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媒体运营 » 正文

供应商kpi,供应商绩效:供应商啥都好谈,就钱不好谈

6674 人参与  2022年06月01日 10:30  分类 : 新媒体运营  评论

供应商啥都好谈,钱不好谈。一位首席采购官曾经说,采购绩效的%来自成本。成本在供应商绩效中占据重要地位,可见一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率先谈成本指标。

说是成本,其实更多的时候是价格,即采购价。常见的有年度降价指标——在那些每个月都跟供应商砍价,每个季度都要供应商降价x个点的企业,这一指标一般被粉饰成年度或季度“降本”。有个企业要求采购每个季度都降价,比如每个季度%。那我第一个季度降个点,第二个季度不降行吗?不行。那好,我就让供应商第一个季度给个点,第二个季度个点,供应商多赚点呗。在我听过的采购降价故事中,这是个比较奇葩的,不过我完全能够理解:绩效考核引导员工行为。还好,在采购经理的强烈要求下,企业改变了这一考核措施,提前拿到的降价也算了。

在实际操作中,采购价差的统计远比看上去复杂,相信经历过的人有同感。最难的就是基准价如何定。如果是历史上的实际采购价,那究竟该采用什么时候的价?没有采购历史的新产品呢?如果是市场价,哪个市场的价,什么时候的市场价?如果是全球经营、全球采购的话,用哪个地区的采购价?再比如说,公司的采购价维持不变,但同期市场价上升%。这算不算成本节支的成果?新价格的生效日期也经常引发争议。例如新价格在月日生效,如果是理解为交货期,即凡是在月日发给采购方的货都采取新价格,利于采购方;如果理解为下订单的日期,则利于供应商。这些都可能是争议的焦点,不管是公司内还是与供应商,需要事先达成一致。

采购返利是另一种形式的降价。这是指当采购额超过一定额度时,供应商给采购方一定比例的折扣。对购卖双方来说,这个条款让大家都有动力来增加采购额。如果波动较大,采购量难以预测,采购返利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双方都比较容易接受。此外,在采购量较小的时候,供应商往往愿意加上采购返利这一条。作为采购方,不要局限于现有的采购量,应尽可能在合同里写入采购返利条款。

当然,对采购返利来说,有时候情况发展超出所有人的预料。例如我管理过的一个供应商,以前一年只供货三四百万美元,几年间突升到万,结果光采购回馈就好几十万美元。供应商突然发现自己无利可图,因为他们没有很好的办法把采购返利考虑到成本中,加之产能扩张,供应商投入了很多钱,结果开始亏本。试想想,采购量超过万的部分,返利%;超过万的部分,返利%;超过万的部分,返利%。如何准确反映到几十种产品的报价中,确实是个难题。于是双方重开谈判,但由于有利的合同条款,采购方在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

付款条件也可作为一种指标,包括帐期和提前付款折扣。帐期是货验收合格后多长时间付款。账期是供求力量对比的写照。在那些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采购方议价能力强,账期就非常长,比如三个月付款,付的不是现金,而是个月的承兑汇票——这其实是个月的账期,整整九个月啊,都是供应商的辛酸泪。在议价能力比较弱的行业,比如餐饮行业,行业集中度较低,账期短,甚至现款交易,就比较常见。

付款账期长,一般都是财务要求的。难道财务不知道,供应商的规模一般更小,资金成本更高,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还是得我们买单?当然知道,财务可以说是企业里最了解这一点的。那为什么还做这傻事?我想有两个原因。其一,企业的现金流确实困难,不得不这么做;其二,竞争对手在延长账期,我不这么做吃亏。

有很多企业的规模相当大,现金流异常充分,但给供应商的账期还是个月(个月的账期,外加个月的承兑汇票)。人人都说竞争让人向善,其实很多时候,企业都是争着看谁做的恶更多,账期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竞争对手在做傻事,不能成为我们跟着做傻事的理由。你的账期短,供应商当然会知道,你成为供应商更愿意做生意的客户,他们给你的报价、服务中也会反映出来,资源也会向你倾斜。

这么做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行业巨头。凭借采购规模,这些巨头拿到了他们想要的价格,当然是行业最低的价格;也拿到了想要的账期,当然是最长的账期,但就是拿不到想要的交付和服务。比如到了旺季,或者供方市场产能短缺时,好几个企业就跟我诉苦,说供应商对他们的支持力度不够。这有什么稀奇吗?凭着你的价格策略和商务条款,你已经“成功”地把自己做成了供应商的劣质客户:想想看,如果你是供应商,最后一点产能是给高盈利客户,每个产品赚分钱,还是给低盈利客户,每个产品赚分钱?是给账期天的优质客户,还是天的劣质客户?

