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创业热潮为何只是昙花一现?为何很多人不支持学生停学创业?
虽然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热是开放在我国创业大潮中的一朵艳丽夺目的浪花,整个社会都曾为它喝彩,但可惜这朵浪花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开败了。校园创业热兴起不到一年,绝大多数学生公司包括前文所举的公司都相继关门大吉。真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对此,我们要做深刻的反思。
我们认为在校大学生创业有其有利的一面,大学生思维敏捷,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信息灵通,背靠大学,掌握高科技;热情高,充满理想,有旺盛的进取心。这些都是大学生得独厚的地方,正因为有这些优势,他们才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绩,迅速掀创业的热潮。同时,我们又认为,大学生创业也有其非常不利的因素。一是缺乏资金,先天不足;二是没有阅历,缺乏经验;三是社会联系不广泛,很难取得各方面的配合;四是容易犯冷热病,一遇挫折便打退堂鼓,无法把所创事业坚持到底。这些都是大学生的通病和致命弱点,正因为这些缺点,才造成了校园创业热兴起不到一年便迅速失败的结局。
当然,对学生创业究竟应该怎么看,我们不能妄加评论,以成败论英雄。看到学生创业有成绩就拍手叫好,看到学生创业失败就横加指责,这不是科学的态度。我们应该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学生创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并不主张所有的高校大学生都停学创业。我们不是孔夫子。孔夫子反对他的生参加生产劳动是因为他主张“学而优则仕”,他认为读书人应该去当官,而不应该耕田种菜。
我们不赞成高校学生停学创业,是因为:第一,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本领。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如果在校期间弃学创业,无异于舍本逐末,缘木求鱼,对多数人来说得不偿失,是很可惜的。第二,在校学生尚未完全掌握专业知识,也未经过社会实践的艰苦锻炼,根本就不具备创业的自身条件,贸然创业是会跌跟头的。第三,学习与创业并不矛盾。学习可以说是一种创业的准备工作。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一切创业都离不开专业知识这一生产要素。知识就是资本,学习也是一种投资行为。大学阶段就是为将来的创业活动不断积累知识资本的过程。知识积累得越多,对将来的创业越有利,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高。其次,我们并不一概对大学生创业持反对态度。在校大学生创业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中国教育史上从未有过的新鲜事。新生事物是有强大生命力的。它能够产生,就必然有其合理性同时新生事物是有缺点的,不成熟的,否则便不成其为新生事物。
对于学生创业的积极性,我们要给予支持、保护和正确引导,以促使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绝不可以旁观的态度,站在吹冷风、看笑话,那样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或由着学生们的性子来,和学生一块儿高烧”、“冒虚汗”,犯冷热病,那样会宠坏他们,把他们领上歧途。教育的责任在于引导。我们对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必须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和掌握创业知识,提高他们的创业技能,使他们的创业活动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下进行,从自发创业走向自觉创业,从而避免和减少失误的发生,提高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这就提出了进行创业教育的任这也是我们从中国大学生创业失败中得到的重要启示.创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中国进入创业时代的重要标志。早在年,当中国正处于第四次创业高湖的激动之中,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热波澜初起的时候,江某某同志就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教育部门的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的创业者,就可以为社会创造重要的就业机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就会发挥重大的作用。”
江某某同志的指示吹响了中国创业教育的进军号,促使教育部门把创业教育提上了议事日程。年月,教育部高教司在北京召开了普通高等学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由此,拉开了中国创业教育的序幕。这次会议重点讨论了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确指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会议要求各高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提高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把创业教育的理念贯彻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之在教学计划、教学改革、专业教育、课程设置,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中加以体现。
此外,会议还就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会后,高教司向各级教育部门和有关高校印发了座谈会纪要,并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大、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西安交大、西北工业大学等九所高等院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从此,中国的创业教育正式起步,开始了她的艰苦创业的历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创业教育的兴起昭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前景。试点工作座谈会一年多以来,创业教育在九所试点院校和有关高校得到了普遍的实施,在广大师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它打开了创新教育的一个新的突破口,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人才的目标落到了实处。它为我国高校找到了一个新的教学增长点和科研增长点,鼓舞广大教师涉及新的教学领域,用新的知识武装自己,开设一系列的创业课程,填补了我国课程设置上的空白,促使广大科研人员开展对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并最终导致了一门新的学科诞生一一创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