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不景气时,美国农场主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肯降价的例子,想必大家耳朵都听出茧了。但大家为什么不深入再想一下:后来怎么样了?是牛奶涨价还是降价?
下面我按正常的商业逻辑来试着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农场主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肯降价,是因为降价卖出去也是亏本,而且比倒掉亏得更多,起码还多出了人工成本与运费。其次,农场主倒掉牛奶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可能就是关闭奶场 甚至直接宣布破产倒闭。随着奶场数量减少,牛奶供应量自然减少,牛奶价格最终会稳定下来,然后再慢慢涨价。
为什么牛奶价格会慢慢往上涨呢?因为经济不景气时,喝牛奶的人数会减少,牛奶消费量会下降,这个时候奶场要维持盈利,只有通过提高价格,才能在销量下降的情况下维持盈利。那价格高了岂不是购买的人更少?是的,买的人肯定少了,但有些刚需是非买不可的,奶场只能通过涨价靠这部分真正的刚需赚钱。
这个商业故事与我的推理,是站得住脚的。其实,国内的文章只提农场主倒牛奶,从来没提过后来牛奶降价了,这本身也从反面证明,美国农场主倒完牛奶后的最终结果,一定是牛奶价格不跌反涨。
这种商业逻辑,放在今天的中国市场,仍然是成立的。除了生鲜食品蔬菜外,我发现电商双的很多日用品的促销价格,好像并没有降价,部分旺季商品的价格,反而有所上涨,这逻辑与农场主倒牛奶的后果逻辑是完全一样的:既然销售不景气,销量会下降,那就干脆把零售价格提高,这样做的结果,反而可能保障盈利,毕竟真正的刚需是一定要买货的,再贵也得买。
对我们普通百姓来讲,在这种经济艰难的时刻,最理智的做法,就是管住手,不到万不得已,尽量别买那些不急需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