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汇报是职场上最常见的工作内容,但很多企业和个人,把工作汇报操作成了形式化的管理环节,没有起到应有作用,反而耽误了大量的时间,耗费了大量的资源。
那么,工作汇报到底怎么做才有效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常见的误区与解决思路
、形式大于内容:很多企业喜欢把形式搞得高大上,过于流程化。比如一定要用PPT,甚至还评比谁做得好看。比如必须采取演讲的形式,比拼口才。甚至还有搞成动画的,搞成视频的。本来形式的意义在于强化内容,而很多企业最后都走入了形式的误区,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搞花样,最后演变成了技术的比拼,而汇报本身的内容却被弱化了。
解决思路:汇报以成果为导向,除强化内容的元素以外,尽可能简化。降低做汇报的技术要求,提升内容要求。
、工作汇报的数据大于结论:很多岗位喜欢搞大量的数据、报表、图表,并且很详细的放在汇报中。细致没有问题,可很多数据其实在别的部门来说都没有意义,看不懂。花了大量的时间制作表格、画图、搞形式主义,最后却忘了,汇报的重点是结论,是参与汇报的人都能听明白的内容,最后讲了半天,大家都不知道说了些啥。
解决思路:多部门汇报,简化数据,有数据必须有结论。语言通俗,要求其他参与人员反馈是否能理解。
、工作汇报的过程大于方法:很多人对于后期的工作计划,喜欢列举一大堆要去做的事,要完成的任务,要配合的人员。但却忽略了这些安排是否有意义,也没有拿出这些事情的解决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描述了“我要做什么”而没有说明“我如何做什么”。最后这类计划都是不了了之,只有“我已经做了”的结果,而没有“我做成了”的成果。
解决思路:要求汇报必须有可行性方案,并且作为领导,对下属的报告要提出核心问题,以确认是否真有可执行的方法。
、工作汇报的目标大于计划:很多汇报都是定了各种目标,指标,汇报完了之后,可能汇报人自己都没想清楚怎么去实现。整个汇报中,没有执行方案,没有负责人员,没有资源需求,没有备用方案等等细节。执行的过程中,再临时找公司要各种资源,浪费了大量的沟通时间。
解决思路:在目标的基础上,一定要有计划,要有时间节点,要提前对资源进行准备和提需求。如果有预期可能碰到的问题及备用方案更佳。
第二、哪些内容是有价值的,哪些内容是没有价值的
、参与者听得懂的有价值,反之无价值。
、有可执行性的有价值,反之无价值。
、能评估预期成果的有价值,反之无价值。
、有解决思路的问题有价值,反之无价值。
、提升内容理解度的元素有价值,反之无价值。
第三、上下级工作汇报的要点
、如何向上级汇报:要有目标、要有计划、要有方法。这是核心要素,不是为了汇报而汇报,而是要说清楚能带来什么成果,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价值在哪里,需要什么资源等等。领导要的是成果,不是数据,不是说明。
、如何有效获取下级的汇报:制定汇报标准元素,制作详细的样板并不断修正,尽可能的个性化各种岗位的汇报方式。如果可能的话,要求提前上交汇报内容,发现问题,以便在汇报中直接提出核心问题,并给予指导。
第四、如何优化汇报
、先做再说:先让各部门员工按自己的形式做,这样有利于发现员工的潜能。另外,通过员工做过的形式和内容框架,可以总结思路,以便优化汇报形式与模板。
、先说再说:如对汇报有明确需求和要求,可提前把主要部门人员的汇报模板确定下来,不断演练与改进,以达到有效的汇报标准。
根据实际情况做选择,个人建议对下属按顺序来操作,先让他们做,后面制定标准,避免下属责任感的缺失与推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