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8个月,“网约车一哥”滴滴终于过关。1月16日,滴滴出行在微博发文称,公司已配合国家网络安全审查,并进行了全面整改,经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同意,即日起恢复“滴滴出行”的新用户注册。
然而,中国网约车市场竞争格局已不再是18个月前的模样。在滴滴下架整改这一年半时间里,曹操出行和T3出行等自营网约车企业,以及美团打车、高德打车为代表的聚合打车平台,抢抓窗口期,加速竞争,打破了网约车行业的寡头局面。
同时,滴滴不在的这段时间,恰是我国重视平台经济治理,支持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个历史转折期。过去两年,国家陆续出台涵盖反垄断、个人信息保护、国家信息安全、互联网内容生态治理等不同维度的政策法规。滴滴回来了,它会给如今的网约车赛道带来新的冲击吗?
资料来源:交通运输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银证券、挚物产业研究院杨靖制图、视觉中国图
网约车领域群雄逐鹿
2021年6月30日,成立于2012年的滴滴于纽交所完成了上市梦,每股发行价为14美元。然而,上市仅两个交易日后,7月2日,网信中国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关于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公告称,将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随即,滴滴股价一路下跌,经营业绩也备受牵连。2021年相关财报显示,滴滴的网约车业务收入从2021年第二季度的448亿元,下滑至第四季度的375亿元。最终于2022年6月退市,以每股2.29美元的股价暂别二级市场,较发行价缩水近84%。
在此期间,网约车行业二线玩家加速赛跑,新玩家不断涌入,资本也全力推动。
交通运输部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8月,滴滴平台的订单较7月份下降了21.1%,而T3出行、阳光出行分别增长了66.8%、33.8%。2021年9月,滴滴出行订单量环比再度下跌0.6%,而T3出行、神州专车订单量分别上涨37.6%、75.6%。
在市场份额被二线玩家逐渐蚕食的同时,新玩家也来分羹。2022年7月,腾讯在微信九宫格的“出行服务”内,上线了全新的聚合打车功能。同月底,华为在其鸿蒙OS 3.0发布会上,正式推出了聚合打车平台Petal出行,聚集了首汽约车、神州专车、T3出行等服务商。
群狼环伺下,滴滴打车“一哥”位置岌岌可危了吗?对此,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表示,滴滴在2021年下架整顿以后,整体市场份额是小幅度下降了,但是凭借存量用户,也还维持着很好的市场份额,这和微信的高度用户黏性有关。所以虽然行业第二梯队的曹操出行、T3等目前态势也不错,但短期内要撼动滴滴的位置恐怕还是不容易。
对于此次滴滴再度上架后的竞争挑战,互联网分析师张书乐向记者表示,滴滴能否快速跟进和找到自己的颠覆点,从过去以量取胜,走向以质黏住用户,将是一场大考。
“毕竟网约车国内用户量基本到顶,新用户注册也不可能改变存量市场的状态。”他认为,“应该思考如何让高频使用的网约车走向价格和体验垂直细分的高频消费状态中,让存量市场的消费欲望得到进一步释放。”
平台经济价值再定位
继满帮、BOSS直聘等平台后,滴滴最终迎来恢复新用户注册功能的调整,这或许标志着我国对互联网及平台型巨头的“风暴式”监管暂告段落。
事实上,2022年以来,政策面就一直频频释放信号。2022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上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对于风向的转变,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两年,国家陆续出台涵盖反垄断、个人信息保护、国家信息安全、互联网内容生态治理等不同维度的政策法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加大内部整肃和战略调整力度,强化面向平台内容、商业生态规范治理的主体责任,同时以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数实融合为方向,进行了相应的战略布局、转型与调整。”
而平台经济迈入新监管时代,伴随而来的是优化规则、明晰方向、稳定预期,同时,监管审查等相应的定义会更精确,操作细则会更明朗,以滴滴为首的平台企业走过的监管合规之路,也为更多的平台企业提供了参考。
“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脉动与世界同步,与互联网共同成长起来的这批企业家,相对更具有技术敏锐度和全球视野,因此,稳定他们的创新韧性、发展积极性,对应对下一轮国际竞争具有重要意义。”陈端称。
对于平台企业自身而言,则更需要顺应时代的大潮,找准自身的价值支点,协同多方主体助力国家创新生态的发展。特别是在自动驾驶、数字孪生、交互式AI、云计算、数字引擎、区块链等前沿数字技术领域,发挥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