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个行业做了年的产品咨询专家,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主题为创业思维的方法论,主要讲的是四个内容:
产品经理进阶遇到的问题。
创业思维的要素。
如何在公司内部创业。
那些坑和情商。
今天的主题,来说说如何用创业思维帮助你职场进阶。
大概讲一讲,现在目前整个产品经理市场的一个现状。
因为我自己带了年的团队,所以我也会面临很多关于招聘的一些事情。
在招聘过程中,产品经理分为三类:
有一些产品经理很幸运,他可能一毕业就进了BAT之类大公司,进去后会接受很系统的培训,还有一个系统的学习氛围,所以这些产品经理出来之后,他的职场历程基本上都是很顺利的。
但大部分人,更多是去了中小型的创业公司,运气好的可能会遇到一个很专业的领导,如果遇不到,那他就需要在这个市场上摸爬滚打。
在职场上,基础产品经理会遇到的进阶问题:
我对自己特别满意,但是我的领导为什么对我不满意。
流程原型没问题,为何说我能力不行?
天天加班,为何绩效考核那么差?
快速响应所有的需求,为何对我不满意?
裸辞不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吗?
而高级产品经理,会遇到的进阶问题:
团队涣散,沦为讨好型领导。
老板对我不满意怎么办?
职场小人怎么对付?
如何做出成绩?
前面说到三类产品经理,有不同的想做产品经理的初衷,但是如果你是源于热爱的话,那你最终的目标一定是创业——不仅仅是外部的独立创业,还可以是团队内部创业。
产品经理心态上的调整:
)上班=薪酬+团队氛围:
我面试时,会问他们为什么会离开上一家公司,很多人会说上班觉得薪酬不错,团队氛围不错就可以了——听到这个原因,基本上就不会要他。如果你是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你不会因为这个原因去更换你的工作。
)上班=薪酬+学习:
如果对自己在要求高一点的产品经理,他就会要求说一个不错的薪水,不错的学习氛围。
)上班=薪酬+学习+创业:
我个人觉得在职场上要有一个快速进阶的通道的话,应该把工作看成一个不错的薪水、一个学习的氛围,并且加一个创业的思维。
创业思维=全力以赴+解决问题+创造价值
全力以赴:首先它是由你的综合能力来决定的,因为你能力如果有限,你全力以赴也是没有用的。
解决问题:要有方法论,很多产品经理其实在职场可能做了年七年,他们可能都没有自己的方法论。
创造价值:实际上首先要目标明确,你才可能去找到你的价值点。
首先你要活下来,这是最基本的;然后活下来之后,你还要活的好;最终你要升级,你要做管理。
活下来:
公司选择:对于基础的产品经理,最重要的是选择公司。
时间窗口:不同的公司在不同的时间窗口发展的前景是不一样。对于初入职场产品经理来说,如果你选对公司,并且抓住这个领域的时间窗口,那对你的整个职场进阶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简历:在这种情况下的话,你需要进入这样的公司,就要花功夫把简历做到最好。
团队融入:当你进入这个团队之后的话,你就要考虑这个团队融入了。看起来跟产品经理的基本功或者是硬实力不相关,但实际上,产品经理在公司里是无冕之王,也是整个互联网公司的交通枢纽;需要跟他沟通交流的人非常多,所以产品经理的综合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
目标与成绩:清楚自己的目标,并且做出成绩。
直接leader的价值观:直接leader的价值观是特别关键的,比如说当你去面试的时候,你发现你的直接leader跟你的价值观不太匹配的话,这样的企业你就要慎重选择。
活得好:
进去之后发现职场进阶道路很崎岖,怎么活得更好?我们要做什么呢?
