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呢,一个粉丝团队的成立,是基于共间的喜爱的偶像而亲近,大家愿意在一起做事,分享彼此的感受,享受共同的话题。我们都希望找到跟自己相似的人。那种惺惺相惜、相见恨晚的感觉让大家团结在一起
每个人、每个时代,都可能有不同的偶像。不少年轻人,为了买到一张喜欢的偶像的演唱会门票。不惜跟朋友信钱,千里迢迢赶到距离自己很远的地方,只为近距离一睹明星的风采,能够跟偶像来一场“亲密接触”
一同学就是个典型的追星战,上个月通过朋友的关系得到一张中国歌曲榜年度颁奖会的门票,兴奋不已,千辛万苦等到了颁奖会的日子,请了假,兴致勃勃地杀到确奖会的地点,一进去,看到人潮汹涌。自己的位置也并不是很好。被照明的灯挡住了半个舞台的视线,但是好在可以很近地看到内场几拍明星的座位,由得以近迎离看到了不少大牌明星
进入到演唱会,你会发现,大家兴高采烈,但是阵营分明。不同阵营有不同的统一的口号,举着喜欢的粉丝的闪光牌每一个阵营就像各自不同的小社会,每个人都组织分明,分工也很明确。每个到场的粉丝都各自找自己的组织,我同学和其他的一些朋友有幸坐在了阵仗最大的粉丝团的旁边。
因此,整场颁奖会上,无论哪个明星出来,她们都会疯狂地喊叫偶像的名字,还会和明星合唱歌曲的高潮。演唱会结束后,同学认识了不少一起追星的朋友,还加入了他们的团队,互相交换了联系方式,并相约下一次追星的活动。
年轻人们渴望被理解、被认可、被肯定、被赋予某种意义
这样人才不会觉得孤单,而群体、团队带来的如同家庭温暖的情感,更加容易给人一种安全感。
这也是粉丝团出现的原因。实际上,明星自己在舞台的表演是孤独的,他们的光线只是那几分钟或者几个小时,而台下的粉丝平时看不到自己的偶像,就更渴望在演唱会上激发自己的情绪。
我们喜欢怎样的偶像,选择何种追星方式,都一定是跟这个人的个性特质有关,这个时候,不妨停下来问问自己,到底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特点,或者是自己希望拥有的,或教是自己本身就具备的、或者是自己都不知道的原因,但是这些都不是真实的。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那么,到底是什么吸引着我们去激发自己的情感呢?
偶像、明星的作用是给粉丝一个“家”的感觉,这种兴趣、追求、爱好、审美高度一致的空间,让有共同爱好的人聚在一起,这些人可以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国籍,单纯就是因为喜欢人走到一起。大家聊的都是关于这个人的事情,暂时忘记自己身份,共同谈论自己喜欢的“家人”,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一样团聚在一起。
而对于明星、偶像来说,拥有庞大的粉丝团,在某种情况下也是自己职业和感情的需要。明星背负着光环,却限制了自己的自由,因此他们也很孤单,就像爬到山顶的人只有你一个,你觉得你冷不冷呢?而粉丝团的温暖可以化解这种寒冷。
粉丝因为有了偶像而组成了一个“家”,偶像因为粉丝团的出现而成为家庭的主要人物,彼此需要,缺一不可。
弗洛姆说,人类最怕的就是孤单,所以有时难免从众。群体力量是如此伟大,你和大家团聚在一起,就拥有了温暖大家庭,不聚在一起,就很容易落在对立面,于是你会不由自主,做出一些让大家都喜欢的事。一个群体有那么个疑似有理、高有煽动性的口号存在,就能够把群众心理带起来。群众身人群体,出于下意识的媚众心理,不自觉地就跟大家一起玩一起闹,一起叫一起跳,然后获得了极大的快感,进而产生“我就是我们的团队”的幻觉。
人们都需要优越感,而一旦偏执于“我和我的团队是一起的”,就会产生“我们团队比你们团队强,所以我就比你强”的幻觉。通常这就是最方便的优越感来源,如果抬高了自己的团队,满足了自己的优越感,还顺便媚悦了团队中的其他人,就让自己感觉到安全感和群体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