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无法决策的时候,有一个思路就是:最坏的结果你是否能够承载?
先回答一个问题:“你家门口有三路公交车,第一路又老又破,冬天冷夏天热,坐一次块钱。第二种是观光车,宽敞舒适,块钱一次;第三路是常见的空调公交车,只要块钱。假如现在你要出门,你应该z坐哪路车呢?”
班次 | 设施 | 价格 |
第一路 | 陈旧简陋 | 元/次 |
第二路 | 观光车,宽敞舒适 | 元/次 |
第三路 | 普通公交车 | 元/次 |
答案是,取决于你要去哪儿呀!
假如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这些选项的好处和坏处的比较有什么意义?
人生处处是决策,小到晚上吃什么,大到就业找对象。面临选择的时候,怎样让自己轻松做出正确的选择?只需要这步。
最晚到什么时候,你就必须有一个选择了。
很多人经常把“辞职”“减肥”“戒游戏”等挂在嘴上,但是从来没有行动过。好,你问他“这个问题困扰你多久了”,“最晚到什么时候必须要有个选择和决断了?”通常的回答是“困扰了好久,最晚什么时候说不清”。
这类决策在时间上没有急迫性,改变的必要性也是可大可小。我们假设在他们的心中有杆天平,左边是对当前现状不满带来的痛苦,右边是改变过程的痛苦,当天平左边的重量不够,轻易就被改变过程的痛苦压制,哪来的改变的动力?
所以,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对现实的不满与抱怨而已。当回答是“这个问题从XX时候就开始了,最晚到XXX时候必须要做出选择”,并且经过了一定的考虑和利弊分析,请进入下一步。
要做决策,前提是你有做决策的权利,对这件事情,你的决策权有多大?如果你没得选择,只能接受别人的安排,那不是决策的问题,是怎么接受和适应的行动问题。
例如王老师纠结自己是去教务处、学生处还是就业办,“你自己的决策权有多大”,其实由人事部门根据情况决定。这根本不是决策问题,应该考虑的是到了其中的某个岗位上怎样迎接和胜任新工作,纠结怎么选择没有意义。
假如你和周围的人商量,他们分别会怎么回答。他们会建议你怎么去做,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建议你,对于他们的建议,你怎么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举个例子。有一个大三学生问我,不知道自己应该考公务员,还是考研,还是找工作。
我问“如果问你父母,他们会希望你选择什么?”
“希望我靠公务员,觉得工作稳定,体面。”
“你自己认为呢?”
“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自己的性格不适合,也不喜欢那样的工作性质。”
其实,已经可以看出该同学不想考公务员。
“如果问你同学,他们会怎么建议?”
“他们建议我考研,因为他们觉得我成绩挺好,不读研可惜了。”
“对于他们的建议,你怎么看。”
“其实我对自己的专业的没啥兴趣,只是既然读书,态度就比较认真,所以成绩不错,其实我一点都不想学。”
他对考研的倾向性也很明显,内心里不想考研。
“如果别人建议你去找工作呢?”
“我也说不清该找什么样的工作,突然要进入社会听茫然的,现在好工作也不好找。很纠结。”
“好,到这里为止。问题很清晰了,如果能找到好工作,还会去想考公务员和考研吗?”
“不会。”
所以,其实该同学内心是有选择的,他只是不确定自己要找什么的工作,是否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所以,重点是在分析自己适合的工作上来。
这是当前很多大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
好比我们前面辆公交车的例子,选择上哪辆公交车取决于我们要去哪里,哪辆车可以载我们到。当我们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的时候,对路径的选择毫无意义,而很多人恰恰迷失在这里。
现在请把这些选项放下,认真思考,你的目标是什么。然后评估一下,哪个选择会让你离这个目标更近。
还是刚才大三学生的例子,考研、公务员、找工作三个选项,想想年后,年后,将来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哪个选项离你想要的更近。
第一步,明确时间底线;最晚到什么时候,必须要做出选择。
第二部,明确决策权;我有多大的决定权?这是选择问题还是适应问题?
第三步,探究个人观点;你周围的人会怎么建议你?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建议?你怎么看待他们的建议?
第四步,跨越选项看目标;想想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哪个选项让你离这个终极目标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