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来,线上投放就成为App推广最主要的方式之一。随着如今流量变得昂贵、用户变得挑剔、应用市场的竞争变得激烈,App拉新效率也在逐年下降。
花钱不一定会被用户看见;但是不花钱,就很难会被用户看见。
线上渠道的选择也是五花八门,比如各种新闻门户网站、字节系平台、腾讯系平台等,那么到底该花多少钱去获取用户?怎样降低投放的同时还能提高拉新效果?怎样只花100就可以达到别人花了500才达到的效果?
App厂商需要通过渠道追踪来寻找成本最低的和价值最高的获客渠道。
之前大部分安卓都会采用渠道打包的方式进行追踪,为此开发者需要为每一个渠道生成一个渠道安装包,不同渠道用不同的渠道标识(渠道ID)来标记。如果用户用过这个渠道下载了App,运营人员就可以通过渠道ID查看数据。
和安卓开放的生态完全相反,IOS相对比较封闭,这导致所有的App都需要从App Store中下载。因此渠道打包的方式完全行不通,所以大部分开发者通过IDFA进行渠道追踪。IDFA就是广告标识符,这是苹果公司专门给广告商用来追踪用户的标识。
比如一些App厂商在百度贴吧上打招呼,作为广告提供商百度贴吧也可以获取用户的 IDFA,当App厂商投放的广告被点击下载,他们就可以获取到用户的 IDFA了。再将百度百科提供的 IDFA 和厂商获取的 IDFA 匹配,就可追踪渠道来源。
这两种过去较常见的追踪技术都有巨大的弊端,对安卓系统来说渠道数量的增加、广告平台的增加都会让追踪变得非常麻烦;对IOS来说IDFA则限制了广告发布的渠道,因为IDFA并不支持非App类型的推广渠道,而且用户后台也可以设置关闭IDFA的识别获取。
面对如今眼花缭乱的投放渠道,上述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投放需要。既然线上投放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多,那有没有一款技术可以让所有投放渠道无系统差别的回传用户数据?实现渠道追踪?
依据广告归因逻辑才能实现全渠道数据统计的技术,渠道追踪需要从用户设备的首次广告点击开始。
用户点击广告的行为点通过监测链接上报点击数据,在下载且首次启动App时通过SDK上报激活数据。将用户下载前最后一次的点击与激活信息进行匹配,找到能够转化用户的广告和渠道。
想要在多样的渠道中对用户进行定位及其操作进行汇报,就必须精准归因渠道用户的广告点击和App的下载激活,有了这些行动点数据才能进行精准渠道追踪。
渠道追踪的用途就是找到成本最低和价值最高的渠道,围绕获客成本和App新增激活用户量这两个数据角度进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流量大但便宜的不一定是高质量渠道,需要综合分析。
根据业务需要,找到后台展示点击量、下载量和注册量的图表,计算出不同渠道的获客数量同时评估渠道的获客成本。
再根据用户行为数据判断用户是否是高质量的种子用户,重点参考数据维度有:次日留存率、三日留存率、七日留存率、三十日留存率等等
先估算出客单价,再对比渠道用户质量,两个维度交叉比较后选择优势较大的渠道进行重点投放。这样不仅可以优化投放渠道和内容,还能降低投放成本、提高拉新效率。
在互联网流量大潮尽数褪去的今天,用户市场这块蛋糕的大小已经成型,但仍有数以万计的App想要进入并分一杯羹。
存量的市场更加剧了优胜劣汰的竞争,App厂商只有一方面提高自己的获客效率,另一方面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而搭建完整的App渠道追踪体系和用户留存体系,将重点数据进行精细化分析,才是App厂商能够事半功倍的唯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