饭吃的我们,更要时刻警惕,保有灵活的思维。
好了,讲今天的事儿。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网购水果,天气一热,想吃水果的心思就动起来了,成箱成箱的买吧,又搬不动,不如上淘宝,不过逛着逛着你就会发现,怎么一排列表下来,全是这个人的货?
然而近段时间,“临猗苹果滞销”成了舆论热点,这种“滞销营销”正是电商领域的一张“套路牌”,上演着互联网领域“滞销大爷”的荒诞剧——
5月7日,运城市临猗县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发布严正声明,表示“滞销”为不当营销方式,长远来看损害运城果业的整体形象。
我们来看看广大网友是如何被套路的。
是否熟悉的画面
经常逛淘宝的网友可能会发现,以“农产品滞销”为宣传语的商品不少,但逛得更多一点,你又会发现咋滞销的都是……他的货呢?
满脸皱纹、一副愁容的老农照片,大批水果蔬菜烂在地里的描述,“XX滞销,帮帮我们”的宣传词……这就唤起大家的恻隐之心,于是纷纷解囊以解人燃眉之急。
但细心的网友们都发现了,从橙子、柠檬,到辣椒、菠萝、茶叶的宣传页面,竟然用了同一个大爷的照片,以“滞销”作为卖点来宣传。
这位“种啥啥滞销,卖啥啥滞销”的老人,被网友冠以“滞销大爷”名号。
“XX滞销,帮帮我们!”好像有了这八字秘诀,东西就不愁卖不出去!如果说利用大爷来宣传苹果、大蒜、红枣之类的农产品,小编还可以理解,但“镇纸滞销”、“锅巴滞销”是什么鬼?
有网友直呼:“单身狗滞销,帮帮我们!”呃,小编是不是也能借机喊话:内容选题滞销,帮帮我们……
滞销套路深
这就是电商发布的营销策划,利用打“悲情牌”营销产品的套路,营销内容有诸多夸大失实之处。
以“临猗苹果滞销”为例,所选用视频、图片均拍摄于2016年以前,有的还采用“摆拍”方式,刻意营造果农的贫苦形象。
此外,为最大限度地博取消费者同情,电商刻意打造临猗苹果“丑”的特点,所呈现出来的苹果都是有果锈疤痕、麻点、黑点、龟裂的次等果,此类苹果是客商将优质苹果筛选收购以后余下的残次苹果,仅占很小的比例。
个别平台采取不当手段取得了加盖当地乡、村及果业部门公章的材料配合宣传,并且陈述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大多平台蓄意夸大果品滞销严重程度,造成了苹果价格的不合理波动。
主打悲情牌是一种常见的营销方式,广东徐闻的菠萝、安徽一带的蜜橘等农产品也都曾被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营销,目的是为了吸引众人眼球,博取消费者同情,短期、局部的方便了果农售果。
在某电商平台上,一家售卖“野生小笋”的店家同样用了“滞销大爷”的照片。宣传图中老人形象不变,只是右侧的画面换成了笋,也配有“寻求帮助”的文字。
据悉,笋子来自桂林临桂区,店家表示他并不认识“滞销大爷”,用这张照片只是因为“看他好拉生意”,还有很多不同的商家都在用大爷的照片拉拢顾客。
有记者调查询问此事,一名工作人员称现在已经过了挖笋季节,也没听过有滞销的农产品,“笋子一般都是清明前后挖来吃的,现在的笋子都很老了,而且当地的种植基地也没有那么大的规模,大多都是野生的,不可能产生滞销的。”
是不是深深的感觉到被套路了?
爱心被消费
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就是冲着这个大爷献爱心才买的!
到这里我们大致已经知道这些所谓的“XX滞销”原来是一个骗局,而在这些事件过后,会造成什么不好的局面?
1、虚假的“爱心助农”伤了爱心,愿意伸手的人,是存有爱心的人,他们未必在乎收到的是什么,可如果他们知道爱心被利用,多多少少会有些吃了苍蝇的感觉,再者网上店家的虚假宣传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当这样的做法泛滥开来,当好心的人一旦了解真相,他们就会感觉受到了欺骗,就不愿意献出爱心,社会可能因此多出许多冷漠,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很可能再也得不到帮助。
2、除此之外,虚假的“爱心助农”还伤农。为了能够吸引眼球,博取消费者同情,推手往往是无所不用其极,这其实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品牌形象,而有些平台蓄意夸大果品滞销严重程度,也造成了苹果价格的不合理波动。
另外,店家基于欺诈的故意,实施了虚假宣传的欺诈行为,使消费者产生了错误认识,并基于错误认识购买了其果品,如果造成了消费者财物损失(比如消费者花高价买回带有疤痕、麻点、龟裂的次等果),则其行为涉嫌欺诈。
这位大爷究竟是谁?
铺天盖地都是大爷的照片,那么这位大爷究竟是谁,照片又来自哪里呢?
“滞销大爷”照片原图的摄影师是来自甘肃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柳渊,柳渊说照片拍摄于2011年6月25日,当时他和朋友在路上开车,途径酒泉市肃州区果园乡附近时,看到农作的老人,一时觉得非常有感触就下车拍了照片。
因照片拍摄于7年前,柳渊已经不记得当时具体的情形,老人作出这样的表情,“应该就是说话间无意识的瞬间”。
据渊回忆,两位老人种了些蔬菜,但当时没听到说家里农产品存在滞销的情况。
柳渊称,此次注意到商家滥用老人照片也感到很意外,他只在2011年12月的时候把这组照片传到自己的博客中,此外没有传到过其他地方,他也不清楚商家为什么会滥用这张照片。
结语
不得不说,商家的确聪明有头脑,懂得渲染生产者、企业或产地的“可怜”,利用公众的同情心,从而使某种产品打开销路。
但是同情心和物质资源从来都不是无限的,而是非常有限的,滥用“悲情营销”,也是过度消耗资源,最后爱心和物质资源都难以为继。
“滞销大爷”事件令人感叹:卖个水果还得编故事!其实,讲好故事,顾客自然会记住你的创意;传播故事,更多人会青睐你的产品;但编造故事,上当的人绝不会信你“第三次”。
“滞销大爷”不够用了,只是下一次,遇到真正的农产品滞销、果农需要帮助的时候,网民还会相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