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绝对完美的个人,只有相对完美的团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都很关注自己的弱点,关注的原因是想要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但其实,这样的期待并不现实,因为并不存在所谓的“完美的人”。
01
为什么没有“完美的人”?
因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说的是你做一件事情时所必须放弃的另一样事情。
比如一个农民,你让他去种地,那他就没办法在同一时间去放牧,因此放牧就是农民种地的机会成本。
再比如,你用1小时去学英语,那这1小时你就不能用来学数学,数学就是你学英语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不只是模糊的时间描述,它还可以有更具体的数量描述。
比如,一个农民种地一天可以生产25kg的土豆,如果让他去放牧,他一天可以生产8kg牛肉,那么8kg牛肉就是他种地的机会成本,25kg土豆就是他放牧的机会成本。
再比如,1个小时你可以解出3个数学难题或者背下60个英文单词,那么3个数学难题就是你背单词的机会成本,60个英文单词就是你解数学难题的机会成本。
有机会成本,就意味着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必须放弃另一样东西,我们在做一个选择的时候,必须放弃另一个选择
所以,人生中总有一些事情是要被我们放弃的,没有人能把方方面面都做到完美。
除非......
有一种情况,人可以忽视机会成本而做到完美。
那便是,你拥有无限的时间。这时,你就可以做所有的事,在所有方面都做到完美。
但可惜的是,人都会死,没有人可以拥有无限的时间。
02
虽然在个体层面,没人能够做到完美,但在团队层面,我们却能做到相对的完美。
为什么?
因为在团队中,每个人都可以发挥出自己的比较优势。
什么是比较优势?
当一个人做一件事情,比另一个人做这件事的机会成本要低的时候,他就具有做这件事或这类事的比较优势。
比如,有一个农民每天可以生产25kg的土豆或者8kg的牛肉,还有一个牧民每天可以生产8kg土豆或者25kg牛肉。
那么,农民生产土豆的机会成本就是8kg的牛肉,而牧民生产土豆的机会成本就是25kg牛肉。
这时,我们就可以说农民在生产土豆这件事上,相对于牧民具有比较优势。而牧民在生产牛肉这件事上,则相对于农民具有比较优势。
如果农民和牧民各干各的,互不合作,那么每天农民能获得的土豆和牛肉的最大量就是4kg牛肉+12.5kg土豆,而牧民每天能获取土豆和牛肉的最大量就是4kg土豆+12.5kg牛肉。
但如果,我们把这个农民和牧民放到同一团队中。然后让农民去专心种地,让牧民去专心放牧,每个人都做自己最具有比较优势的事,那么最终结果会如何呢?
这时,你会发现,在他们彼此互补合作后,最好的情况会是25kg+25kg。如果这样分配下去的话,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能有12.5kg土豆+12.5kg牛肉,这一数字显然大于刚才各自获取的最大值,也就是4kg+12.5kg。
于是,这就实现了团队层面的完美结局。
如果用木桶表示一个团队,用团队中每一个人最长的那块板来组成这个木桶,那么最终这个团队木桶就会是一个由很多块“长板”构成的木桶。因此,它就能够装非常多的水,也就是达到相对完美的效果。
03
我之所以会说,没有绝对完美的个人,只有相对完美的团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系统。
“系统”这个词听来好像有点复杂,其实它无处不在。
你的身体就是一个大大的系统,血管、心脏、大脑、肌肉、骨骼等构成了你的身体这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而其中每一个器官又是一个小的系统。系统中的各个部分会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作用。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所有这些器官所提供的功能,我们就会死,所以我们需要完美,但是组成我们这个个体的每一个器官却不用拥有所有的功能,肾有肾的功能、肝有肝的功能、胃有胃的功能、心脏有心脏的功能,所以它们每一个只要把自己最重要的功能发挥好就行,并不需要面面俱到。
因此,从团队的角度来看,团队需要完美,但组成团队的个体却不需要......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条逻辑:
个人无须完美,但团队需要;
团队无须完美,但公司需要;
公司无须完美,但产业需要;
产业无须完美,但国家需要;
国家无须完美,但世界需要……
因此,当站在系统角度上,我们就能得出这样一句话: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相对完美的团队。
而绝大多数人,之所以发展不好是因为在思考个人发展的时候,往往只看到了自己,却看不到自己所属的团体、组织和系统,于是就找不准自己的位置。
而当你能够看到你所属于的更大的团体、组织和系统时,你就会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发展,这时,你才更有成功的可能。
04
看到这里,你也许已经开始思考该怎么办了?
