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出一个好产品,一份优秀的产品规划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作者以母婴行业为例,从市场趋势、人、场景、对手、自己这个维度,分析如何做一份能让老板称赞的产品规划,一起来看一下吧。
上一期我们讲了产品规划-最核心的背景分析的第一部分,如下,没看过的小伙伴可以先阅读下:这样做产品规划,超过%的产品经理 (深度实操系列文 )
根据上期举例的母婴行业,我们通过数据分析已经定位到了母婴辅食类赛道,接下来我们按照个维度进一步分析。
看市场趋势:未来主流的产品发展方向?未来市场用户心智的发展方向?海外市场的变化情况?行业技术的变化趋势?
看人:消费端主流消费人群是谁?在哪里?他们日常的消费品类是什么?消费金额的构成比例是怎样?目前青睐哪些品牌?使用效果如何?价格是否可接受?还有什么槽点?用户的核心需求?非核心需求?个性化需求?
看场景:你的研究对象中,它的主要使用场景在哪里?使用场景的频次高不高?是否还有新场景可以挖掘?是否能构建不同场景下的差异化竞争力?
看对手:他们的市场占比如何?对手的市场打法是怎么样的?是否有拳头产品?他们的产品有哪些能力?有哪些优点和竞争优势?哪些缺点和不足?
看自己:相比对手,你的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缺点和优点?你的资源有哪些?你的优势?你的劣势?等等
前面我们说了母婴辅食类赛道近两年增长迅猛,也就是说第条【市场趋势】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相比发达国家来看,我国的渗透率仅为%左右,而欧美国家达到了%,这个可上升的空间还是很恐怖的。
此外,我发现市场趋势正在向更多细分辅食类别、更多细分辅食单品,更多功效维度三个方向发展:
)精细化喂养时代全面来临,辅食类别更丰富。
)儿童调味品利基市场新品频出,活力满满。
)消费者在辅食功效维度上有更多、更细的诉求。
这三个趋势,说明消费者对产品的诉求正在向精细化发展,精细化带来更多垂直的优质单品诉求,精细化的进程说明这个赛道已经进入了必须要靠足够垂直且精准的单品才能突围的地步!大家好好理解下这句话。
换句话说,竞争已经开始激烈,大类目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日益进化的消费者,企业开始注重垂直单品的研发。竞争从广域的竞争下沉到了垂直的竞争。
我们一步步来分析:
辅食的消费用户人群主要是后,后年轻父母对辅食的营养及功能性需求关注度尤为突出。后是一个消费能力比较强的群里,消费观念比较前卫。
所以这批用户其实是一批高质量的用户,对于这个赛道来说是加分项!
另外一、二、三四线城市在购买辅食的比例上基本差不多,一线城市稍微偏高。这里可以看到购买新鲜食材自己做的比例依然很高,这部分未来有较大的替代空间。
了解完主流消费人群是谁,在哪里之后,我们就要关注下他们目前的消费习惯和观念。
可以看出购买的辅食成品种类并没有集中到某一类,没有一枝独秀、遥遥领先的情况,还是比较分散和多元化的。
说明市场未来的选择方向是比较多的,任何一个品类都可能会在未来成长为第一,市场还属于比较早期的混乱竞争阶段,没有谁特别突出。
对于行业入局者来说,属于加分项,因为我们知道产品集中度越高的行业,介入的难度就越大。
而从妈妈们对辅食的看法调研来看,整体是正向的且支持的,说明市场反馈来讲,也是非常积极的,使用群体对于辅食这类产品属于高度认可的状态。
再来看用户的核心诉求:
会发现岁以内的宝宝,妈妈更关注钙营养,岁以上则更关注眼脑发育、提高运动能力。
所以这个告诉我们什么?之前的目标用户,还不够细分,不能年龄段的宝宝,侧重所需营养有所不同。
所以你要考虑你主要针对的是岁以内、还是岁以上的客群,对应的产品是完全不一样的。这里如果你没想透彻,或者没关注到这点,最后的市场反馈可能就会完全的出乎你的意料。
接下来,我们看用户目前青睐哪些品牌,以及用户挑选产品的决策因素。
很显然,妈妈们常选的个都是大品牌,而且决策因素里面也看到了用户对于品牌、和评价依然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了解用户购买情况、和评价情况,还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去淘宝上看一下就知道了。哪些产品销量高、哪些产品评价高。
所以如果你要参与这一行的辅食产品研发销售,你必须要建立品牌,再不济,你要建立口碑,即你所销售的辅食产品必须能让用户夸奖你、认可你,再通过信任进行传播。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和大品牌合作,联合研发,以他的品牌作为背书,这样进入市场的速度就会快很多。
这里还发现了一个趋势:
反向定制诉求的关注度正在增加,说明个性化需求正在增加。
而个性化说明什么?
说明目前市场上的标准化产品并不能完美的满足用户需求,导致产品成分/配方定制、产品功效定制、产品口味定制逐步兴起,当然这波属于金字塔顶端的用户了,需求体量还是属于少数,我们也要准确评估定制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投入产出比,再来决定要不要躬身入局定制领域,因为个性化定制是比较难做的,供应链成本高是最大的难点。
但是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具备市场卖点。
其实前面说到了一些场景,就比如岁以内的宝宝,更多需要补充钙、铁、锌元素以及维生素等。
而-岁的宝宝则更需要叶黄素、乳铁蛋白这样的营养物质。
这其实就是不同场景(不同年龄下)的需求不同导致对应所需的产品不同。
那我们再发散一下思维,是不是还有其他的细分场景:
男孩和女孩,会不一样?
北方和南方的宝宝,所需营养侧重会不同?
发育快的宝宝和发育慢的宝宝,所需营养又不一样?
更多细分的场景,需要去挖掘。场景越细分,定位越垂直,针对性的产品也越有竞争力。
但是我们也要警惕场景陷阱,什么是场景陷阱?
就是说某个新的场景未必需要一个新产品来满足,比如旧品类依然可以满足%以上新场景的需求。
所以归根到底,我们关注的不是场景本身,而是场景背后被抽象出来的核心需求是否发生变化,是否依然可以用以前的产品解决,如果解决不好,就必须要一种全新的产品来满足,这才是【机会场景】。
这条前面说了,基本上大家只要看下这些对手的拳头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还有哪些劣势,然后针对性提升去打击他们的劣势即可。
但是一般大公司的产品很难找到劣势,因为现在的市场是充分公开和信息透明化的,人家自己哪里做的不好自己心里也是门清的。
所以了解对方,找对方的缺陷是其次,更多是为了差异化定位自己。
小米营销强,你做手机就别和小米拼营销,那就是以卵击石;
华为技术强,你和华为拼,肯定不能强调自己技术强,这样就是死路一条。
道理很简单,找出对方的强势点,避其锋芒。然后定位自己的强势点,不断放大。
看自己则需要组织自己所有的资源。
是否有相关的技术研发优势?是否在产品设计上非常具备创新力?是否资源渠道布局的很深?是否资金实力强?
产品好是基础;
给用户持续的超预期服务是目标;
不断放大自身优势,建立用户心智是根本。
而这些都需要组织你所有的资源,尤其是优势资源来完成。
如果这项背后所需资源没有或者欠缺,那么就抓紧去找吧,找不到怎么办?
请允许我泼你一盆冷水,那就别参与了,因为成功概率基本为。
说到这里,以母婴赛道为例的一个完整的背景分析,基本已经讲的非常细致了。大家也应该对整个背景分析的框架,以及如何一步步分析,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掌握。
当然背景分析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但是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上述的点,这也是我常年在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