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媒体这个行业,无论写文章还是做短视频,有一些本质上的东西是相通的,任何一个账号都离不开。
、做内容的底层逻辑,是争夺用户注意力。
标题、封面、开头语,还有背景、服装、语气语调、表情、场景等等各种表现形式,都是为吸引用户注意力服务的。
就像一笔贷款,对我们来说是负债,对银行来说就是资产一样,对用户来说,最有价值的是内容,而对自媒体作者来说,最有价值的是用户的注意力。
、用户喜欢关注有用的、有趣的、有共鸣的内容。
有用——可以解决人们现有的、潜在的问题。
有趣——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类的需求。
有共鸣——迎合人们的情感需求。
一篇作品最少要具备其中一种,如果融合三种,会更好。
、普通人做短视频,需要展现个性,要有比较高的辨识度,这样才更容易出圈,如果你中规中矩,流量一般都不会太好。
、每一家自媒体平台,都有部分用户和其他平台不重叠,而且推荐和审核机制也有差异。
建议多平台发布,既能扩大影响力,还能东边不亮西边亮。
、受欢迎的内容,都具备三种共性。
①与人类的需求有关。
生理需求——美食、穿搭、美女、帅哥、住宅。。。
安全需求——健康养生、财产安全、行车安全、急救、消费维权、法律普及。。。
感情需求——婚姻爱情、亲情、真善美、假恶丑、群体认同、怀旧。。。
尊重需求——唱歌跳舞类才艺展示、手工制作类技能展示、知识分享、炫富。。。
自我实现需求——无人做到或少有人做到的高难度才艺展示、挑战类、考证类、减肥类、健身类、负债上岸、离异生活等内容,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
②所有内容,都会先由机器通过内容中的关键词、标签、话题等信息,来做第一轮的识别、审核,如果没问题,就开始推荐分发给用户。
如果机器认为有问题,会交由人工审核。
机器在识别内容的时候,主要看领域关键词、标签、话题等信息,其中关键词是主要的,在关键词里边,名词是主要的。
有心的作者,一定会在标题、封面、正文当中,多使用本领域的关键词,让机器更好地识别自己的内容,以便匹配给更加精准的兴趣用户。
而用户与内容的互动数据越好(点赞、评论、转发、收藏、分享),机器就认为内容越受欢迎。
因此,受欢迎的内容,都会根据用户需求,来迎合机器的推荐算法。
③受欢迎的内容,第三个共性是:
作者找到了自己的核心价值所在,了解了自己的竞争力,并且在某个领域的链条上,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切入点(突破点)。
拿美食领域来举例说明:
有教切菜、雕花、调馅的;有教人做菜的;有单纯做吃播的;有专拍大饭店的;也有专拍街边小吃的;还有专做乡下野菜、野味的;有主做海鲜类食材的;也有记录每天早餐不重样的;有讲解如何挑选瓜果蔬菜的;也有分享食品营养知识的;有讲述食品添加剂的;有卖临期食品的;还有每天录制自己生意火爆的场景,搞加盟培训的。
作者们都是根据自己有多少财力、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自己的事业、处于产业链条的哪部分、个人喜好等等,来确定自己的切入点。
财力不足的人,不可能像大胃王一样,天天出去吃,在家做一些家常菜,是不错的选择,反正自己家人也要吃。
结合自身实际,确定要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前面第条),然后再找到领域产业链上的切入点,多种因素合力,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
、如果你是一个人,有多个账号,想做不同的领域,要先认准一个账号,从一个领域下面的某个垂直细分领域做起。
专注一点,劲往一处使,不要分散你的时间和精力,做一段时间,干出成绩后,既能给你带来收入,还能增强你的信心。
如果干不出成绩,这也是低成本试错,再换领域来得及。
、任何一个平台,做原创,是未来发展趋势。
、在做自媒体的过程当中,每天都要学习,才能给自己带来改变、成长。
只有动手做了,你才能知道用户喜欢什么,你才能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你才能更快的具备网感,才能有针对性的调整自己的运营方向与策略。
、不要想着等粉丝数量达到多少,再变现,只要开通了相应权限,就可以开始变现。
账号除了要能给自己带来收益,还要考虑到平台的利益、符合行业将来的发展趋势。
(上篇内容有讲,不再赘述)
、同一个话题的内容,在质量、切入点差不多的前提下,其他账号的作品的展现量,会影响你的作品的展现量。
假设某个话题,全平台展现量就饱和了,别人的一个作品获得了个展现量,你和其他作者,分剩下的个展现量。
因为每个平台的用户数是有限的,对某个话题感兴趣的用户数,也是有限的。
要想获得更多流量,你的切入点就不能太大众。
、无论图文类,还是短视频类自媒体平台,用户主动搜索的占比,在不断提高。
作者要注意在行业、领域、产品、服务、内容、话题标签等关键词上布局,可以得到部分搜索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