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当代艺术家里,“徐震”是一个不得不提到的名字。生于70年代的徐震正是和国内当代艺术一起成长的第一批先锋艺术家。徐震的作品非常广泛,包括摄影、装置、影像、绘画和行为等,而且他一直在与最新的传播介质发生着关系。
早在1998年,徐震作为联合发起人创建了上海第一家独立的非营利机构——比翼艺术中心。2006年,他又与上海艺术家一起创办了网络艺术社区Art-Ba-Ba,至今这仍是中国最活跃的探讨、评论当代艺术的平台之一。2009年,徐震创立了当代艺术创作型公司——没顶公司,以生产艺术创造力为核心,致力于探索当代文化的无限可能。2013年,没顶公司推出徐震®,将艺术家徐震的个人创造以公司品牌化的方式运营。在这些多重角色里,更重要的是作为艺术家,徐震也是为数不多敢坦诚直面商业的艺术家,或许在他眼里,商业行为也是一种艺术形式。
徐震是媒体笔下的七零后先锋艺术家、国内最年轻的“威尼斯”参展艺术家、中国当代艺术推动者、话题制造者、中国的毛里齐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纽约时报》曾形容他是“最有胆识的中国艺术家”,而《华尔街日报》将他的艺术品捧为“最炙手可热的中国年轻艺术家作品”。
1998年,早期的徐震在拥挤地城市街头突然喊叫,只为捕捉数百名路人瞬间的各种反应,他把当时的场景录下来,命名为《喊》。这件作品使他成为迄今为止参加威尼斯双年主题展最年轻的中国艺术家,那是2001年,徐震24岁。
2009年,身处创作环境中的徐震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作为一个艺术家个体,他的独特性、个人化到底能发挥到何种程度?他曾对媒体说:“一开始我只是个文艺青年,为了拍一个东西恨不能倾家荡产,满腔热血有很多话要说,而一个月、一年之后就没话说了。接下来就开始困惑,想问题。随着年龄增长,困惑没有解决,同时有了很多别的目标。”
于是,他干脆付诸实践,设法解决自己的困惑,与现实抗争,徐震在怀疑、思考、行动和不断实践中形成独特的体系,最终“没顶公司”应运而生。
2015年,徐震在展览中将作品的全部版本一并展示开来,比如五件一模一样的《永生》排成一列,就像超市里的货架,你买走一件还有四件。他还推出了“艺术品套装”,他在探讨消费主义,他也很坦然地承认自己就是在“生产”、在“贩卖”。徐震深受波普艺术鼻祖安迪·沃霍尔所说过的“成功的商业是最棒的艺术”影响,并将这种阐释又向前推了一步,他说:“展览的都是商品,能卖的才是艺术。”
徐震,称得上是“最诚实的艺术家”之一。“从我的角度来说,商业就是一个工具,也就是说市场化是一个工具。很多艺术家、评论家偶尔也会说我们很商业化,我觉得很扯,你们不商业吗?你们比我商业。”
他并不是很欣赏创作里那种苦大仇深的状态,也不是很在意“艺术家的自我”这回事,他相信的是,艺术需要流通、需要被拥有、需要交易,这都是它的属性,它必然的需求。
我们无法给徐震下定论,但不论你对这位艺术家抱着怎样的态度,徐震®️都是你了解当代艺术以及商业与艺术的最佳切面之一。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徐震的代表性作品。
“永生”系列,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徐震没顶公司出品的“拳头产品”,在国内外的大小展出中,总能引起极大的反响。在创作这个的过程中,徐震从全球各个博物馆里找到一些无头雕塑,将它们重新翻制,然后在每一个雕塑的无头缺口,“嫁接”上另一个无头雕塑。这些雕塑大多为神佛题材,神佛本是永生的,这些古典雕塑同样具有永恒的价值。然而,当它们残破不堪,又被“强行”与另一种平行文化中的载体“嫁接”到一起时,所呈现出的是一种荒诞、暧昧、触目惊心的效果。徐震认为,这是一件可以“永生”的作品。
