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要开学了,不少家长已经开始给孩子准备上学所需的文具。该如何挑选文具不“踩坑”?这些学生用品不要买,选购时一定要回避。
白度太高的纸张
很多家长都认为,纸张越白越好,代表着洁净和高质量。但实际上,纸太白会刺激、损伤孩子的眼睛。纸张异常洁白,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的荧光增白剂,长期使用不仅会影响孩子视力,同时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规定学生用的课本、簿册的亮度(白度)应不大于%,通俗地说就是不能太白,太白了会刺激、损伤学生的眼睛,影响视力。
含重金属的美术用品
水彩画颜料、蜡笔、油画棒是学生们最喜欢的美术用品。然而,这些文具可能铅、砷、锑等有害元素超标,严重影响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大脑正常发育。
由于在使用过程中会与孩子的身体皮肤发生直接接触,而且孩子常常有含咬、吮吸笔杆或手指的习惯,因此有害物质很容易被孩子们误食到体内,易引起记忆力减退、多动症等问题,严重的还可能造成慢性中毒。
带香味的文具
做成香蕉、菠萝、蛋糕等形状的橡皮不仅外形逼真,还散发出阵阵水果、奶油的香味,孩子们都喜欢带香味的文具。
但香味过于浓郁的文具,使用的工业香精,其香料内的甲醛、苯都超标,长时间使用会导致头痛、身体乏力,且孩子啃咬后很可能会慢性中毒,甚至诱发白血病等危重疾病。
《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规定,所有的学生用品所使用的染料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不得含有种有害芳香胺。
多功能文具盒
现在市售的文具盒功能越来越多,但有些按钮弹性太强,在按按钮的时候,冷不防就会从旁边弹出一个盒子或者其他的东西,而这些物品多用塑料制成,有一定的硬度,如果孩子在边看边按,很容易弹伤眼睛或是身体其他部位。
设计存在缺陷的笔帽
有些儿童笔的笔帽上或者尾端上,镶着晶莹剔透的小物件,让孩子们爱不释手,甚至还有笔帽是一个削笔刀……如果被孩子误吞,有可能就被固定在喉咙下而阻塞气管,带削笔刀的还可能伤害喉咙,非常危险。
《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标准规定:笔帽体上需要有一条连续的至少.平方毫米的空气通道;笔帽应在室温最大压力差.千帕最小通气量为升/分钟,满足此条件的笔帽也被认为不会导致窒息危险的出现。
劣质涂改液
央视曾在.晚会上针对涂改液、修正带发出了消费预警:
经检测,部分涂改产品中的甲苯、二甲苯超标。而长期接触和使用劣质涂改产品,会造成孩子恶心、呕吐、浑身不舒服,对肝脏、肾脏造成长期、慢性的危害,更严重的可能会引发儿童白血病。
含游离甲醛的书包、胶水等
有些书包、胶水等新文具用品异味非常大,好久挥散不去。这些新文具用品里的胶黏剂、染料含游离甲醛,会刺激人体皮肤和黏膜,有强烈的致癌和促癌作用,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鼻咽癌、结肠癌、脑瘤等。
有玩具化倾向的文具
市面上不少文具为了吸引儿童购买,在产品上附加趣味性小零件装饰品,有趋于玩具化的现象。为避免儿童将这类文具上的饰物当成玩具玩耍,引发吞咽、噎住,甚至窒息等意外事件,不建议家长为儿童选购“趣味强”的文具。
盗版书籍
盗版书在油印时往往使用劣质油墨,因此盗版书最大的问题就是重金属含量超标。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检测报告显示:部分劣质盗版书比同类正版书的铅含量高出倍。孩子在看书时,难免会残留在手上,经口进入体内。
学生用品该这么买
慎选色彩鲜艳、气味浓重的文具
在买笔、橡皮擦、修正液这些文具时,首先要看标签。标签中至少应包含有产品名称、生产厂名、厂址、产品标准编号、产品使用说明、适用年龄范围、安全警示等。
然后还要闻气味,慎选色彩鲜艳、气味浓重的文具。尽量购买异味小的产品,同时,也尽量避免买有软质PVC塑料护手的笔类和塑料橡皮擦。
重视使用安全
要考虑文具的使用安全问题,手工剪刀、刀片应为圆弧顶端,不应为锐利尖端,笔类商品应注意笔帽安全,笔帽直径应大于毫米,笔帽体上要有一条连续至少.平方毫米的空气通道。
拒绝“三无”产品
文具用品均有最佳使用期限,对无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和生产地址不清楚的产品要慎买慎用。“三无”产品容易出现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情况,学生长期接触这类产品,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选购文具时要注意:
消费要理性
家长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起做好计划选购开学文具用品,理智对待商家的各种开学促销活动,避免购买一些不必要的文具。提醒孩子购买文具要实用为主,切不可攀比,勿让开学消费变成开学浪费。
商家要正规
购买文具尽量在正规商场、商店,并观察文具是否清晰标明产品名称、执行标准、生产厂名、厂址、警示语、使用注意事项等标识。网上购买时,选择信誉度高的商家。
同时仔细查看商品描述,注意查看产品的商标、名称、规格型号、执行标准、生产商或经销商名称和地址等信息是否齐全。切勿选择“三无”产品。
选购要谨慎
不买“颜值”过高文具,不买带有浓重“香味”的文具,不选过于“洁白”作业本,不买容易“刺手”的文具。
票据要留存
记得索证索票,并留存购物票据、经营者广告宣传等证明材料,作为事后维权的凭证。消费者如遇消费纠纷,可拨打、进行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