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头条自媒体 » 正文

价值储藏与信任,黄金、美元与比特币的三角关系

24844 人参与  2017年12月30日 14:50  分类 : 今日头条自媒体  评论

1.jpg

应用区块链技术产生的比特币,又被称为数位加密货币,也因其采用货币一词以及暴涨的价格,引发了众多争议。那么到底比特币算不算货币?又为何被称为最完美货币?市场上对数位货币的各种看法到底出处为何?就要从货币的历史开始说起。

众所周知,人类最初的经济是从以物易物开始,这是最基本的交易,且假如把货币也算是物品的话,现代的现金经济还是可以称为以物易物。先去除货币的概念,若一群人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以性质相似的物品进行以物易物,就形成了市场。又若交易的物品数量够多,那么在这样的状况下自然就能形成对物品价格的共识,这就是自由市场的寻价机制。

然而,要形成价值共识,就是要先有一个共通的衡量标准,假如要在数种物品中挑选出一种来做为衡量其他物品的价值的话,那么该如何选择?可以想像,当然是找一个数量足够多、品质一致、不易变质,大家喜欢又携带方便的物品才最适合做为计价及交易单位,这就是对货币最白话的理解。历史上各种货币所产生的问题,往往也与这些需求有关。

贝壳行,但比特币不行?

从世界各地的历史中均可以发现,在纸币被广泛使用之前,使用的是商品货币,包括铜、白银及黄金所铸造的金属货币,更有趣的是在这之前,人类所使用的货币居然是由贝壳所制成。部分反对比特币的人认为,像黄金这类实体才具有真正的价值,而比特币只是虚幻的物品,然而若以贝壳与比特币相比,哪种会比较为现今民众所接受?

简单来讲,货币之所以是否能被广泛应用,其实很大部分原因是基于当时的技术,早期金属冶炼尚未发达,人类只能使用易于携带且容易辨识的贝壳做为交易的计价单位。然而当金属制品普遍之后,使用品质更加均匀且更不会变质的金属就成为大家的共识。所以有人表示比特币就是新的黄金,其技术特质更令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一种完美货币。

然而其实黄金、白银与铜的冶炼历史并未差距很远,要成为货币主流,关键还是由经济环境所决定。随着早期商业经济的起步,数量较多的铜材才是最广泛的金属货币,但生产技术进步之后,铜也成为制造物品的大宗原物料,而不再方便做为高额价值储存来使用。所以对货币的共识开始向贵金属靠拢,白银数量更多,而黄金品质更稳定,可以说稀缺性与稳定性构成了金属货币的价值标准,也是目前部分人对货币的刻板印象。

然而商品货币其实也并非只有金属,黄金毕竟还是过于笨重,虽然人类对其情有独钟,但就交易而言,还是没那么方便。而在人类贸易的版图越来越广后,就曾经出现以其他物品来取代金属货币进行交易的状况,例如辛香料。

狼与辛香料

世界上第一个被称为黑金的商品可不是石油,在欧洲中世纪时,胡椒可是相当昂贵的奢侈品,一盎司的胡椒可换等重黄金。香料贸易在人类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香料的渴望甚至催生了地理大发现。在价值受到认同,且携带更为方便的情况下,胡椒也常被商人做为货币之用。所以货币的价值,除了大众的喜爱外,交易方便也是很重要的考量。

2.jpg

▲ 胡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香辛料之一,也是身为东方与西方世界开始贸易的第一个商品,在欧洲社会曾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甚至被富人用来当作彰显财富地位的方式 。(Source:publicdomainpictures.net)

当然胡椒的价格之高,是因为供应有限、需求强烈外,还有着炒作行为。若以胡椒来譬喻比特币,其实比黄金更为贴切。不过黄金其实才是现代经济体系的中流砥柱,各国央行储备的是黄金而不是胡椒或比特币,当然反过来说,若央行真的开始储备比特币,那可就真的是个大事件。毕竟所谓更先进的纸币发展,其目的并非为了替代黄金,而是成为其代表。

最早出现的纸币,就是以类似汇票的形式存在,唐朝的飞钱是已知最早的纸币雏形。这是为了克服金属货币携带不便的问题。以纸代金的出现,促使银行体系的蓬勃发展,令财富可以更快速的移动,更分离了货币的交易及价值共识。然而要把这两项特性分开可没有那么容易,毕竟真的获得大家价值共识的是真金白银,而非容易损毁、伪造及量产的纸张。