一句话,要想拥有好的个人发展,你就需要站在系统的视角下:
第一步:你需要找出自己在什么领域上拥有比较优势,也就是那些你做起来机会成本要比别人低的领域。
第二步:找到自己所属的团队。
接下来我会分别说说如何做到这两点。
首先,比较优势怎么找呢?
比较优势通常来自于那些你有天赋的领域。因此你需要首先找到你的天赋,然后在你的天赋上做出“压倒性投入”,从而快速发展自己。
天赋,说的是每一个人都有的自然而然反复发生的思维模式、感受与行为方式,它是我们与身俱来的遗传加上与后天环境的互动后综合作用的产物。
忽视天赋,就是浪费你最大的机会成本。
想一想,如果你的天赋集中在“种地”上,但是你却不知道,非要天天跑去研究放牧,从一开始的每天8kg的产量,钻研到后来上升到25kg,但是那些有天赋的牧民从一开始起就能有25kg的收获。
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的天赋,意识到自己更擅长种地,这时你去种地,从25kg土豆开始的,通过不断的钻研,你可以产出50kg,甚至是100kg,而这些是你去放牧远远达不到的。
那么, 我们该如何找到自己的天赋呢?
在这里我介绍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回馈分析法。
这是管理学大师彼得 · 德鲁克推崇的一种方法。每当你做重要决定或采取重要行动时,写下你期望发生的事情,在9或12个月后,将实际结果与你的期望做对比。通过比较,你就会发现什么事情你可以做好,什么事情你是做不好的。
德鲁克分享说:“我在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发现,我可以凭直觉理解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无论是工程师、会计还是市场研究者,这也表明了我与通才无法产生什么真正的共鸣。”
如果你坚持运用这个方法,那么你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现你的天赋所在。
多短呢?
起码2-3年。
这个时间很合理,那么,还有更快的方法吗?
第二种方法:心理测评
比如MBTI职业性格测试、Gallup优势测评通过心理测评的方式,你可以从自己已有的人生经历中快速提取出自己的天赋是什么,形成一份天赋报告,再辅之以专业的系统辅导。
这个方法,可以把时间缩短到1-2天。
打个比方,第一种方法像是在大海里捕鱼,你可能一无所获,因为海很大;而第二种方法像是告诉你,大海的哪一片海域更可能捕到鱼,所以去那里捕鱼吧,这样你捕到鱼的成功率更高。
但是,只做测评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对于天赋的理解只有达到足够深且足够准确的程度,才能真正帮你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和领域,最终形成比较优势。
05
第二步:你需要找到自己所属的团队。
当你深刻理解和认知了自己的天赋,并把它打造为比较优势后,接下来基于你对自己的了解,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你就要去找与你互补的团队。
怎么找呢?
这就需要基于我们对自己的了解,比如:
如果,你关注的是把一件事思考到完美再落地执行,这可能让会你很拖延,那么,你找的团队里需要有个人,他关注的是“怎么样开始先把这件事搞起来”。
如果,你关注的是“怎么样开始把这件事搞起来”,但对资源、风险和阻碍的预知不足,那么,你找的团队里需要有个人,他关注的是“这个事情有可行性吗?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去实现吗?”。如果,你关注的是“这个事情有可行性吗?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去实现吗?”,但是你又不断否定看起来“不可行”的方案,而让自己的思考陷入停滞,那么,你找的团队里需要有个人,他关注的是先看可能性,让许多想法先冒出来。
如果,你关注的是“先看可能性,让许多想法先冒出来,但是没有去完善思考出来的可能性,让很多有创意的点子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被埋没了”,那么,你找的团队里需要有个人关注的是把一件事做到完美。
除了对自己的了解,寻找合适的团队也需要对系统拥有充分的了解。
比如,做好一件事需要“把事情做到完美”,“把事情启动起来”,“关注事情的可行性”,“关注事情的可能性”四个方面。
如果你拥有其中一个方面的比较优势,恰好某个团队又缺少这个方面,那么,你就可以契合到这个团队中。
再比如,做一件大事需要做好执行力、关系建立、影响力和战略思维四种能力。
如果你在其中某个能力上拥有比较优势,刚好某部门又缺少这方面的能力,那么,你就可以契合到这个部门中。
最后的话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个人,但有相对完美的团队。作为个人,你要做的是,找到自己的天赋,然后在天赋基础上打造自己的比较优势。接着,再找到合适的团队契合进去。
作为团队或部门,要做的是,知道团队有什么、缺什么,然后进行补足和发展,使之成为了一个相对完美的团队。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