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节假日、换季上新或者商场促销,店铺就会迎来客流高峰。外人看了就会说,生意兴隆啊,客流量大,成交的人就多,业绩肯定特别好。
其实真不一定,客流量大,店铺运转的负荷也大。店里人挤人,顾客想看的衣服会被挡住;货品来不及补齐,顾客想要找的款式和尺码找不到,也没有导购去问;试衣间、收银台都要排长队,一眼望不到头,顾客干脆就放弃了。高峰期的成交率,搞不好可能比平日还低。
怎么提升高峰期成交率呢?加人、加班、加强服务,再多备几箱货吗?当然,但是还不够。
在我看来,客流量高带来的并不是问题数量的增加,而是问题复杂度的提升,高峰期运营并不是把平时货品、人力、服务翻倍那么简单,而是需要把它当成一场战役来打,从人、货、场三个维度重新排兵布阵。
这就涉及到调整顾客动线,提高散货效率,和打造自助购物环境三个关键战术。咱们一个一个说。
调整顾客动线
首先,我们来看高峰期怎么调整顾客动线。
动线就是顾客在店面中的移动线路,如果这条线路合理、流畅,就可以避免产生死角,提高每一平米带来的营业额。
那么,怎么评价一条动线合不合理呢?
对于快时尚服装店来说,在平日,如果一家店铺能够最大化地利用自己的面积,放置足够多的货架,同时让顾客顺畅地到达每个角落,这样的状态我认为就是合理的。说白了,就是让顾客绕店一周以后,用最短的时间和路径,看到最多的货。
但是,当遭遇客流高峰的时候,平日合理的动线有可能不好使。
我们有一家平时业绩非常好的店铺,一到客流高峰,一楼就会拥堵,顾客进门以后只在门口逛一小部分,就转头上二楼或者出店了。结果,一楼大面积的货架曝光量很低,摆在里面的热销款都没有什么人能绕过去看,无形中损失很大。
怎么办?我当时一下子也找不到问题点,索性站到店铺的一个高处,静静地观察了十分钟。
这么一看,我发现,所谓的拥堵不是整个店水泄不通,而是在一楼中央几排货架附近有一个最严重的堵点,顾客从两边门进来会自然汇聚到这里,而且,旁边还有一个试衣间,排队会占去一些位置。大量顾客就是在这里丧失了耐心。
我的解决方案是,直接把中央的两个货架拆除了,打通动线。重点在于,货架不是越多越好,你可能是损失了两个货架,但同时救活了后面整整三面墙的货。
前面说的试衣间、收银台排队,也是动线设计中容易出现的死角。队伍一旦排到一定长度,不仅切断了店铺的动线,后来的顾客也几乎不会接着排。
管理好排队是门学问,我会在顾客排队的时候做三件事:
第一,告知等待时长。提前跟排队的顾客讲,您这个位置到前面大概还有多长时间,让顾客有心理预期。空间允许的话,可以在队列附近放一些低价高频的小商品,分散顾客排队的烦躁感。
第二,引导先买后试。我会用口推和POP展牌,也就是吊牌、海报、小贴纸、展示架等各种类型的展示物,跟顾客反复强调,喜欢的衣服可以先买回家再试,一个月内支持退换。
这招能挽回不少因为不想排试衣间长队而放弃购买的顾客。
第三,同步活动信息。有促销的时候排排队,顾客不是不能接受,最可怕的是,活动信息没有提前通知到位。
顾客排了几十分钟,终于轮到结账了,你才告诉他,您一共是块,今天满就能送一个礼品,您要不要再多挑一件?脾气不好的顾客,直接连这的衣服都不想买了。脾气好的,回头看看结账的长队,也不太可能再排一次。
所以,既然做活动,就要把信息同步到位。我会在队伍入口和列岛线的每一排都布置上POP展牌,写明活动参与方式,也要求结账队伍附近有员工有意识地加强口推。
提高散货效率
动线打通了,高峰期还有其他阻碍成交的问题吗?
