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产品卖点的时候,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需要同时推荐特点类似的两种产品。
例如:一个同样是基础款围巾需要同时推羊绒款和羊毛款,
又如:一款运动耳机需要同时推MP版和蓝牙版;
例如:一个同样是基础款围巾需要同时推羊绒款和羊毛款,
又如:一款运动耳机需要同时推MP版和蓝牙版;
拿围巾举例:
既要打材质柔软的卖点,又要拿羊绒跟羊毛比,又不能让顾客觉得羊毛不够好,怎么办?
原文是这样写的:
....好的面料是绒毛覆盖密集且光滑的。
其次它真的非常舒服!用手抚摸一下,你就看不上其它材料了。
……
而保暖性方面,羊绒更是声名在外,是羊毛的.~倍。
首先,它不容易皱,即使稍有褶皱,只要挂一晚上就能恢复平整,清洗后也不会缩水。
其次,羊绒的吸湿性比羊毛强,这点主要体现在成色和穿戴体验上。
羊绒染色后不掉色,色彩饱满,围在脖子上也更加透气舒爽。
在讲羊绒的时候,轻轻带过柔软的卖点,然后引导用户关注保暖、轻、不易皱、透气、不掉色等长处。
那么羊毛款呢?
我知道,很多人会觉得羊毛扎皮肤。这是因为羊毛的纤维比羊绒要粗,且羊毛的毛鳞片是张开的,所以未经仔细处理的羊毛纺织品多多少少会扎皮肤。
但xxxx的羊毛围巾采用了%内蒙古初剪羊毛,所谓“初剪羊毛”就是每年羊身上的第一剪羊毛。
这种羊毛的纤维细度介于普通羊毛与羊绒之间,能将扎人程度降到最低。
虽然亲肤程度比不上羊绒那么软滑,但也足够柔软。我们好几位同事试过,都觉得可以接受。
大家可以仔细看看羊毛的分布,同样是平滑而细腻的,手感也非常好。
等到将羊毛的时候,先不谈柔软,而是反过来抛出“扎人”这个痛点,再以“%初剪羊毛”的卖点作为解决方案,
并通过“我们好几位同事试过”这样的代客体验,不但取得读者的信任,而且还通过“介于普通羊毛与羊绒之间”,悄咪咪地将它与竞品区分开了。
总结:对于两个同向卖点的产品,可将共同卖点留给价格较低的一款产品,
并通过痛点-解决方案的方式来打动顾客。
在顾客的心目中,更贵的款毋庸置疑会更好,
因此可对更贵的款多挖掘其他差异化卖点,让顾客感觉贵得物超所值。
另一个技巧是,再细分不一样的受众人群。
继续拿围巾为例,表面上看,两者的用户群体差不多,但其实完全可以根据材质的其他优点,结合需求进一步拆分不同的人群。
例如羊绒的吸湿性强、轻薄的特点,可以建议比较胖、爱出汗的女性,
而羊毛比羊绒更厚实,可以建议个子小的女生使用。
再有一招就是,构建不同的使用场景。
看看另一个产品,耳机,属于功能性产品,除了拆分同向卖点外,还可以通过构建不同的使用场景,帮助用户唤醒自己的真实需求。
例如:
MP耳机更适合喜欢在户外运动的人士,这样就不用带上手机也可以听歌,方便。
蓝牙耳机更适合工作繁忙的高效能人士,这样可以避免错过任何的重要来电。
金句提炼
它真的非常舒服!用手抚摸一下,你就看不上其他材料了。
“非常舒服”不够直观,但“用手摸一下”,会让读者情不自禁地跟着想象起触摸的感觉。
它不容易皱,即使稍有褶皱,只要挂一晚上就能恢复平整,清洗后也不会缩水。
作者用“即使……只要……”,一句话提出解决方案,打消用户的顾虑。
我们好几位同事试过,都觉得可以接受。
“同事”给人的感觉是你自己人,如果换成“我们在街头拉了几个mm”,相同的描述,给人的信任感却没那么强,“可以接受”这个词,不显山不露水,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