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和团队分享中,提到关于沟通讨论时,要“有话直说,有话好好说”。有道是“知易行难”,不然也不会有“ 懂得了那么多的人生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的感慨。
回顾一下,你在职场上面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场景:领导某天问你一件事,你从头到尾事无巨细的一一汇报,还没等到你介绍完重点部分,被性急的老板直接不耐烦打断直接问你结论。
对于个人表达而言,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因为我们习惯性先说事情的背景/原因,做一些暖场铺垫,然后阐述经过,最后才得出结论。
然而在职场中,领导需要处理的事情多,时间宝贵,所以在你的汇报中,需要展现出良好的语言表达力,让他清晰快速的获取到你的观点或结论。
那么,我们在日常工作或者生活中如何能够更好地做到清晰的表达呢?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他山之石”——“如何培养个人结构化的思维方式”,并且通过应用这种思维方式来思考、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个经典结构化框架——SCQA(源于《金字塔原理》一书):
· S(Situation)情景:说明时间、地点、背景,即大家都能理解的背景信息。
· C(Complication)冲突:说明影响,即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什么问题或冲突的发生。
· Q(Question)疑问:提出疑问,即引发出疑惑,要达到目标应该怎么办。
· A(Answer)回答:给出答案,即具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答案是什么。
这套逻辑框架,有四种结构顺序可以使用:
、标准式(S背景-C冲突-Q问题-A答案),相对通用。
、开门见山式(A答案-S背景-C冲突-Q问题),典型场景:向上汇报,言简意赅。
、突出忧虑式(C冲突-S背景-A答案), 典型运用场景:说服他人,争取支持。
、突出信心式( Q疑问-S背景-C冲突-A答案) ,典型运用场景:公开发言、个人激励,突出解决问题的信心。
现在,回过头来看本文开篇第一段话,它实质上也是基于此SCQA标准结构来表达的:
情景/背景(S):上次分享中,提到过关于讨论时要“有话直说,有话好好说”,有道是“知易行难”,不然也不会有“ 懂得了那么多的人生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的感慨。
冲突(C):回顾一下,你在职场上面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场景:领导某天问你一件事,你从头到尾事无巨细的一一汇报,还没等到你介绍完重点部分,被性急的老板直接不耐烦打断直接问你结论。
对于个人表达而言,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因为我们习惯性先说事情的背景/原因,做一些暖场铺垫,然后阐述经过,最后才得出结论。
然而在职场中,领导需要处理的事情多,时间宝贵,所以在你的汇报中,你需要展现出良好的语言表达力,让他清晰快速的获取到你的观点或结论。
疑问(Q):那么,我们如何能够更好地做到清晰的表达呢?
回答(A):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他山之石”——“如何培养个人结构化的思维方式”,并且通过应用这种思维方式来思考、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
通过详细的结构化拆解,整个表达是不是呈现得更加清晰明了呢?
再来看开篇中提到的“向领导汇报”的实际案例场景,对照上文介绍的四种结构顺序来看,完全可以采用“开门见山式”进行自上而下的表达阐述,详细拆解如下:
、结论先行(答案)。在汇报过程中,优先把自己的结论表达出来。比如:“领导,我们现在的服务器需要增加一台。”
、阐述支撑结论的论点(背景/冲突)。结论表明后,领导能够初步了解你所表达的意思,接下来,需要你持续地阐述支撑结论的论点(如:背景、原因、冲突等等),去让领导进一步判断结论的合理性。比如:“增加服务器的主要原因是现在核心系统已经上线且线上业务已经按计划开展,但是我们只有一台服务器,如果这台服务器宕机,我们将面临线上业务中断的情况,这对公司日常运营会存在很大的风险。”
、重申结论,首尾呼应(答案/问题)。最后再回到结论,让领导做出决断。比如:“为了确保线上业务的持续安全地运行,我建议增加一台服务器进行灾备,您看是否可行?”
“开门见山”式,尤其适用于汇报工作、工作报告等要求把观点言简意赅地表达清楚的场景。而其他不同结构形式有不同鲜明的风格,如何在各类场合下信手拈来的使用,还是需要个人去反复刻意地练习,以达到融会贯通效果。
以上,希望本次分享对身处职场的你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