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菜涨价了,为什么西红柿、黄瓜和马铃薯都没涨?”
月日,在“农业科技论坛:科技塑造农业未来”上,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结合国内近期多地蔬菜涨价的现象抛出了这个有意思的问题。这个论坛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与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科学嘉年华”的活动之一。
“菠菜涨价带有偶然性,直接原因是北方露天种植产区受到自然灾害严重减产。如果将来大量用温室大棚生产,就可以避免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同时,菠菜货架期短,不耐储存,造成无法远距离运输,也是菠菜涨价的原因之一。”柯炳生解答称。
对比之下,通过技术进步货架期得以延长、更耐储存的西红柿等产品,天气对于其价格波动的影响也越来越小。“原来西红柿只能保存-天,而现在可以在室温下保存-周。我们的菠菜如果在室温下保持-周,可能价格就不会那么高了。”他说。
由此可见,在菠菜、西红柿的不同境遇背后,是技术对农业的推动和改变。
事实上,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多次改变。从年代到年代的人力或人畜劳作,转变至年代的小型机械劳作,随后发展至中型机械劳作。进入世纪以后,中国农业开启了规模化、机械化时代。中国农机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大中型农业机械开始进入农田。
技术进步不仅可以让生产更高效,还能进一步拓宽农业的边界,带来了一些颠覆性的改变。
此前,随着神州十三号成功发射,航天员在太空怎么吃上新鲜蔬菜的话题引发热议。在这背后,是用营养液代替泥土、用光谱代替自然阳光、不依赖自然环境、全程不使用任何农药的植物工厂在发挥作用。这也使得人们对未来农业有了更多想象和期待。
种种的社会变化都在传达着科技正在成为塑造农业未来的主力。那么,究竟何为新农业?它与传统农业对比有何区别?发展新农业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做什么?对于这一系列问题,与会嘉宾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云南智多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程飚在论坛上表示:“新农业的核心是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关注生态平衡。数字农业有三个基础:第一要有数据,第二要有分析数据的人,第三还要有分析数据的方法和工具。我们应该将以劳动力为中心的传统种植资源配置模式,改变成以提升作物种植效率为中心的资源配置模式。”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带头人邓启云提出,智慧农业、数字技术将极大推动整个农业的转型升级,比如,企业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上中下游的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减灾防灾、减少人力资源投入方面也将发挥最大的作用。
虽然新农业发展整体向好,但参会嘉宾也提出,当前国内新农业的发展还是有一系列问题。例如如何加强人才培养、如何提炼一线农民农村需求、如何更加因地制宜、如何提高成果转换率等等。
此外,随着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愈演愈烈,农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也在该论坛上被关注。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农业与生物学院院长薛红卫给出了两条建议。
“一是聚焦种业振兴,通过更高效的育种技术,加强种源保护、鉴定与研究利用,创制选育耐受和适应气候变化或者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超高产优质绿色种源;二是提升设施装备农业如植物工厂等高效生产的智能水平,在保障粮食蔬菜肉类稳定供给的同时,发挥农业生产在碳达峰、碳中和、节能减排中的作用。”薛红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