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G技术的发展,短视频必将迎来新一波发展高潮,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护网络用户主体之一的青少年的发展,政府、平台、行业应该合力规范短视频市场,从完善法律、革新技术等多层面预防青少年沉迷短视频。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对青少年加强关心关注,提供适宜的支持,青少年个体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网络素养。2018年开始,国家加大了对短视频的治理,与此同时企业、家庭、社会和青少年群体也都积累起了许多应对招数。
一
针对供给侧的策略
1
加强相关部门对短视频行业的立法、监管和对公众的正确舆论引导
互联网时代的短视频,犹如滚滚潮流中的水,治理和开发得不好会成为洪灾水患,治理和开发得好则会成为“水利资源”。实践经验表明,相关部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有效治理。
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短视频过度使用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的风险隐患,筑牢“防波堤”,撑起“保护伞”。
要想推动短视频平台健康向前发展,法律法规必须如影随形地跟进,并且及时修正完善、建立健全[1]。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短视频的治理,多项专门针对短视频平台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
同时,相关部门要建立监管长效机制,提高短视频平台企业的试错成本,督促其加强管理,谨慎处理和平衡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2]。
此外,要建立用户违法行为处罚体系。建立黑名单制度,防止UGC内容传播者在违规视频被封禁或账号被删除的情况下东山再起,改善屡禁屡犯的管理现状。
另一方面,要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可以通过公益广告等形式广泛宣传短视频沉迷的预防和防治措施,普及科学干预短视频沉迷的方式,消除社会公众对短视频沉迷的理解偏差。
要组织科研人员加强对于适度使用短视频的研究,发掘短视频的积极意义和价值,看到其满足青少年需求的一面,科学宣传与引导青少年、家庭和社会正确看待。
2
加强平台自律与产品的迭代升级
首先,平台自律是短视频内容管理最基础、最根本的方式。
目前,You Tube实行13岁以下青少年保护措施,抖音上线的“风险提示系统”和“时间管理系统”,快手上线的“家长控制模式”和未成年人过滤内容池等,都迈出了保护青少年的第一步。
不过研究发现,当前短视频平台推出的“青少年模式”在身份确认、内容把关、传播推送、隐私保护这四个方面存在明显漏洞,为此要借助更精准的技术、更综合的方法、更具可操作性的标准,以及引入第三方审查等策略,让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真正长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3]。
其次,短视频平台要加强创新,针对青少年群体进行不同于成人群体的产品迭代和升级。
比如,虽然抖音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位置较佳,设置也简便明了,但今年5月的一份调查报告却显示,依然有27.5%不愿意主动使用青少年模式用户中,其中42.4%的未成年人不愿意主动使用是因为担心青少年模式影响上网体验,而另外近六成的青少年不愿意主动使用可能跟他们对于提醒的心理偏好有一定关系。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SDT)的观点,成就、自主和关系的需要是人类行为最有影响力的动机之源,青少年更是如此。
同时,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新颖、变化和个性化的事物。基于此,建议青少年模式的自动弹出的提醒窗口可以有多种形式和时间设置,以方便青少年自主选择,比如彩铃式、血条式、自助式等等。
并且,可以把青少年群体按照不同年龄段划分为小学中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和大学,根据不同亚群体的偏好进行弹出窗口设计和内容建设。
第三,短视频平台要成立专门的研究性部门,加强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民生相关学科的前沿理论研究以及围绕短视频的相关研究与社会热点分析。
紧紧把握住与青少年有关的国家政策导向和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精心规划高端栏目与推送自研短视频,以提高服务青少年的短视频的内容质量和制作水准,兼顾吸引力、教育性与社会贡献。
比如,针对家长和社会对于短视频对青少年视力、学习、安全产生负面影响的担忧,可以依据具身认知理论,开发出“动起来”观看新模式的短视频产品与学习潜能激发类的短视频产品;
依据美国眼科学会“20-20-20”护眼法则和7±2的短时记忆容量规律,对不同学段青少年设置不同的提醒时间点:以15秒的短视频为例,小学生用户应该2.5-3分钟一组、5-7组一个单元、15-20分钟提醒一次,中学生用户应该3-4分钟一组、7-9组一个单元、30分钟提醒一次,大学生用户则应该4-5分钟一组,9-12组一个单元、40分钟提醒一次;
针对抑郁、双减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发出有趣、权威、“解渴”的微课式短视频;
针对主流价值观培育问题,开发国家倡导的精神,开发出建党精神、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航天精神等“精神谱系系列”自主品牌短视频。
3
加强行业和社会监督
有研究者认为,短视频平台兼具经济利益和公共利益双重属性,在平台自律、政府刚性规制的同时,还应借助社会力量对短视频内容传播实施监督[2]。行业协会自律是短视频平台自律与政府强制监管之间的有效缓冲。
