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电商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许多地区这仍旧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而在一些市场,社交电商已经开始颠覆传统的电商模式。一些关键因素推动了消费者的参与,并证明了这种商业模式的可行性,依托社交媒体崛起的“网红品牌”逐渐转向以产品为核心,而一些不那么社交化的品牌又要如何入局?
对比全球市场,英敏特中国科技、媒体与零售品类总监益振嵘认为:“中国社交电商的发展正处于相对领先的位置,社交电商已经在中国流行了两三年,与传统电商的主要区别在于社交电商高度依赖社交软件,例如微信。市场热度促使一些传统的电商企业迅速进入,因为已经有不少新兴的企业和品牌通过社交电商模式赢得了消费者,形成了竞争。”
在美国市场,我们看到社交电商也在迅速成长,消费者参与度很高。Comperemedia Omni洞察经理Lierin Ehmke谈到:“与单纯的网上购物相比,社交电商是在你浏览社交媒体的时候把产品推送给你,而不是你主动搜索产品。这更像是一种被动的购物方式。”
社交电商高度流行的另一个原因则与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理想主义的生活方式有关。意见领袖展示了自己生活中的美好一面,这恰恰是大众向往的,于是这些“网红同款”的服饰和用品也会受到追捧。
欧洲的社交电商也有所发展,谈到与其他市场的不同之处时,英敏特欧洲零售研究副总监Nicholas Carroll认为,最大的区别在于仍然没有一个整合了全部流程的综合性平台。随着Instagram、Facebook等平台推出更多的工具,零售商从被影响到主动寻且发展,他们开设了自己的线上商店,但仍需要将流量引导至外部网站。当然,品牌也积极的尝试在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中与受众建立联系,在Instagram、TikTok、Snapchat等社交平台向不同的受众提供个性化的内容。
拼多多是现象级的中国社交电商巨头,其成功也让社交电商成为了最热的创业风口之一。在社交平台上的传播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另外吸引消费者的点就在于折扣,一些有顾虑的消费者也难以抵挡低价的“诱惑”,进而尝试。拼多多以低价获取流量,再通过一系列的运营手段实现裂变,高效的分发流量,迅速实现扩张。需要强调的另外一点是中国高度发展的移动端市场。G、G网络以及智能手机的大范围普及也为社交电商铺平了道路。
中国诞生了许多“超级应用”,像是微信、微博、支付宝等等,这在欧洲市场是不多见的。我们回溯到年,不少应用试图添加社交功能,希望更多的占据用户的屏幕时间。但事实上消费者并不那么渴望分享,在一些场景下,他们只想便捷的购物。知名家具零售商made.com推出了一个名为unboxed的网站,像是社交网站一样,人们可以分享购买的家居产品和自己的摆设,现在则是直接连接到了品牌的Instagram。
当然,也会有一些例外。在美国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年轻一代希望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更多的商业元素:不仅希望看到新潮的东西,还要了解如何获得,社交电商的发展让他们可以更加便利地购买商品;但同时他们又不希望品牌“过度社交”,很多消费者并不一定会与品牌有很多的接触。
前段时间有一个品牌正在尝试进入社交电商领域:PayPal试图收购 Pinterest。消息传出后,PayPal的股价有所下跌,这表明投资者对这笔交易没有足够的信心。想要赢得消费者,必须要先深入了解他们。布局社交电商战略时,有三个问题要考虑:第一是目标受众在什么渠道获取娱乐内容。如果你的受众在Ins或者短视频平台等观看娱乐内容,这意味着他们有更开放的社交电商接纳态度,如果他们主要在电视或长视频网站观看,这将是一个更大的挑战。第二是能否轻易、自然的将意见领袖纳入营销计划。最后是营销活动能否传达你希望自己产品所要展示的价值。
赢得市场不仅仅是指获得消费者,也包括吸引卖家。过去年里,随着社交电商的飞速发展,一些小众品牌和创业者获得了成功,起初只在小范围内流行的品牌逐渐走向大众。对于个人和小企业而言,可多多平台同时发展,但选择专注于哪一个平台是十分重要的决定。如何帮助个人卖家和创业公司发展,是未来平台发展和彼此竞争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