“进化”系列,由“永生”系列发展而来,唐代彩绘仕女俑端庄秀丽的身姿,头戴西非布瓦族极富几何感的面具,两者的混搭构成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奇异与未来感。在它周围,像对话框一样分布围绕着“金属的语言”中的各种文字、短语和漫画,新奇的组合排列构成了新的意义,在奇妙的视觉感官体验的同时,让人们思考当代生活中不同文化与审美的冲撞与共生。
现在,徐震有三个身份:三分之一是艺术家,三分之一是没顶公司的老板,剩下的三分之一代表品牌。
2009年,徐震开设没顶公司,以生产艺术创造力为核心,探索当代文化的无限可能。对于艺术家而言,这实在是一个“破天荒”的举动,即便像安迪·沃霍尔那样与商业紧密联系的艺术家,开的也只是更偏于商业化的工作室而已。徐震不仅成为艺术家中第一个自己注册并管理公司的人,还喊出了“生产艺术”的口号。
将艺术的商业性摆在台面上的时候,他的这一做法曾在艺术圈内引起哗然,引来诸多争议。成立没顶公司的初衷,是徐震想要摆脱个人创作方式、实现更多样化创作模式的实验。“我一直认为商业和市场,它们其实就是艺术创作的工具,就像艺术家们手中的一支笔、一罐颜料,商业也应该被视作一种工具,只是看你如何去使用和利用它。商业影响艺术,没有问题,都是动态的,但唯一我觉得会有问题的是,你不能以商业作为唯一的艺术标准,同样,你也不能把学术作为艺术的唯一标准。任何东西唯一化,绝对化就进入死路。”
徐震超市
2016年的某天,几位顾客在上海愚园路新开的一间迷你超市里购物,发现花出去的钱买来的只是商品被掏空的包装外壳,顿时感觉上了当。这家超市叫“徐震超市”,这是徐震的一件艺术作品,但同时也是一个商业承载体。徐震把艺术和商业完全整合在了一起。
这件作品最早出现在2007年的巴塞尔艺术展迈阿密海滩展会上,随后巡回世界各地展出,最初的作品名字叫做《香格纳超市》。这个无论从规模,还是店内外设计或陈设都和普通便利店没有什么差别的中国超市,吸引了不少人关注,唯一不同的是,当你拿起一件商品的时候,总会有一种不真实感,生产批次和封口并无异样,货品的重力却似乎被“夺走”了。直到你付完款并收到一张写有“此超市是一个艺术项目,其中售卖的所有商品都是空的”的结账小票时才恍然大悟。
在被使用了一段时间《香格纳超市》之后,这件看似诡异的观念作品最终还是打上了徐震同名品牌标签,改名为《徐震超市》。2016年再次出现在上海市长宁区的愚园路上,并在两年后走上了艺术品拍卖的舞台。
徐震超市中营业方式跟其他普通超市没有区别,有专门营业员值班,其所有商品都是可以买的,价格基本跟商品原价一样。
以下是徐震超市内部场景。所有商品都为空的,但包装密封与正常商品无异。
“填补空虚的每一天”,这是徐震对于此次装置艺术的定义。“徐震超市”试图给来访者带来一波三折的体验:满满当当的货架令人充实欣喜——众多商品选择使人犹豫不决——而最终“空”的真相则引人深思。
贩卖空白?
徐震超市火极一时,先后在伦敦Sadie Coles HQ、上海愚园路、纽约James Cohan画廊、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新加坡香格纳画廊、韩国首尔美术馆、上海龙美术馆和奥地利格拉兹美术馆亮相,并在 BBC 的纪录片“波普艺术”系列中被深刻讨论。
之后,徐震超市再次被跨界。2018年,速写品牌携手徐震在重庆打造了一个“Neo Market速写市集”快闪店。
在快闪店可以看见这样的黑箱子,黑箱子里分别装着抽空了的可乐罐和威士忌,黑色包装盒的恐龙腊肉和猪油,以及联合速写合作的速写袜子。
在这次NEO MARKET活动中,艺术家让这些平时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配角”成为了真正的主角,模仿欧洲最大牌的视觉形象和店铺形象,让它们以另外一种戏虐的方式熠熠生辉。不同的是所有的商品都是空的,这些商品全都来自于真实世界中的超市。
这也正是徐震超市所要表达的,你在形色消费的同时,是否也同在被这些“商品”所消费?
