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月日凌晨,苹果(AAPL.O)发布年第二季度财报(截至 年月),公司增速下滑,核心产品iPhone在疫情、战争影响下,增速也出现了明显回落。
对苹果公司来说,受全球经济疲弱影响,上半年智能手机市场的需求减弱已是趋势。
苹果公司为保利润,已要求供应商将下一季度iPhone SE的产量削减%以上,而作为他的供应商,就不得不承受来自苹果帝国的强势压迫——降价。
既想保住苹果供应商的地位,又不能过度依赖苹果成为下一个欧菲光,这是所有的果链供应商今年不得不面对的战略问题。
苹果中国供应商的冰火两重天
根据苹果之前公开的数据,在苹果公布的Top供应链中,中国供应商数量占比高达%,仅仅中国大陆的厂商比例就高达%,可以说中国供应商数量处于绝对优势。
近年来,国内的供应商还在努力地、想方设法地进入苹果供应链,因为进入苹果供应链,不仅意味着自己的品质达到了世界一流,更重要的是苹果的大腿一旦抱上了,也就意味着过上了好日子。
有机构统计过,自年以来,国内的苹果产业链厂商们,其营收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左右,其净利润年复合增速也高达%左右,这比苹果自己的增速还要高。
像立讯精密、蓝思科技、欧菲光等企业,在进入果链之后,都得到了飞快的增长,营收、利润、市值都是不断创新高。
但繁荣的背后也有阴影。苹果被称为“供应链管理大师”,为了把控供应链并将利润最大化,往往在同一领域选择两家以上的供应商,实现相互制衡。压缩成本的同时,也能随时将实力不济的供应商剔除。
以上状况导致苹果供应商的压力巨大,竞争也异常激烈。数据显示,过去的年间,苹果供应商的淘汰率超过%。
年,欧菲光通过并购进入苹果供应链,为其提供手机镜头模组。随着合作的深入,欧菲光不仅股价大涨,年营收也提升近倍。
但是,年月,欧菲光因被列入“实体清单”,遭苹果从供应链剔除,无奈将业务被出售给闻泰科技。至此,欧菲光一蹶不振,连续两年都亏损近亿元。
同时,为了能够让供应商给出更低的价格,防止供应商板结。苹果一手扶持立讯精密,试图制衡富士康。
如今,立讯精密已从传统连接器业务,发展成为一家集多元化零组件、模组与系统级产品一身的精密制造企业,取代富士康,成为苹果重要的代工厂商。
苹果对供应商的管理几乎是牢牢把控在自己手心内。但凡产生潜在风险,为了保障苹果的利润,随时要求供应商无条件降价,或者是换掉供应商。
无独有偶,近日台积电宣布涨价,同时压迫供应商降价。
受全球缺芯潮持续蔓延的影响,包括台积电、三星电子、联电在内的一众芯片巨头纷纷上调产品价格,尤其是身为世界第一大代工厂的台积电,直接影响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半壁江山。
台积电不仅突然宣布涨价,而且近日还被曝出要求上游芯片原料以及相关设备供应商降价。
放眼全球半导体代工市场,台积电的地位堪比智能手机领域的苹果公司,这意味着,供应商们都会以进入台积电的供应链体系为傲。
也正因如此,在台积电要求上游供应商降价的同时,供应商陷入了选择市场还是选择营收的两难境地。
如果为了企业营收不降价,那么势必会被其他愿意降价的竞争者淘汰出局;如果听台积电的话降了价,那公司营收自然会受到损失。
总而言之,大多数台积电的供应商们在面对台积电的“降价威胁”时,为了保住市场地位只能委曲求全,哪怕明知台积电的这一要求在业内看来并不合理。
低毛利,赚着辛苦钱的中国供应商们
在苹果的供应链中,苹果作为手机设计方,毛利润约为.%。而关键芯片企业,像美光、英特尔、高通等,都是超过了%,有些甚至高达%,比如高通。
而苹果供应链中的中国企业呢,立讯精密、蓝思科技、歌尔股份、德赛电池等,毛利率远低于苹果、高通、美光等企业。
像大名鼎鼎的富士康的毛利率也只有.%,与高通等比起来,差太远了。
这些中国企业中,可能也就台积电、大立光的产品更有科技含量一点,所以毛利率高一点,其它的企业的毛利率都非常低。
作为非核心零部件的供应商企业,对于苹果而言,也并没有那么重要,是随时都可以被替代的“工具人”。
今年又要承受来自苹果的降价要求,对公司的毛利率又是进一步地压缩。而如果不呼应苹果的要求,那么很有可能就是被踢出苹果供应链。
突围——困境中崛起
小企业们现正处于冰火两重天,但有压迫就有反抗,小公司不敢反对,只有龙头企业有底气拒绝妥协。
江丰电子作为台积电的半导体靶材原料的供应商,在技术层面和影响力上,都已经位列全球半导体靶材领域龙头地位,这家公司明确表示,并没有收到台积电的降价消息。
除了江丰电子之外,国内的半导体刻蚀机龙头供应商中微公司,也表示并未收到有关“台积电设备采购要求降价%”的消息。
由此可见,即使是台积电,也不想和龙头供应商产生不愉快。
因此,当下面对危机,中国供应商们如果不想继续被“压迫”,只能奋起突围。其中,蓝思科技、立讯精密、富士康等企业已经在行动,努力寻求转型,以达到“去苹果化”的目的。
对中国企业来说,发展核心技术,制造出领先世界的产品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其在发展过程中拿到更大的议价权。
同时更重要的是,凛冬之下,要在平时做到极致的成本管理,为企业储备丰厚的“粮仓”,才能平稳度过每一次寒冬时刻,《把降本目标变为结果》。
所谓危机正是危中有机,对于中国供应商们来说,平时储存的弹药正是在此刻拿出来进行突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