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流传着一句经典的名言:先别想买不买,买回来以后再想退不退!
在美国,靠消费驱动经济。不管是商家还是消费者,维系彼此信任基石的是信用。商家欲建立好的售后服务体系,自然少不了一整套的退货政策。在美国,除了烟草和明确标记了“final sale”(售出不退)的商品不能退货,其它吃穿用玩在期限内一概无条件退货。退货时,你也许只需要一个简单的理由——我不想要了。无条件的退货政策,更倾向于保护弱势的消费者。(画外音:顾客就是上帝!)
退换货政策当然也是付出成本的,尤其对于提供Free Shipping Free Return的商家。即使商品完全不影响二次销售,运费也是笔不小的开销。退货还会影响到卖家的绩效指标中的订单缺陷率(ODR),如果买家对退货结果不满意,还可能发差评(NegativeFeedback)或发起索赔(Amazon A-Z),增加封号的风险。商家(尤其是电商企业)为了“讨好”消费者,还是需要改进销售方式的:
如售前
、确保产品描述的准确性以及产品图片的真实性,尽可能保证“所见即所得”。
、及时回复客户的咨询,解决客户的疑问,避免因产品使用不明白等问题产生的退货。
、多角度展示产品,如果有条件,可以添加相关产品使用的视频,帮助消费者做出更明智的购物选择。
如售后
、在消费者提出退货后,一定要积极联系买家,做好沟通,减少他们上差评的概率。
、对于各类退货问题,及时总结,找出退货原因也很重要,以便后续更好地做出优化和改进。
如果遇到素质较差的买家,把用过的货品退回来,作为二手处理,尽可能减少损失。
当然也有商家“暗度陈仓”,偷偷转嫁销售成本:
、提价 (将风险溢价加入到产品定价中);
、不负责退货运费 (退货的邮费消费者自己出);
、收Restocking Fee(-% 左右,一般针对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
、退钱时间拖长(一般是网购,店里一般是直接刷回卡上);
、只退Credit (不能退钱,只能用于在店内购买其他产品);
、列入黑名单 (后会无期…..)
文化差异引起的退货
不同国家的消费习惯是不同的。比如在美国,超市内外摔破西瓜,都是无理由退换的。西瓜,英文是“水瓜”(watermelon)。你在超市买了西瓜,收银员都会用两个袋装西瓜,加多个袋,双保险,安全送走“财神爷”。如果在超市内外摔坏了西瓜,账又要算在超市身上了。
当然,再好的规则也是有人钻漏洞的。Costco退货政策宽松,只要发票+东西在手,二话不说就给你退款。社交网站Reddit的用户对costco的员工做了一个调查:你们碰到过的,最奇葩的退货都是什么?就让大家大开眼界:
一个空酒瓶
用户jb写道:他曾经看到一个女人带着一瓶空酒来退货!理由很简单,这瓶酒令她的头很疼。好吧,如果真的能免费喝一瓶酒,那么宿醉也不是那么的令人痛苦。
年前的鱼
用户Xianricca分享了一个炒鸡离谱的退货!他表示有一名costco顾客要求退还年前买的鱼!顾客给的解释是:我把鱼放进冰箱里后,就忘记吃了。然后,这位网友说“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costco真的给她退货了。”
吃肉退骨头
@Inglorious:吃剩的牛排骨头,花了$买的牛排,拿着吃剩的骨头和肥肉来退货了,最绝的是,成功全额退款了,因为他们归还了价值$.的肥肉和骨头...”
还有些油管里提供的素材(温馨提示,图片可能引起不适)
穿过的内裤
用过的有尿渍的垫子...
用了年的兵乓球台.....
据员工们回忆,会员们甚至可以把自己吃得差不多的食物退回去。员工们对此现象都怨声载道,希望顾客能自觉一些。
员工表示,他们看到不少顾客带来“吃得精光的馅饼或烘焙食品”,还口口声声称他们其实并不喜欢这些食物。
加州Costco的一名员工表示,他们经常看到会员“滥用我们的退货系统”。这位员工表示,他们看过最荒唐的退货单包括“臭袜子、年的冰箱和脏兮兮的床垫”。
店员表示,这工作如果不是心大,真的干不下去。事实证明,没有最过分,只有更过分。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些人真当Costco是收废品的。
年,一名叫Maryam Nicksolat的女子,就尝试退掉一个她买了年就没用过的打印机。经过与门店经理的沟通,和向总部客服投诉后,她终于获得了打印机的退款;然后与此同时,Costco取消了她的会员资格。Costco业务高级副总裁给这位女士的信中表示:“从你的会员账户中看出,你对我们的多个商品不满意,我们无法满足你的会员要求。”
美国商家们(亚马逊、丝芙兰、百思买、耐克、第五大道、维密、劳氏公司等企业),现在都开始使用一家名叫“The Retail Equation”公司的服务。这家公司运用”Verify Return Authorization “系统,帮助万多个商家追踪和监视退货的客户记录, 包括购买记录、退货频率、退货商品价格和有无收据等。
他们会跟踪有退货习惯的消费者,通过一套算法给客户的消费和退货行为打分,这个分数决定了一个消费者被允许在商家退货的次数,如果超过次数,如果认为他们有滥用退货条款的嫌疑,将被拉进黑名单。大约有%的消费者,会因滥用退货政策而被列入黑名单。
商家真的要不到一百美元的商品而大动干戈吗?据全美零售业联盟的报道,在年,美国的零售商因虚假退货(盗窃的商品、假冒商品或假冒收据)而损失了亿美元,因虚假和钻空子退货共损失了亿美元。
如果商品确实有损坏或不符合标准,按退货政策办事,谁都能理解。但贪小便宜,滥用退货制度的底线,商家给予消费者的信用和便利就会拿走。比如Costco,就曾一度禁止卫生纸、瓶装水、消毒湿巾和大米的退货,避免人们毫无顾忌地恐慌性囤货,造成商品积压,而其他人购买不上的情况。
尊严和尊重,都是自己挣的。商家有义务,消费者也有责任。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的结果,那就只剩下互相伤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