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区内外、库门口、大门等位置设置的多处高清监控摄像,让货主实现AI看货;通过布设电子围栏设置禁入区域、危险区域,实现AI守货……4月23日,京东云对外宣布,青岛自贸片区数字仓库平台已经建成,通过数字仓储、数字贸易、数字金融三位一体的新型大宗商品贸易生态体系,解决大宗商品领域在不同场景下所遇到的需求痛点。
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宗商品的产出值大约在10-20万亿美元,占世界GDP的20%。主流大宗商品中,中国基本占据全球大宗消费比例的50%以上。然而,庞大的数据表象之下,难掩大宗商品行业数字化程度低下的尴尬。
在全球疫情黑天鹅下,由于商品流通尚未完全恢复,导致各领域全产业链运行不畅,库存积压严重,部分企业因原材料供应短缺、销售不畅,被迫减产停产;部分企业生产资料缺乏,经营受到较大影响;此外,物流受阻情况虽有改善,但贸易订单不足问题随之显现。
此外,“货难管、钱难管、价难管,授信确权混乱”等一系列场景痛点长期存在,金融机构也由于放款风险大,推进大宗商品行业供应链金融存在“掣肘”,难以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的困境。
在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科技IoT产品部负责人周炯看来,目前国内的大宗仓库数字化建设主要围绕动产、仓单质押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聚焦于实物管理,暂未真正实现仓储业务的全流程数字化与管理的智能化。
“近两年,顺应大宗商品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投入了一定成本进行数字化改造,但大多数仓储仍然依靠人力去定期巡查、去监控,并没有高效、安全、低成本的做到货物管理。行业普遍存在货物和WMS账目、业务单据无法实时关联、误报率高、缺乏有效数据的交叉验证,无法直接服务贸易等问题。”周炯指出,打造一个全流程、智能化的数字仓库,需要具备技术服务、数据服务、金融服务三种能力,通过这些数字技术,将传统的大宗商品流通领域中的仓储管理、交易、融资等业务环节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产业结构,才能实现产业升级。
而在青岛自贸片区的实践中,京东科技将其物联网技术、供应链技术与金融服务进行了融合,并基于货兑宝在青岛自贸片区的实践经验,制定了一体化数字仓库解决方案。
以数字仓库AI监管为例,当有一批大宗橡胶货物需要进行入库的时候,系统可以进行视频图像采集,并对理货员的操作规范进行监管,规避危险作业的风险。当货物完成上架后,系统会对货物进行自动的轮廓绘制,同时与WMS的账目进行匹配,完成对货物的标的和信息关联。
一方面,贸易商、金融机构和产业平台可以通过该功能实现远程实时看货,另一方面,海关、税务、市场监督、安全、消防、应急等一系列政府部门和监管部门高效数字化监管需求也得以解决。
在这背后,离不开京东云的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综合技术的能力。事实上,在大宗领域,京东曾于2020年发布大宗商品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而京东科技还在三年前联合中储股份成立合资公司中储京科,从而将技术、行业经验、应用场景更好的融合,并在2020年3月,中储京科推出“大宗商品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实现了数字仓库系统与产业平台的互联互通。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数字仓库的投入使用,数字仓库的提单转仓单质押融资业务也在青岛自贸片区加速落地。
4月20日,一笔采购自越南的200吨橡胶类大宗,在完成提单签收、换单、通关、查验入库等流程后,存放于青岛自贸区的中储青岛分公司数字仓库。通过数字仓库平台的“AI看货”功能,仓储方、贸易商,银行方均能便捷、明晰地实时看到货物、货主、保管仓库等信息。4月21日,该笔货物的货主青岛悦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提单转仓单质押的模式,在建设银行青岛自贸区支行快速便捷地获得了31.6万美元的贷款融资。
青岛自贸片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秦禾表示,青岛自贸片区大宗商品仓储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助力实现国际贸易全产业链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高标准联通,也为产业平台,金融机构,仓储、物流企业以及贸易商的数字化协同发展统一标准,为供应链提供高标准、互联互通的公共基础设施。
“如果说消费品仓库更关注效率、精准,那么大宗商品更关注信用、安全。”中储京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啸宇认为,数字仓库平台以物联智能感知和货物信息数字化为核心,构建园区管理、仓储调度、货物安全的物联网监控监管解决方案,既保障了数据与交易的真实性、可靠性,也降低了信任成本、交易成本,不仅为数字园区系统和数字仓储系统提供物联网基础设施服务,也为数字仓单、数字贸易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物联网管控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