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社交电商模式主要可分为六种,分别是电商+社交、社交+电商、导购型电商、平台型微商、拼团型平台、微商代理。以下分别进行简要介绍。
电商+社交。这类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原有电商的基础上增加社区社交与互动,从而加强用户之间的交流沟通,以此来增加粘性,引导交易,比如淘宝的微淘、淘达人等;二是卖家意识到增加社交属性可以增强用户粘性之后,选择邀请社交领域的意见领袖作为自己商品的导购,从而提高商品的转化率。这两类都是传统电商转型社交电商的方法,方法相对简单,转型的成本也更低。
社交+电商。这类模式往往从主题社区起家,如恋爱社区等,在社区的人气逐渐聚集后,再上线在线的付费教育网站。这种模式需要首先通过建立一个满足人们社交欲求的社群,然后再增加消费功能。一般而言,这一类型的兴趣社区会聚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社区里还有意见领袖、红人、导师等,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小红书。包括前几年被当成新概念、新理念的社群电商其实也是这种逻辑。导购型电商。这一种模式有两种形态,一是平台型,二是个体型。平台型的典型是蘑菇街,常见做法是通过专门建立导购平台,邀请意见领袖进行导购,吸引用户购买,从而更容易让用户产生信任和黏性,所以成交率比较高。个体型的形态有微商、网红、淘宝客等,个人需要利用一切可以触达的社交网络,包括近到生活圈、远到粉丝圈,甚至包括陌生网络好友。这种模式内在核心有三点:一是有产品,无论是自家、代理或是其它;二是有展现渠道,如常见的微信、微博、淘直播等;三是有潜在用户,每个渠道都有吸引粉丝关注的方法。很多传统企业做社交电商,大多借助的就是这一批人的力量。
平台型微商。平台微商粗略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中心化平台微商,这类是社交电商里比较复杂的一种模式,涉及到平台和商家、商家和商家、商家和微商、微商和微商等多维度的利害关系。目前仍属于探索阶段,萌店、云集、网易考拉等都是中心化的平台微商,但其内在的模式逻辑还是存在差别。二是去中心化的平台微商,最典型的就是小黑裙,去中心化平台微商只卖自有商品,所以模式较为简单,可以说是传统微商代理模式的系统化。
拼团型平台。最典型的代表是拼多多,这种模式通过用户一起拼团购更加实惠等方式引起用户裂变,主要商品是一些需求广、单价低、高性价比的产品,从而借助社交的力量进行传播。但拼团形式目前利用的主要还是用户买实惠、占便宜的心理,当商品价格一旦不再实惠,这一模式是否还能引得消费者的关注不得而知。
微商代理。这种模式将传统线下的代理囤货模式转移到线上,并融入直销的团队运营打造。其优势是粘性强、好复制和管理,信息传达快;缺点是层次多、缺乏第三方监管,对终端消费者和低层代理可能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