当然有。如果货架上只剩下零零星星几件衣服,动线再流畅也没用,顾客没有东西买啊。
高峰期缺货,排除掉货没备足这种低级错误,更多时候是散货环节出了问题。
散是“散开”的散,就是把顾客试过没买、堆在试衣间门口的衣服,重新挂回卖场里。散货慢,备多少货都没用,顾客喜欢试的都是热销款、大众尺码,你不散货,只补货,最后堆在试衣间门口的衣服就越来越多。
怎么办呢?今年,我在几家新店里带大家做了散货的练习,总结了有效的方法。
第一步,带大家理解整个卖场的布局规则,用区块的方式,熟记系列、风格、品类的位置。
比如说,女装和男装系列固定分布在卖场进门左边和右边,女装的职业风格和休闲风格会根据数据变化,周期性调整位置,但总是会放在女装区靠门口的展厅。
在这个规则框架下,员工最后能做到拿到一件女装休闲针织衫的时候,就知道我要走到A区域去散货,拿到男士西裤,就去D区域。
第二个要点是,在试衣间实现完美衔接。
在试衣间门口,有员工专门负责把试过的衣服整理好,挂上一辆小推车,负责散货的同事要从小推车上把衣服拿走散掉。我的要求是,在挂上推车的这个环节就给衣服分类。
这个动作其实不难想到,但能做到的不多,因为对挂衣服的员工来说,他的最高任务是把堆成山的衣服尽快挂起来,保持试衣间门口干净利落。
于是,散货的人要在一排没有规律的衣服里一件一件去找自己区域的衣服,要是他认不全,一次就拿不了几件,速度可想而知有多慢。
我的办法是,把小推车的横杆分成几部分,贴上标识,每个部分对应卖场的一个区域或者一个风格品类。
负责挂衣服的同事只要稍微留神,就能把衣服挂到对应的部分,负责散货的同事可以直接把自己区域的货品全部抱走,不用再翻找。
这样一来,散货的整体效率能翻好几倍,顾客才能随时找到自己需要的款式和尺码。
但这里有一个陷阱:
如果你等客人都涌进店了,再跟店员说“想办法加快散货速度”,就相当于仗已经开打了,再让战士去擦枪。
最理想的,是在新店开业、节假日等大型高峰来临之前,集中两天时间带大家把散货流程练熟。像是熟悉卖场布局、按区域给衣服分类,如果不经过几轮刻意练习,到了高峰期再提要求,那员工就只能靠死记硬背来应付,速度一样提不上去。
打造自助购物的卖场环境
到了这一步,还有一个重点问题没有解决:高峰期,导购没法像平时那样从容地帮忙找尺码,做搭配建议。
在快时尚零售门店,v的服务并不是业绩最大化的好办法,人、货、场和谐才能持续提高业绩。事实上,今天的顾客自主性越来越强,各类门店都可以参考这个思路,打造自助购物环境,减少对v服务的依赖。
具体怎么做呢?我有几条经验给你做参考。
导购来不及做搭配建议,除了直接把衣服搭成一套来陈列以外,你还要让能彼此搭配的衣服出现在相邻的货架上,最远也不要超过米。
用POP展板来介绍衣服性能和示范搭配也是个好主意,顾客自己能读到信息,就不用再问导购。
顾客找不到尺码,我觉得优衣库在衣服上贴尺码贴的办法就很好,尤其对于叠起来的衣服裤子,顾客不用把它们翻开看尺码,货架更容易保持整齐,也能减少导购工作量。
我还想提醒你,不要把高峰期当成清仓滞销商品的机会。
趁着人多,把不好卖的商品卖一卖,这个逻辑不成立。相反,你要把最有吸引力的畅销商品放在最醒目的好位置上,才能让更多顾客在没有导购推荐的情况下,受到吸引,自助购物。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把所有核心产品都摆在店门口,你可以把它们有节奏地分散到全店不同区域。
这样,顾客每一次抬眼都能看到吸引他的产品,才能不断地逛下去,就像读一本书,中间要不断有各种小高潮,才显得曲折动人,诱人深入。
好,高峰期提升成交率的经验我就分享完了。
最后,我再强调一次对高峰期的认识,高峰期必须有自己独立的经营策略,不能只强化日常工作方法。
如果进店人数翻两倍,店铺运转的负荷可不是等比放大两倍那么简单,很可能是指数级的增长。拿一个生物界的问题来类比,如果把一只蚂蚁放大到大象那么大,但蚂蚁腿的粗细相对于身体还维持现在这样的比例,那它就根本支撑不了大蚂蚁的体重。
这不仅是服装行业的问题,在其他店铺里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如果你是餐厅老板,在你的店里,高峰期的主要课题就是怎么提高翻台率,而不是继续精细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