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的基本原则是多平台的流量运营,而不是单纯的跨平台流量转移。
简单来说,我们做引流的目的是让流量产生预定价值,在哪里完成转化动作,并不是一定的。抖音的流量如果能在抖音生态内部转化,那就完全没有必要一定要把流量搞到别的app去。
生态内运营才是上策。
现在很多人对流量或者说私域流量的认知都是把潜在用户聚拢到一个平台里面,但是后来我们发现这样似乎并不是最佳选择。
什么叫私域流量?在某一个app就算私域吗?还是说加了好友就算?都算,但是可能都不算。
用户的私域一定不是基于某一个app存在的,而是用户对品牌、产品的依赖感。
比如你是做服装的,那你的潜在用户是关注了你的抖音,还是关注了你的今日头条账号,只要是他们还对你的内容感兴趣,还愿意购买你的产品,那他们在哪里并没有什么所谓。
作为企业,精力分配的重点应该是怎么做用户喜欢的内容,而不是费尽心思去和平台规则做斗争,一定要把人都困在某一个app上。
App不是私域,依赖感才是。
说坑的意思不是说这些方法就一定行不通,只是基于常规情况下,对大部分企业来说,这些方法的可行性并不高。
脚本“技术”类:这和以前seo领域的黑帽技术差不多,通过作弊的方式拿到流量。这些东西的存在对某些行业有用,但是对大部分正规企业来说都没有任何价值。
标准化运营话术:对客服和运营人员一定的销售技巧培训是有用的,但是在流量运营上,标准化话术的作用可能并不大。尤其是对那些还处在起步阶段的社群、私域来说。
如果是成熟的流量渠道,因为量很大,所以需要用标准化流程来提升工作效率。但是起步阶段的社群不是,这个时候客户对你并没有很强的依赖,况且用户量也不大,这个时候的标准化,会极大的提高你和用户之间的距离感,很多企业的死群,就是这么做出来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定不是你可以提供几块钱的优惠劵或者什么打折产品。现在的用户对这些东西已经没什么兴趣了,买的不如卖的精,这个道理用户也知道。
在这个产品高度同质化的时代,想在产品本身上做文章还是很难的。毕竟衣食住行各个领域,都有很多人可以替代你给用户提供同样的服务。
用户对品牌的认同,一定是基于品牌的文化。所以想聚拢粉丝,第一步要做的是真实地去了解潜在用户是什么样的一个群体。
比如宝妈,看似是一个用户标签特别清晰的人群,但是我们以为的用户属性,就真的是他们的属性吗?不见得吧。
你觉得宝妈都很喜欢优惠?喜欢薅羊毛?
多少个公司都是这么以为的,结果优惠劵发出去没人领,是不是挺尴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