极端的价格和漫长的账期,注定这些大客户成为供应商的“养命”客户,成了供应商的“备份”——生意额虽大,但供应商不赚钱,无非就是养着员工,让生产线忙着,好熬到旺季的时候,从盈利高的客户身上赚钱。一分钱一分货,这些大客户得到的呢,也是他们应得的。

跟采购价相关的还有提前付款折扣。这是如果供应商想提前拿到货款,要付给采购方一定的折扣。例如货到天付款,给采购方%的折扣;货到天付款,给采购方%折扣等。当企业现金充足时,提前付款给供应商,拿到折扣也提高了资金运作效率。这对供应商也有好处:供应商的规模一般较小,融资成本高,给采购方适当的折扣,也往往比从银行贷款利息要低。

当然,提前付款折扣的一个挑战是实际兑现率:采购方的承诺不一定能按时兑现。例如说是货到天发款,折扣%,但由于采购方应付账款处理流程缓慢,供应商根本不可能在天内拿到钱,结果只是付了%的折扣,自然就没有动力去接受这一付款条件。也不要小看这一问题:从下订单到付款(PP),整个周期是反映公司采购、运作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包括采购对象的质量、文档完整度、信息准确度、付款流程等。

有些公司也统计%的开支花在多少个供应商身上。其目的是减少供应商数量,增加规模效益。具体指标很难定,因为不同公司、行业,即使同一公司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最佳供应商数量也不同。例如在买方市场下,供应商越少越好,这样规模效益好;但在卖方有产能限制、原材料不足等情况下,供应商多,采购方的风险就相对低。

美国高级采购研究中心的统计表明,年%的采购额集中到.%的供应商,这一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到年,这一比例是.%,而且在最近几年维持在%多一点。该统计的对象是美国大公司,采购额动辄几十上百亿美金。针对中小公司的统计还没看到。这反映的也是美国的整体采购管理水平在提升:采购方的能力越强,供应商的数量就越少,采购额也越集中。这就如越有钱的人孩子越少一样——他们能力强,面养一个成一个,就不需要多养孩子来“备份”。

供应商绩效:供应商啥都好谈,就钱不好谈


图:北美大公司的采购额逐年集中并稳定下来

数据来源:CAPSResearch Cross Industry Benchmark, -

采购额分散是个大问题。规模效益递减,供应商的成本就做不下来,采购价就高;开支太分散,对供应商的制约力量就有限,公司的议价能力也减弱。有些大公司在积极控制供应商的数量。比如有个千亿级的制造商,其供应商数量的增幅不得超过营业额的增幅。这就是说,如果去年的营收增长%,供应商数量的增幅不得超过%。这样才能实现规模效益。

但在中小企业,供应商“多子多福”的情况还很普遍。比如有一个企业,每年的采购额只有两亿左右,供应商却有多个,单批采购量小、货杂,很多供应商都不愿意做他们的生意。该公司的采购呢,自然反应就是再找新的供应商,结果导致采购额更加分散,陷入恶性循环。

这里的解决方案呢,就是我们这部分讲的品类策略:针对每个采购类别,分析、评估现有供应商,甄选出几家优良供应商,力求把新业务导入这些优良供应商,即使是采购价高一点也值得(优选供应商往往不一定是最低价),但时间长了,采购额就会越来越集中,议价能力会提高,供应商管理就走上正轨。牺牲料号、订单层面的小优化,以实现供应商层面的大优化,这是多花“明钱”(采购价格)来节省“暗钱”(各种隐形成本),很难准确量化,需要职业判断、决心和领袖能力来说服内部客户,这正是很多公司的“小采购”们欠缺的。可以说,“小采购”和“大采购”的关键区别之一就在这里。

本文链接:https://www.woshiqian.com/post/120793.html

百度分享获取地址:https://share.baidu.com/code
供应商kpi  

我是钱微信/QQ:5087088

广告位、广告合作QQ:5087088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赞助本站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