高效:有些团队的沟通其实会造成很多时间的损耗,比如说加班严重等等,这些都是一个低效的体现。
协同:以前做产品先对比较单一,对协同要求不高,但现在随着终端的多样化发展,协同变得重要。
升级:
方法论:比如说腾讯对产品经理的职级考核,很重视他的方法论——你必须是要有自己方法论,就算做了五年十年,如果你没有自己的方法论,那你依然很难做到高级产品经理。
积极主动、有责任心:有了方法论之后,你还需要有积极主动,有责任心。
管理:
升级完之后成为管理者。
老板的价值观:很多产品经理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他跟团队或老板的价值观不一致的话,他也有可能会怀才不遇。所以这个时候,要尽量调整自己跟老板的价值观保持一致——如果你确定要留在这个团队的话。
规划能力:需要具备规划的能力。当你作为一名高级产品经理的时候,就不仅仅是画流程和画原型了;这个时候需要做产品的战略布局、产品的规划等等,需要具备这样的能力。
管理能力:项目管理、团队管理、资源管理、关系管理等等。关系管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比如:管理你跟你上级的关系、跟下属的关系、跟同级的关系、跟客户的关系,关系管理也是作为高级的产品经理需要具备的。
首先你要有一个综合的能力:
产品经理的能力是经验、知识、技能组成。
技能:软技能和硬技能,硬技能就是必备的画流程、画原型、项目管理等等。
软技能是信息获取、调研分析、需求管理、创意创新、全局观、系统思维,逻辑思维、同理心、审美、沟通能力、演讲能力、资源管理能力,项目管理呢。
知识:你的学习能力,你如果你有足够强的学习能力,你的领域支持是完全可以学习的。
经验:不等于经历,所以如果你要具备经验的话,那你一定是要不断的总结反思,然后输出方法论,不断的学习,互联网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产品经理是不能停止学习的。
重点能力:首先我觉得知识和经验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需要具备进阶能力。
大局观;
系统思维;
逻辑思维;
项目管理;
需求管理;
时间管理;
关系管理;
资源管理;
沟通管理;
执行;
抓住时间窗口。
互联网大佬说过:风来了猪都会飞。另一个互联网大佬说:风停了最先摔死的也是猪。
下图为企业时间窗的时间,也是我在职场从事互联网的时间:
我们如何找到时间窗口?
怎么抓住时间窗口?
带宽:随着G的到来,视频业务、VR等是否会蜂拥而上?
高频;
痛点;
用户意识:互联网医疗的意识变强,在线问诊等。
国内情况;
国外发展;
终端设备;
整合这些因素,才能对时间窗口有意识。
未来年的一些热门领域:
AI智能硬件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
区块链;
知识付费;
新零售(直播、视频);
健康医疗;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的话,如果你希望你的未来五年成长很快捷,可以在就业上或者是在创业上,往这些领域去靠拢一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创业不能凭空而起。
创业需要资源:
人:团队;
财:资金;
物:场地、资质;
商业链路:商业产品的价值链;
我认为整个中国互联网基本上都是微创新。
为什么提倡微创新而不是创新?
好处:
前车之鉴、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创造习惯不易,优化习惯见效;
取长补短、因地制宜。
比如:开心农场游戏,在国外是一个种菜的小游戏。当开心网来到中国后,刚开始并没有多少用户,因为不符合中国的民情;所以他因地制宜做了一个微创新,把种菜改成了偷菜,所以开心网的开心农场就火了。
根据我们的目标把规划做好,做好规划后做计划,然后进行执行。
马云也曾经说过:一个一流的创意,三流的执行,那我的情愿要一个一流的执行,三流的创意,可见执行的重要性。
那我们要把这个执行做到位的话,首先我们是要不断的检查、调整、改进,我们才能把执行做到位。
我们做规划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一些要点:
KPI和OKR:如果没有切合自身的公司或者自身团队的要求,形式化的去执行,并不能起到效果;KPI和OKR更多的是为商业目标服务的。
组织架构:是为了商业目标而服务。
MVP:最小化的可行性的产品。
敏捷开发和A/B test:快速开发产品和验证产品的方法论
变更控制:我们在接了一个需求时,由于团队没有对变更进行控制,所以做出来的东西与初衷不符。
激励政策;
关于执行的重要性,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图:
如上图,虽然你有好的想法,但团队最后做出来不符。
在这个过程中,执行的监管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不断的执行检查,调整改进,才能保证这个目标的实现。
从一开始做产品经理就要做好四方面的准备:
学习:硬技能、软技能、知识。
人脉:创业离不开人,你的老板、同事、下属等都是你的人脉。
机遇:国内外行情如何、是否具备资源、时间窗。
资金:有资金意识,在做产品时,考虑投资多少、成本多少、收益多少。
)规划:在团队内部做新产品,首先是规划,行业竞品分析、市场分析、商业模式、产品定位等等。
)领导支持:做完规划,与领导沟通,获得支持。
)组建团队:团队为你的项目目标负责,团队组织的架构关系到创业的成败。
重点说一下组建团队:组建团队是决定你整个创业成败的关键。
高质量团队=自身素质+协同+高效
团队管理三要素:目标明确、权责明晰、奖惩分明。
)创建产品:MVP、用户体验、敏捷开发、系统思维。
重点说一下上图中的产品模型和产品功能架构:
产品模型:在内部,从零到一创建一个产品。
那这个时候其实也是需要有一张指挥的蓝图: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未来要构建什么?
