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大地上,有一座城市,不管是在公开发行的纸质地图、电子地图、城市列表、车牌号、电话区号,淘宝可送达的城市列表上,你都找不到它。这座城市叫,是一个地级市的代号,它只有代号,没有名称。
它和其他城市几乎一样。同样有公检法、土地局、社保局、教育局、电视台、报社以及一切完备的行政机关,甚至还有监狱和戒毒所。学校、医院、邮局、宾馆、新华书店、剧场、动物园、健身中心、人民公园。等设施也一应俱全,不同的是,这座城市从最外围算起,也只有平方公里,而人们的生活区域不超过平方公里。
这个城市这里曾生活着十多万人((含四周防卫的野战部队),如今仅存数千人在这里留守。在外人眼里,这里是一个矿区,叫做甘肃矿区。
但是它的真实面目是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厂核工业基地。
厂在年确定厂址。年、月间建设队伍就开进了戈壁滩,在当时,全国最优秀的科研人员,最好的技术工人和建筑工人,三甲医院的优秀医生,还有各行各业最拔尖的人才都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荒漠参与科研、建设和生活。这里没有一株树,只有稀稀拉拉的骆驼草。二三十里地以外是茫茫戈壁、荒无人烟,所以也没有征地移民的问题。这里年降水量是多毫米,蒸发量是多毫米,钻孔打到基岩都见不到水。气候这样干燥,人们初到很不习惯,口唇裂流鼻血,特别是内地人,到这里才真正体会到水的重要。风就在七级以上。刮大风的时候,向前走路要弯着腰,脸朝着地面,否则就走不动。窗户上都可以听到沙粒打在玻璃上的声音。这里自然条件虽然艰苦,但对从事放射性工业生产来讲,却是比较理想的环境,特别是不可多得的后处理基地。
从年的生活开始走向正常了。蔬菜除了夏天生产,其余都是从全国各地采购的;副食如鱼、蛋、肉也是各地运来的。
在这座城里,所有人的目标只有一个:造出原子弹。以原公浦为例子,他原是山东掖县人,年他来上海做学徒,因工作关系结识了妻子。年两人刚结婚两个月,他就被选入大西北的保密工程,只身前往位于甘肃的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核基地。
在那里,原公浦被确定为车削第一颗原子弹铀球的操刀人,铀球是原子弹的核心。就是发生核反应的核心。铀球的生产工艺水平要求极严,不仅要求光洁度高,能照出人的面孔,尺寸也不能差一丝一毫,误差不能超过一根头发丝的五分之一。
当时的原公浦只有一台球面机床,因为刀具磨损快,经常让加工精度达不到要求。原本每天只能工作个小时的污染区,原公浦最多在里面连续工作了个小时。
年月日,我国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这里面装载的,就是原公浦个月前加工成功的铀球。
那是我国当时唯一一颗铀球半成品,原公浦加工了整整小时。在最关键的三刀过后,检验合格。他几乎瘫倒在了地上。因为这三刀,原公浦从此获得了“原三刀”的美称。
在整个城,都是原公浦这样的人,他们为了祖国的原子弹事业,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在,中国建成了第一个军用核反应堆,实现了中国核武器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为中国年、年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为打破了美帝国霸权主义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做出了无可替代的历史性贡献。
而里大部分人的名字,都无人知晓,除此之外,因为常年巨大的核辐射,里的许多人到最后都疾病缠身。包括后来的原公浦,从退休几年后,他便查出身患癌症,多年来昂贵的医药费使他生活陷入困境。
放弃原本优越的生活,抛家舍业,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默默无闻,承担着身体有可能会得绝症风险,也许一辈子都会葬送在此,试问现在能有多少人做到?
在当时,这是十几万人的选择。所谓无私奉献,不过是他们很清楚地知道,比起自己的身体和生活更重要的事,中国的伟大复兴才是最重要的。
“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这是当时所有人的心声,也是那些为了国家事业与发展,隐姓埋名、奉献终生的科学家们的心声。
年,中国宣布从当年月日起暂停核试验。这个代号,几乎全封闭的半军事化小城,只能保持着高度的秩序化,在仿佛凝固的时间里,褪尽荣耀后沉寂。
年月,厂嘉峪关生活基地奠基,基地建成后,将安置户、万多名职工及家属,工期计划年完成,一期工程将建成幢住宅楼,多年以来,人们第一次离开这片土地。但是还有许多人却没有机会享受到,他们永远留在了。
如今,城已经不再如当初神秘,也成为了军转民的企业,专门从事处理核废料等业务。这里依然有公园,有行政机构,有学校,有人,但却没什么声音,四处生长的杂草、衰败的房屋,仿佛在述说这里当年辉煌的历史。
这个代号,几乎全封闭的半军事化小城,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后,仿佛已经被时光的洪流遗忘,定格在了年代。
希望在未来,依然会有人记得,曾经有这样一批人,为了祖国的强大繁荣复兴,奉献终生。我们不会忘记他们的,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