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卖家打造新品的时候广告出现的误区:
新品上架了之后,先开启了自动广告,跑上了几天时间,于是非常着急地把自动广告跑出来的词挑出来,开始打起了手动精准和广泛广告,结果却发现转化很差。{在广告整个版块上,我一直建议大家需要给广告组一定的时间,甚至是足够的时间,必须把整个时间拉长,才能够有更多的数据来支撑我们去分析。如果急于一时去挑词打手动广告,很多时候挑出来的词会发现结果毫无转化。因为我们都知道很多时候,有的词就是百年才有一个消费者搜这个词进来,然后下单。这也就导致了你拿这些词去打手动精准或者广泛的时候,结果却毫无转化了。}
新品广告刚开启没多长时间,便开始对广告进行了否词,发现了广告预算每天很快就烧完了,有时候凌晨的时候预算就烧完了,于是开始了分时竞价。{在我们打造新品的前期,最忌讳一上来就马上去否词,结果导致广告组的表现很差,我们在前期确保了整个listing的标题埋词,文案埋词,ST埋词,相关性足够高,那么基本自动型广告跑起来,转化是不差的。分时竞价,如果你们有通过实操对比过的话,你们就能够发现广告组采用分时竞价的方式,整个转化率很不稳定,表现也是忽好忽差的。
新品的广告竞价不能设置得太低,以当下的整个亚马逊市场来讲,如果你想凭借.美金以下的竞价就想让自己的新品能够有好的转化,基本是不可能的。当然,广告竞价也不是盲目自信的给高竞价,我看很多人到现在还是根据一开始的建议竞价.*三倍来设置自己的广告竞价,而且还是冷门的细分类目,我每回看到都替他们捏了一把冷汗,就这么高的广告竞价后期如何去压低,如何让广告达到一个平衡点。我相信是非常难的,这也是很多人问我,自己的产品打了一两年,低价产品,但是一直都是无法盈利。因为本身就是低价产品,售价设置得低,广告费用支出高,广告费用一直无法降低,从而也就导致了恶性循环。自从亚马逊算法改了之后,很多冷门的细分类目销量分布过于聚焦于前五名的卖家,那么自然而然排名靠后的卖家想要能够抢到一些单,那也就只能够靠高竞价高预算+超低价的售价,才能够勉强抢到一些单。但是,能够发现基本都是广告订单,而自然订单寥寥无几,这也就代表了整个自然流量少,那么广告竞价就更加难以压低了。于是,做了一年,两年,发现做了个寂寞,账一算,还是亏损的!我们要根据我们选品前期做的整个市场调研,市场竞争环境,流量的占比,销量的分布,市场的转化率,然后再来给自己的产品设置一个合理的广告竞价。而不是,像很多人到现在还在根据卖家精灵的CPC预估的数值来设置广告竞价和判断整个细分市场。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卖家都会说,现在的亚马逊市场是真难,没有一个产品的广告竞价能够低于美金,.美金的。而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子吗?如果你在一线运营的话,基本能够发现只要细分市场没有选错,没有分析错误,基本一开始在美金以下的广告竞价,产品也能够表现得很不错。我们在运营上,更多的是凭借我们的运营经验,而不是让市面上这些插件来误导了你,爬虫数据只能够是参考而不是依赖。要学会不断总结运营经验,来给自己的运营模式复制迭代,才是正确的思维逻辑框架。在当下整个亚马逊市场,产品能够复制不重要,模式能够复制迭代才是最重要的!
新品一上架,不要一上来就开启了手动广告去打大词,你会发现你压根就hold不住,ACOS能够上天。一个新品,一条新的listing,毫无权重,毫无ratings,毫无评价,一上来就去打大词,压根就hold不住。你会发现,通过一开始自动型广告来给你跑出高流量高点击高转化的词,也就是listing的出单词(这些词CPC不会很高,但是转化却能很好),然后我们用手动广告来打这些出单词,整个自然排名和转化率会拉升得很快。然后我们再用手动精准去打大词,你会发现CPC也就没那么高了,而且转化率很高。产品推起来更容易,排名和销量能够拉升得很快,同时,也能够大大节省广告费用的支出,那么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所以,整个打造的节奏不能错,不能反着来,也就是我们需要一个正确的运营框架让支撑我们一步一步去做,那么基本也就错不了。
新品上架之后,我们要核心关注广告的点击率,我发现很多人都似乎都不重视这一点,点击率.的广告,还能够一直在默默坚持着,我就觉得很奇怪了。就这,还能够坚持与时间为朋友?产品的主图好坏能够影响广告的点击率,产品的售价能够影响广告的点击率,流量是否精准影响广告的点击率,那么我们发现了自己的新品的广告的点击率低了,不合格了,是否就要赶紧进行对listing的优化和调整?而不是一直就这么跑着,等它自己变好起来。
看过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这本书提到了人类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思考方式。
我们最常用的快思考,能够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但它常常听风就是雨,容易上当受骗,引导我们无意识地作出错误选择;
相反,有意识的慢思考,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凭直觉。
快与慢,想与做,是辩证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