这个时候,我们建造一个产品模型是很重要的。比如:帮医院做流量,有很多用户做完流量分发就走了,没有留存在我们的社区;所以我们就想打造一个社区,为医院和用户提供一些品牌、服务等价值,提供底层的数据支撑、代运营、API的介入等,这样就构建了产品模型。
当你要从零到一构建一个产品的,你需要用一些图或者文字把你整个产品的生态链路使用场景、用户类型等等把它讲清楚。
产品功能架构:你发现做产品经理足够久了之后,就会跟研发之间有一个混淆。
比如:研发的一些中台和我们做的To B,各种端的交错,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不把中台把这些东西解耦的话,那我们其实是很难做出一个系统平台并且不断发展的产品。
)实现业绩
运营:内容、流量、活动;
推广:SEO、SEM、ASO、渠道合作等;
销售:直销、代销、分销等。
目的是是为了变现,后续可能会有融资的一个过程。
小结:当我们从零到一做一个产品时,不要从点到面,要先建立面再去做点。
创业团队先从点开始做,这个过程会存在很多问题;如果一开始就有一个面,然后再去做点,这样的话创业路径会清晰很多。
商业而不是理想:
先有市场再有产品、先有产品再有市场;
一开始不要做大而全的产品。
为了快而打补丁(上面讲到的点和面的问题):
重构的痛与成本:由于他以前快速做功能,不停的打补丁,所有的功能模块都不区分,导致我改功能模板时经常崩盘、挂机;重构的成本很高,需要一个团队大半年的时间,几百万的花费。
构建全局观、系统思维、解耦:如果有全局观、系统思维和解耦思维,你在一开始构建的时候,代码的颗粒度是非常细的,交付层的这个状态的颗粒度一定是高于代码级的状态。
组织架构与目标的重要性:
例如:A、B、C三个团队都有KPI,他们要共享的资源是D团队,D团队也有自己的KPI,所以D团队为了完成自己的KPI而去牺牲ABC三个团队的KPI——在这种情况下,组织架构就是矛盾的。
怎么解决呢?
如果D团队是共享团队,那ABC定KPI,D团队就不需要定额外的了;或者D团队的KPI是从ABC团队里拆解出来,这样才会形成助力,达成业绩目标。
项目损耗:
比如两百万的项目,三十个人投入半年,人均成本两万,后面发现亏了;少做项目,公司就赚了。
这种损耗型的项目,包括整个项目目标是无从考核的,所以这就是很多项目团队踩的一个坑。
激励:
没有动力型:大锅饭,每个人都有,但每个人很少。
有失偏颇型:如这个项目是销售谈来的,产品团队、研发团队都要跟着加班。
不计成本型:用应收来分层,就是不计成本,甚至会亏损的。
一家言:
小企业是老板说了算,如果想把公司做大,要懂得授权,在整个管理的过程中是管理目标,而不是事无巨细。
善待你的老板和客户;
知道需求方要什么;
做事令人舒服;
目标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不受干扰;
靠谱(守时、诚信);
远离是非。
解释两点我认为重要的:知道需求方要什么、做事令人舒服。
知道需求方要什么:
很多基础的产品经理会变成需求的搬运工,需求方要什么就照做,后面发现效果不好还要被老板批评;因为需求方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MBA的一个例子:食客投诉说餐厅椅子太硬,老板没换椅子,把厨师换了。
食客嫌弃椅子是因为食物是好吃的,主要功能达到了;当你的主要功能没有达到的时候,他会抱怨其他的次要功能和增值功能。
但是如果你这个时候认为客户的抱怨是对的,你认为次要功能和增值功能出问题了,你只去改了次要功能和增值功能。
实际上这个时候你是核心功能出问题了,你达不到效果。
做事令人舒服:
比如我中午快下班的时候收到邮件:徐总赶紧帮我看一下这个方案。
因为下午两点要开会,那我只能用吃饭的时间帮他看方案。
过了几天,他又在周五发了一份邮件:徐总帮我看一下方案,下周一要开会。
如果你在选择下属的时候,你会选择跟这样的人合作吗,还是会选择一个不让你那么紧张的人。
因为你一旦跟他合作,是不是就意味着你永远都要加班。当你想给下属升值或者加薪的时候,你会选择他吗?
但是很多产品经理他不是故意的,他压根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我觉得这一点也是一些初入职场的产品经理需要注意的。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