所以后来衍生出了信用的概念,以金银做为纸币的担保及价值储藏,而能够促使价值实现的就是信用,也就是纸币公信力的来源。虽然信用流通的历史其实很早,中国北宋时期的商人们就已创造出相当成熟的纸币—交子,甚至被政府所采用,并产生接近现代的金融体系,不过到了 17 世纪,西方的国家信用才开始逐渐发达。

崩溃的布列敦森林

纸币其实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早期依靠实物担保的本位货币,一种则是现代由国家法令所规范的法定货币,法定货币不代表实质商品或货物,发行者亦没有将货币兑现为实物的义务,那么这种完全与传统价值共识脱钩,并无内在价值的纸币到底为何会存在?

在 18 世纪,西方出现了一个经济学鬼才 John Law 建构了信用创造理论,展现出了货币的威力,奠定现代货币政策的雏型。但为了偿还法国的战争债务,John Law 酿成了密西西比泡沫,并再度毁灭了法国经济。不过最终金本位制的崩坏,还是要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说起。

当时国际贸易受到严重冲击,且各国为购买军备,开始禁止黄金流通,货币兑换发生困难,再加上原本黄金的供应有限,大部分资源都掌握在少数国家,所以各国为了筹集军资,便开始发行无法兑换黄金的法定货币。而后虽然各国为了重回金本位,发展出了金块本位制及金汇兑本位制,然而经济大萧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终于令金本位完全崩溃。

为了重建国际贸易秩序,世界各国代表建立了布列敦森林体系,黄金仅成为美元的担保,而各国货币再与美元挂勾,亦即令美元成为国际货币。尽管当时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黄金,并且是最强的国家,但这样的制度最终仅维持了 30 年便崩溃了。

3.jpg

▲ 著名经济学家凯因斯曾参与布列敦森林体系的设计,甚至提出了超国家货币 Bencor 的概念,不过美国后来还是选择了财政部经济学家 Harry Dexter White 的提案。(Source:By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失信的量化宽松

简单来讲,美元面临的难关即是各国用美元做为结算与储备货币的同时,就会导致美元不断流出美国,令美国产生长期的贸易逆差,但若美元大量发行,就不能真的完全依照比例兑换成黄金,也就很难维持其公信力,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成为一个著名的经济学悖论—特里芬困局(Triffin Dilemma)。

所以在美元第二次贬值时,各国便纷纷放弃盯紧美元,改采浮动汇率。不过美元难道真的不如黄金吗?做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布列敦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仍然还是国际贸易清算的主要货币,而失去黄金担保的美元,依旧因在金融体系的地位及国力而拥有价值储藏的功能,并开启了美元与黄金背向而行的关系。普遍认为,当美元贬值,金价就会开始上扬,反之也是如此。

所以在金融海啸之后,美国开始采取量化宽松(QE)的同时,金价也开始暴涨。在第一轮量化宽松期间,黄金价格上扬近 54%,而在 2010 年 11 月,第二轮量化宽松开始后,金价也跳涨 15%,直到美国的扭转操作期间(Operation Twist)涨势才止息。然在 2012 年又因 QE3 而开始上扬。不过在 2013 年随着美国基本面逐渐恢复,拥有实物资产背书的股票复苏,资金开始注入股市,黄金牛市宣告结束。

当然这样的关系也不是铁律,事实上自 2009 年金融危机后,美元与黄金就常常发生同涨同跌现象,长期而言呈现的是低度负相关,直到近 3 年来才又成为显著负相关,究其因可能是因为金融危机造成市场的美元流动性短缺所致,资金在避险的同时,却又同样拉高美元,所以此时美元上扬或下跌的因素,不在于失去公信力与否,而是对风险资产的需求。

重回金本位的呼声

中本聪于 2009 年金融危机期间,发布了比特币的初始论文,至 2010 年技术开始完善。到了 2013 年 1 月美国 QE3 再加码,然而在这段期间黄金开始走跌,换之比特币代替黄金飞涨,甚至很快就超越黄金价格。以这个角度来看,比特币的出现,就如黄金一般,成为法币系统的反指标。

所以问题其实不是美元支付的方式落伍了,而是市场不再信任政治力量及央行决策,遑论原本有些交易就不希望让国家及银行体系的介入。所以有人认为,市场对比特币的支持来自于对国家的不信任。在比特币之前,美元的问题就一直存在,如前联准会主席葛林斯潘就一直呼吁要重回金本位制度,来解救美国财政,而不是不断地印制钞票,靠量化宽松维持经济。而数位货币的出现,给出了除黄金外的另外一项选择。