“超市”不仅探讨了商业资本的逻辑,更希望借此唤醒人们对艺术形式与生活本质的思考。
徐震与一些大牌的合作形式,相对中规中矩,使用已有作品的IP元素进行再创作,形式有艺术装置、橱窗、联名产品等。
宇舶表 X 徐震 @ 时间永生
2014年,HUBLOT宇舶表携手徐震打造代表着时间永生的公共艺术装置《永生-时间沙漏》,在798包豪斯广场落成。
徐震的这幅代表作品《永生》,取材和翻制于中国天龙山石窟佛像与希腊派欧尼奥斯胜利女神的无头雕像,这些带有缺憾美的、象征永生的神与佛被艺术家用独一无二的方式解构和重组,强烈的冲撞感把东西方文明和各种文化之间的冲突、分歧、包容和共生表达的如此直截了当、触目惊心、令人敬畏。
与《永生》并存的《时间沙漏》,其设计灵感源于一种测量时间的沙钟装置,时间由上至下流淌,从中国古代的时辰在时光流转中变幻为西方的阿拉伯数字。宇舶表“融合的艺术”在这里被展现为一个中西方文化符号相互转译、彼此交融的过程,以时间的永恒呼应了文明的永生。
爱马仕之家 X 徐震 @《新人》
2021年上海“爱马仕之家”携手徐震以《新人》为题打造夏季橱窗与同名艺术展,展览以“新人”为题呼应了爱马仕2021年的年题“和马史诗”,讲述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如何超越自身,于思辨中迈向未来的故事。
徐震 X 潘玮柏 X TRICE @ 金属的语言
2020年,华人音乐世界的创作才子潘玮柏珠宝品牌TRICE萃思联手徐震,跨界创意推出限量艺术品礼盒——金属的语言:Feel Yourself。
潘玮柏以他的潮流、律动的嘻哈风格,通过节奏传递个人态度,展现青年文化与音乐交融的无限可能。徐震独具个人风格的“金属的语言”系列,通过闪闪发光的金属链条为基础素材,进行创作,展现视觉与观念的力量感。作品:《你是如何识别假新闻的?》镜
两位艺术家思维激荡,融合潮流文化与当代艺术,将冰冷、刚硬的金属链组成一段段文字,赋予其柔和与弹性。两位艺术家用不同的“语言”,共同凝固成一句新纪元的初生呐喊之声:FREE YOUSELF!
他们将金属文字凝固在被打磨锃亮的镜面不锈钢之上。观者将自我的影像映射其中,由此形成一种互动与连接,诱发灵感的诞生,以潮流文化中首饰、涂鸦般的轻松姿态,暗示话语的权力。
BMW自然的哲思
宝马在2021年上海艺术周期间推出“景观意象”展,该展分别从创新精神与生态之悦、经典历史与新生之悦、穹顶想象与文明之悦三种“境象”,呈现宝马对前卫艺术长期参与及推动的恒心。
其中,“自然哲思”单元呈现了艺术家徐震®以宝马最新推出的电动车先驱创新BMW iX的“亲生物设计”理念为灵感,再创了艺术家经典的“山”系列作品。通过对车辆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演绎,烘托出创新BMW iX为千篇一律的电动车赋予自然感和生命力。
在“山”的中间,被放上了一辆创新BMW iX,以及人工打造的绿地,通过两面镜子,艺术家在有限的空间里达到了无限。两座结合人文自然视角的白色山石,一辆以自然为灵感的创新BMW iX停在两山之间,山石造型与创新BMW iX的整体原石切割设计相呼应,植物元素穿梭其中,在喧嚣的城市环境中打造一片富有生命力的精神绿洲。
这些由胡须构成的山峰,来源于徐震®在2019年的上海城市公共艺术季中的作品《山——索福克勒斯、赫拉克勒斯、苏格拉底、荷马》。在那件作品中,分别代表着悲剧作家、古希腊神衹、哲学家和游吟诗人的西方智者的胡须被艺术家伪造成中国的假山石。现在,艺术家将其升级为一种新的人与车、与自然的集合景观。在这里,代表现代世界智慧源头的古希腊哲人的身体(毛发)与中国传统语境中的山石形象再次合一,但艺术家将其重新定义为“全球化的知识高度”的实体,即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与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在相遇、撞击过后融合成的当代人类智力以及科技发展成就的山峰,并在这幅超现实的人、车、自然构成的景观中实现了东西、古今肉体的共享之躯。作品:《山——索福克勒斯、赫拉克勒斯、 苏格拉底、荷马》
艺术在这个时代也成为各个行业迫切的需要。徐震说艺术在今天就像是“老干妈”和“酱油”,蘸一蘸会比较好吃,这没什么不好,但是艺术要对这些事给出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谁又能说这不是“自然”的?在各自的语境下,新的艺术/商业与作品/商品,互相将对方作为自身的外部环境,又让各自的形象相融在已然消失的边界之中。
在跨界合作的瞬间,艺术家暂别白立方,在新的语境中寻求变化,品牌则在艺术中获得创新灵感。正如徐震所说,“在未知感上,品牌与艺术是一样的,它需要不断的创新,提供一个引导消费者向前的光。艺术不是一种实用的东西,但每个人都需要某种形而上,某种对精神的需求,这样你才能活下去。”
(注:图片/视频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