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一切皆可获得,唯独认知稀缺
由于共享经济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普及,未来的企业可以不缺资金、不缺技术、不缺渠道、不缺人才,但会认知稀缺。
娃哈哈曾经依托自己的渠道优势推出“爱迪生”婴儿奶粉,试图在中国奶粉市场上分一杯羹,结果失败了;
恒大集团依托自己的资金优势推出“恒大冰泉”矿泉水,试图在中国矿泉水市场上分一杯羹,结果失败了;
小米依托自己的粉丝优势推出“米聊”即时通讯,试图占领手机版即时通讯市场,却被微信打败了;
为什么这些具有一技之长的企业,几乎要什么有什么的企业,推出他们想推的产品却没能成功呢?
答案就在:认知稀缺。
他们统统“死”在了“认知稀缺”上。因为,当一个品牌进入一个品类的时候,市场往往不是真空的,有无数个品牌已经抢占了优势认知。
这个时候,如果你进去,没能抢占或创建一个优势认知,就算再有钱,再有人才,渠道再好,流量再大,也没用。
就拿婴儿奶粉为例。中国的婴儿奶粉市场发展了20年,真正能够进入顾客心智的认知只有三个:益智、吸收和抵抗力。其他认知从来没有真正成立过。
一家奶粉企业不服气,曾经提出一个“提高孩子情商的奶粉”,结果一败涂地。因为,妈妈们认为,提高孩子情商的奶粉一定是导致孩子“性早熟”的奶粉,万万不能买。
那么,在“益智”、“吸收”和“抵抗力”这三大认知上有机会吗?根本没有。美赞臣占领“益智”,惠氏霸占“吸收”,多美滋拥有“抵抗力”,还有很多像雅培、伊利、飞鹤、圣元等国内外重量级品牌见缝插针,哪有娃哈哈“爱迪生”的机会?!
这才是根本原因
未来,在很多行业里,在很多品类上,这种稀缺性将会更加突出,市场竞争更加恶劣。靠资源、靠政策、靠成本、靠渠道、靠资金、靠经验、靠运气生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一个真正靠本事的时代正在到来。
海尔与格力近30年的对决
在中国家电行业,有两个企业特别值得尊敬,那就是海尔和格力。他们通过自身的自律和对品质的追求,让我们远离了假冒伪劣,远离了昂贵的洋品牌,让国人享受到了国货精品。
然而,在过去的近30年的时间里,这两家企业的发展道路是不同的:一个走“多元化”,一个走“专业化”。
众所周知,海尔走的是多元化的路子,把一个品牌延伸到了所有的品类,试图用一个品牌通吃所有市场。
相比之下,格力走的是专业化的路子,长达27年的时间就聚焦一个品类:空调。
这两种做法,在短时间内不一定能够揭晓胜负,甚至人们会看到相反的结果,也就是多元化带来更大的收益。
然而,时间长了就看出胜负了。30年后的今天,我们看海尔和格力的业绩,胜负显然:格力用不到海尔80%的营业收入创造相当于海尔3倍的利润,已经成为空调的代名词,而海尔却面临困境,不得不转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因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通才时代”已经过去了。今天的市场,是看谁做得最好、最专,谁是这个品类的领导者,市场就向谁倾斜。格力只做空调,掌握“核心科技”,所以人们就觉得“格力是最好的”,因此而向格力倾斜,这就成就了格力在中国空调市场的“老大地位”。而海尔什么都做,什么都说,结果人们觉得“海尔大而不专”,因此在很多品类上都输给了对手。
未来能够活下来的两种企业
未来,到底哪些企业能够真正活下来?我的观点:只有拥有一批专家型品牌的企业和强大的平台企业才能活下来。
专家型品牌,能够活下去的理由最简单。因为,这是顾客的选择决定的,也是多年来建立的认知决定的。在认知稀缺时代,专家型品牌和综合型品牌的较量会决出胜负,以“格力”为代表的专家型品牌,以其强大而聚焦的认知优势会打败以“海尔”为代表的综合型品牌,继续引领一个品类的发展。
剩下的企业,要么死掉,要么转型为平台公司,没有更好的路子可走。这也是为什么海尔把自己改革为平台公司的原因。因为,过去30年,海尔把成为专家型品牌的路子走成了死路,所以只能走第二条路。
不过,话又说回来,能够把自己成功打造成平台公司的企业,应该是为数不多的。不是你想成为平台公司就能成为平台公司的,海尔实现平台化,也是基于它30年的资源积累才敢这么做的。
因此,未来“认知稀缺”将会导致更多的企业接连倒闭,让很多创业者苦海无边。就算依靠国家政策或“给别人做加工”等特殊原因活下来的企业也基本上“生不如死”,成功路上永远不会人满为患!
未来市场的终极较量
认知稀缺、小众崛起,这两个“市场屠夫”不知杀死了多少企业,也不知未来会继续杀死多少企业。无论你是创业新秀,还是行业老手,都无法逃脱这两个“屠夫”的宰割。
我们的企业到底如何生存?如何参与竞争?我们的专家型品牌和平台企业到底要追求什么、坚守什么才能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里活下去?
通过这两年的认真思考,我得出的结论是:认知+使命。即:外求认知,内求使命。
外求认知,指的是在顾客的心智里要抢占一个独特而突出的认知,在这个认知上要做到无人能超越。比如,华为在“技术领先”这个认知上无人能超越,所以华为可以继续活下去;格力在“空调专家”这个认知上无人能超越,所以也可以继续活下去。
内求使命,是指为了捍卫你所建立的认知,要勇于舍弃各种诱惑,勇于坚守底线,在利益面前不动摇,不妥协、不松懈,矢志不渝地坚持你要坚持的东西。在日本福岛核泄漏现场,其他企业的员工都迅速撤离的时候,唯独华为的员工穿上防射服往里冲,抢修设备,就是一种内求使命的具体表现。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华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以任正非为核心的华为团队坚守使命的结果。尤其,任正非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是“内求使命”的最好体现:回到本源,磨好豆腐,给爹娘吃,给孩子吃。
在未来的世界里,我们的企业要想活下去,就必须做到这两点。因为,未来市场的终极较量就是认知思维、使命导向,视顾客为亲人,右脑驱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