虽然现实中,拥有价值储藏功能的不仅是货币,艺术品、奢侈品及不动产等具有稀有性的资产都有类似的作用,但数位货币的流动性大大的胜出。可以说比特币的优势是比一般用于价值储藏的资产更有流动性,而比法定货币更具稀有性。且美元的例子告诉我们,价值储藏也并非是商品货币的专利,比特币由数学保证的不可伪造性,其实也未必比美国的公信力来的差。

先不论以目前疯狂的涨势造成交易成本过于高昂,及实际交易功能有限的状况,但在历经各国央行滥发货币的事件后,去中介化的概念的确很吸引人,数位货币说不定具有解答特里芬困局的潜力,堪称是一种完美货币。

比特币能避险?

就像很多人不认同比特币如黄金一般能储存价值,并不真的具有公信力,然而事实上黄金是否合格也是有所争议。在美元、黄金及比特币三者之间,若以美元做为衡量标准,过去一年黄金的标准差也有将近 12%,在 1980 至 1998 年,黄金甚至曾大跌近 70%,波动性也相当大。

所以关键其实还在于黄金的供应有限,且边际需求不减。而这也是无论美元、股票甚至是石油所不具备的特性。或可说,被认为风险极高的比特币,所具有的其实是成为避险资产的潜力。但若真把比特币当作数位黄金,其波动性也远比黄金更高,而据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研究,若以数位黄金的概念计算,比特币的价格将高达 28.5 万美元。

4.jpg


▲ 比特币尽管拥有很高的风险,但近年来波动性已开始下降。(Source:芝加哥商业交易所)

但深究黄金与比特币的差别,除了黄金有其工业用途外,人类的传统观念令黄金有永远无法满足的边际需求,应该不会有人去嫌弃拥有的黄金太多,然而目前比特币还远达不到这样的程度,毕竟目前这只是一种还不够普及的新兴技术,且看不见也摸不着,对很多人而言,观感不佳。或许只要再多来几次崩跌,就可能催垮投资人的信心,而不再有不灭的热情。

所以最有趣的地方在于,若将美元、黄金与比特币互相比较,比特币与黄金同时做为不信任美元的象征,而近期黄金又因投机过盛被认为是反比特币的指标,比特币的大幅波动对金价有着反向的影响,令黄金与比特币在不同情势下拥有替代又互补的矛盾关系。

不需要完美的完美货币

最危险的问题也是于此,比特币的供应有限一事并没有那么绝对,其上限如法币般是个政治问题而非数学问题,虽然不受政府控制,但仍然仰赖于社交共识,尤其各种硬分叉正在出现,随时会冲击价格,且数位货币也并非只有比特币一家。更遑论,目前大量的比特币仍然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上,若无法透过市场机制反应全球经济环境及投资情绪,仅流于炒作的话,将不能成为合格的避险资产。

不过若用于黑市,比特币的小额交易障碍就不是问题,因为这些地下交易往往需要的是大面额的价值储藏工具。在 90 年代末期,欧元开始流通前,欧洲地区的非法交易是以大面额的德国马克进行。然而换成欧元后,填补德国马克的却是美元,甚至造成欧元兑美元贬值。

所以很多人认为比特币的基本面来自于全球地下交易并非空穴来风,其优势的确很可能取代大额美元,尤其美元仍受到国家控制,而比特币的去中介化更令人安心。但据 DataTrek  智库研究显示,若以此评估比特币,其公允价格将降到 6,500 美元左右,远不如做为数位黄金价值来的高。且目前地下交易的主力仍是大面额的美元,比特币要拥有坚实的基本面还需要时间。

先不论泡沫与否,比特币价格的最终走势取决于成为如黄金一般的避险资产,抑或是地下交易的主流媒介。能否保有今天的规模甚至更大,技术进步虽很重要,但关键还是来自于全球政经环境的变化及整个社交对数位货币的供给到底有什么样的共识。而以现行的状况,能手握足够比特币及号召力来改变市场的,恐怕就只有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了。


本文链接:https://www.woshiqian.com/post/1977.html

百度分享获取地址:https://share.baidu.com/code

我是钱微信/QQ:5087088

广告位、广告合作QQ:5087088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赞助本站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