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这是国家号召,并且是现阶段我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很好的一个途径和方法,每个主管部门都围绕本职能开展一系列关于创新创业的活动、竞赛,营造良好氛围,高校的创业空间、孵化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掘地而起,各种创业宣讲会、动员会让每个毕业生热血沸腾,很多学生磨掌擦拳,跃跃欲试,都在幻想假以时日我就是马云、马化腾,然而大学生一毕业就选择创业是不是真的就合适了呢?
看问题还是一分为二,假如你在大学期间已经有比较好的创业基础,有比较好的创业思维,已经做了一些创业准备,有比较稳定的经济来源,有志同道合的几个创业伙伴,目标明确,这个倒可以尝试,尽管创业有风险,但往往风险与机会并存。然而这种情况只占这个大学毕业生总人数的%不到,年后能存活下来不到%,几率远远低过考研和考公务员。
一些高校在这过程中花大精力建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组团队包装一下就开始宣传,说如何发挥作用,学生开了多少个公司,培育多少创业成功案例等等,理论有,基础设施框架也有,但真正落地的少,发挥作用不大,徒有虚名。大多数学生就是凭借一腔热血,做一些别人做过的项目,或者没什么技术含量没有创新的倒买倒卖,以为只要付出努力了就肯定有回报,没有衡量自己有没有创业基因,有没有创业思维,也不懂得反思自己,更别说有没有通过一些科学测试去测量自己性格特点了,就靠身边的人一鼓动,简单相信往前冲,刚开始的时候表决心是最坚定最大声的,第一个星期信心满满,第二个星期开始动摇,第三个星期开始早退,第四个星期开始消失。
创业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和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还有最为重要的是创业者思维,创业者观念。做人成功了做事不成功只是暂时的,做人不成功做事成功也是暂时的。先有创业想法,再有创业点子,再有创业实施的完善与修正,厚积薄发,只有量变才能质变,所以我不认同学生看到有项目就马上去做,在没有任何准备和基础的情况下很快你就会怀疑人生,创业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毕业后去做销售,用创业的精神去工作,去训练自己的创业思维,提升自己能力,积累人脉和资源,再选择三五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业,那时无论从社会历练、个人经验、经济情况等都比较成熟了,水到渠成,这样是不是创业成功的几率会大很多呢?
创业过程是创业者不断修炼和完善的过程,需要兴趣和坚持,没有固定的创业成功模式,个创业者有种创业成功的方法和途径,但无一例外都需要创业思维和创新思维。创业是此岸到达彼岸的过程,有无数种方法到达,但用什么方法最合适最方便最快捷,这就需要创业思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