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哪家公司、哪个团队是不开会的。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是:
很多员工都会在私下抱怨,
公司开会效率低,
严重影响个人工作安排。
管理者却不以为然,
为了彰显身份与话语权,
继续沉迷于开会。
久而久之,陷入恶性循环。
尤其是创业公司,本来就人少活多,动不动开小时会,开完会领导没事儿了,员工的工作时间被严重压缩。
更要命的是,员工不知道为什么开会, 以及这个会有哪些实际价值。
讲到这,也许有人开始暗下决心,一定要系统学习一下如何开会。如果是这样,那我相信,用不了多久,你们团队还是无法开好一次会。为什么?
因为,开会的方法是学不完的,而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
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如何开会。而是如何通过开会,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
所以,不管什么类型的会议,什么背景下召开的会议,都必须先想清楚:
这次开会,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
如果没有这一步,就没必要开会。
举个例子。
今天上午,有一位新同事报到,你作为团队负责人, 召集大家开会认识一下。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场景。
于是,按照惯例,大家纷纷做了一遍自我介绍,你也讲了一些团队情况,新同事也被大家逗得很开心。整个过程用时分钟,看起来还不错。
但是,我们冷静想一想:
这次用时分钟的部门会议,解决了什么问题?
也许有人说:让新同事更好地融入团队。
或者还有人说:让同事间更熟悉,便于沟通协作。
我想大部分人的答案,应该不会超出这些范围。我们继续思考一下:
什么叫让新同事更好地融入团队?
如何证明他是否融入了?
融入了多少?
他真的能够记住每个同事吗?
这些同事真的都需要他记住吗?
因为是工作时间开会,我们必须弄清楚,每个同事付出的时间,能获得什么效果。
如果说不清楚有什么实际效果,那这样的会议就是走形式。
大家表面融洽,心里有很多疑问。
所以,开好会的第一步就是:
想清楚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
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会议内容。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重新分析一下,新同事见面会,要解决哪些问题?
我列出了这样几条,供你参考:
、讲清楚为什么要招聘这位新同事?
、这位新同事的主要工作背景?
、这位新同事主要负责什么?
、这位新同事主要和谁沟通?
、确保每个人都和新同事打个招呼。
、强调这个团队有哪些基本原则?
看到这些问题后,很多人发现:
问题、、,可以先发邮件说明;
问题和问题,值得开会重点讲;
问题,需要和新同事一对一沟通。
按照这个理解,本来需要开会分钟,现在最多需要分钟。
接下来,我们可以向部门全体同事,发出一封会议通知邮件:
各位同事:
明天上午,我们将迎来一位新同事。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位同事,以便今后开展工作,部门负责人刘总将在明天上午点分,召开一次会议。
刘总将用分钟时间,和大家讲清楚,招聘这位新同事的点原因。
然后,大家用分钟,确保每个人,都能和新同事打个招呼,目标是让新同事记住每个同事的名字和职位。
请大家务必准时参加!
这样下来,不仅会议目标和内容非常明确,会议结果也非常容易量化。
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可以重新设计很多会议,比如:大客户答谢会、公司年会或团建、月度销售会、每周例会。
举个例子,我们公司上周末,花了天时间,开了一次季度销售工作会。因为是全员开会,时间成本很高。所以,开会之前,我就反复思考:
如何让每个到场的同事,都能理解这次会议的价值?
按照这个思路,我明确一条原则:
少讲大事儿,把最核心的一个问题讲透,这个问题也是每个员工必须关心的。
然后,天会议只做个环节:
第天:复盘颁奖,充分认可成绩;
第天:拆解新目标,制定计划。
这个目标具体到什么程度?就是接下来个月要完成多少销售额,平均每周要完成多少销售额,我们几乎没有讲长期目标,重点把这个短期目标讲透。
然后,围绕这个短期目标,让每个部门讨论分析, 各自要做什么,形成工作计划。如果只是公布一个目标,不讨论工作计划,那也不需要开会。
会后大部分同事都有反馈,第一天很开心,第二天非常有价值。
为什么很多公司团建没效果?因为没有明确一个必须解决的具体问题。除了吃吃喝喝,什么具体事儿都没做。
所以,无论开大会,还是开小会,最重要的还是先想清楚:
这次开会必须解决什么问题?
同时,这个问题值得每个参会者关心,而且这个问题是可以量化的。
只要做到这一点,开会效率轻松翻倍。当然,如果实在想不清楚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那就说明不需要开会。
今后,如果谁再找你开会,你也可以先问他一句:
这次开会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我必须参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