一方面,应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职能,完善行业规范。成立短视频协会,并由其牵头建立完善的诚信机制,对于违规账号进行短视频全平台封杀,提高短视频制作者的“违规成本”。
另一方面,由社会组织牵头,联合各平台、新闻媒体及律师等各行业人士搭建行业自律平台,对一些传播虚假消息的短视频及时发布辟谣信息以正视听,并针对普遍存在的失范现象,制订统一的行业标准,对其进行规范。
研究者还指出,应该发挥用户监督作用,完善社会监督模式[2]。
用户既是短视频平台的使用者也是其监督者,鼓励用户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可以扩大对短视频失范行为监督的范围。
同时,政府监管部门也要畅通公众举报渠道及时回应并处理网民的投诉建议,并视问题轻重程度督促短视频平台进行整改。
二
针对用户侧的策略
目前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都需要依靠用户自主选择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很多研究者认为要防止青少年短视频过度使用,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网络媒介素养非常重要[4][5]。
所谓媒介素养,就是公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
研究者认为,目前,不少青少年的媒介素养与之运用媒介的能力不匹配,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就是提高青少年认知、参与、适应媒介的能力。
1
学校应开展媒介素养相关课程
研究者认为,学校不仅要关注青少年的网络媒介使用能力,更要关注青少年使用网络的安全意识、分辨判断能力和自律自控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相应的课程安排、活动组织,将青少年网络素养纳入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了解网络沉迷的表现,知晓网络沉迷的危害,培养青少年理性健康用网[4][5]。
也有研究者建议针对大学生要基于不同的使用动机进行不同人群的干预[5]。
对于娱乐动机占主导因素的用户人群,可增强其娱乐方式的多样性;
对于社交动机占主导因素的用户人群,可引导其多参加线下社交的场景活动,拓展其社交广度;
对于自我表达动机占主导因素的,可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满足其自我表达需求,避免其对短视频APP的沉迷使用。
2
家长应提高对青少年上网行为的指导能力
有研究显示,父母对青少年很少就互联网使用时间和使用规则进行沟通,与青少年网络沉迷有密切的关系[6][7]。因此,家长应该提高对青少年上网行为的指导能力。
首先,家长应该在短视频世界与青少年开通对话系统。
线上生活不应该是青少年的私密行为或者个人行为,父母与青少年之间的线上生活应该有交集,而不是各自为政。否则家长跟青少年之间会形成一堵墙,父母不知道青少年在干什么,这样监管行为不可能进入。
父母应该主动了解各大火爆的短视频平台的基本内容和趋势,搜寻可能会对青少年有帮助的学习网站,体验青少年的网络生活,给他们提出有效而贴心的建议,在短视频世界跟青少年开通对话系统,才能够真正影响到他。
其次,家长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和网络自控能力,以身作则,打造优良电子家风。
当家长在陪伴青少年的时候,无论是陪写作业还是陪玩,可以提前将手机调成静音,并且不让手机暴露在孩子眼前,保证家长的陪伴是一心一意的。
家长还可以与青少年一起商量,将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习惯和运作方式安排妥当。
家长还可以参与青少年的线上活动,与他分享有趣的短视频内容,有价值的信息、书籍或文章等。
3
青少年应该了解短视频成瘾背后的机制,养成良好的用网习惯
对于青少年个体而言,要了解短视频沉迷不仅与个体的自控力相关,长时间、重复地刷屏行为所产生的习惯也是造成上瘾的重要原因。
心理学家温迪·伍德认为,意志力是看着美味的巧克力饼干又拒绝它们,而良好的习惯,是一开始就让你身边没有这些美味的巧克力饼干。
研究者认为,对个体的行为进行重新构建,培养新的习惯取代旧的习惯是消解短视频成瘾的重要途径[8]。
最近,有一个沉迷抖音的使用者介绍说,她尝试了一种借替代品戒掉抖音的方法,可能对沉迷短视频的青少年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即从短视频转到中长视频,再转到长视频,最后转到纪录片,让自己的大脑慢慢恢复适应长周期的内容。
她介绍说:“现在的碎片化时间,我会强迫自己看纪录片,哪怕是一个片段也好,原则是绝不看各种平台的短视频,不打开视频号”。
成瘾行为习惯通常由三部分组成:线索(任何能促使行为的东西)、惯例(行为本身)和奖励(训练大脑在将来重复该习惯的回报)。
在短视频成瘾这一行为中,线索为各类短视频APP,惯例为个体欲罢不能地刷屏行为,奖励为个体从短视频中所获取的愉悦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短视频平台的设计者已经很好地研究了这个按钮,他们通过“算法推荐”“奖赏反馈”等上瘾机制设计,导致青少年在线时间大幅增加[9]。
因此,青少年要形成对互联网媒介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对媒介和互联网产品合理的使用习惯。弄清楚自己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会沉迷于短视频,努力去改善这些情境,在使用移动短视频APP的产品时要主动开启青少年模式,最大化地利用互联网媒介资源,发挥移动短视频APP的产品价值,要明白那些靠放纵得来的短暂快乐是无用且空虚的,只有历经磨砺取得的成就才是充实美满的。
总之,从社会大环境到政策法规再到平台自身,探索短视频行业规范化的脚步从未停下。无论从哪个层面来说,未来短视频行业必然会越来越规范。短视频作为新媒体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媒介形式,我们应该保持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将其存在的问题解决,让短视频平台和青少年都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