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媒体运营 » 正文

怎么邀约客户,要抓住客户心智,需要“能说”“会道”“善做”三管齐下

8864 人参与  2023年04月17日 12:29  分类 : 新媒体运营  评论

要抓住客户心智,要明晰他们的痛点和需求,“能说”“会道”“善做”三管齐下。

表达:你能说,会“道”吗?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总结过人生最难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爬上一堵向你倾倒的墙。

第二件事,亲吻一个决心离开你的姑娘。

第三件事,当众演讲。

老实说,我这一生最不希望做第一件事情,也没有机会去做第二件事情。

唯独第三件事情,还有实践可说。销售依赖于精准表达,整个销售行为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表达。

对应到销售场景,我们可以将整个销售表达归纳为三类。

第一,用意表达。

第二,意愿表达。

第三,产品表达。

用意表达:你来干什么?在销售中,用意表达就是我们初次拜访客户第一次见面的场景。能否在开场白时几句甚至一句就能把目的表达清楚,能让客人愿意坐下来和你深谈,非常关键。所以,用意表达的本质是通过表达让客户愿意接受拜访。

正确的用意表达,首先是通过身份背书告诉客户你是谁。比如:“你好,我是阿里巴巴的李立恒。”这个阿里巴巴其实就是我个人的身份背书。

其次,通过告诉客户拜访的目的,传达给客户我们要干什么、谈什么。

再次,我们还需要告诉客户,这次沟通能给他带来什么,激发客户接受你拜访的兴趣。

最后,我们可以告诉客户,这次拜访花费的时间,便于用户来做决策。

意愿表达:你想干什么?很多销售场景本质上都属于意愿表达,比如挖掘需求后抛出的产品解决方案,在提出成交时所对应的表达,都属于意愿表达。我们要把真正想要说的、内心想法告诉客户,以实现核心诉求或者某个目的。当然,意愿表达的必要前提是要对目的和诉求非常清楚,不能含糊。

以挖掘需求为例,首先要明确挖掘的目的。这不是让客户简单地告诉你他的需求,而是让客户告诉我们他的痛点是什么。

正确的意愿表达拆解流程是:抛出一个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作出假设,再通过和客户辩证地进行价值对比,最终通过价值验证抛出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愿。

产品表达:这个产品跟客户有什么关系?对客户有什么好处?在销售中,产品表达是基于用户需求给出的解决方案,这是销售中最核心的部分。产品表达的本质是表达产品背后的价值,对应的是用户的利益点。

正确打开产品表达的拆解流程是:通过提出问题挖出用户的痛点,通过验证问题确定客户的需求,最后抛出我们的结论,并给出最终的解决方案。

关于表达,在理论层面上,还需要注意表达的系统性。

第一,表达是一个平面,思维是一个系统,必须站在完整的理论性的角度看待问题。思维语言是内在隐性的语言,和平时我们使用的语言完全不一样。内在隐性的语言只有自己才能够懂。如果把思维语言直接拿出来与他人交流,或者只是简单加工,别人可能听起来一头雾水。

第二,一个人的表达能力是内部思维能力和外部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是一个系统。有些人缺少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却拥有强大的思维能力,只是他们思考时运用的是自己内心的语言,却无法完成从内在隐性语言向表达性语言的转化。

第三,语言表达不是一种单向能力,本质上取决于思维情感是否清晰。如果你真正想明白了一件事情,你一定会有方法用语言把它表述出来。如果你觉得你表达有困难,多半还是因为你没有把这件事情理解透彻。有些销售人员对产品背后的价值表达不清楚,不是因为他不知道这个产品是什么,而是还未理解透彻。如果无法表达,思考的意义也会大打折扣。

怎么邀约客户,要抓住客户心智,需要“能说”“会道”“善做”三管齐下-百度竞价优化_微商推广_今日头条自媒体_新媒体运营_剑谦网络

全面提高表达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吃透思维导图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机制。思维导图不仅有利于我们整理思维,还可以使我们整理信息以及理解信息的工作机制更加清晰。

第二,通过多练多积累来训练表达能力。拥有好的语感,需要平时多听、多读。同时还要训练自己的语言面貌和发言能力,说话时将注意力放在内容的组织和思想的整理上,而不是单纯的发声吐字。另外,有意识地多积累高效的表达句式、逻辑句式,或者其他的语言表达的微观套路,日积月累地建立自己的表达能力。

第三,善于运用专用的词汇、关键词。抓住要点,对我们表达一些特定内容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聆听:你能听,会“听”吗?

古希腊有句谚语,聪明的人借助经验说话,而更聪明的人根据经验不说话。西方还有一句著名的格言:雄辩是银,沉默是金。中国人则流传着“言多必失”“讷于言而敏于行”等警示名句。这不约而同给予我们思考和指引——不说也是一种沟通,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自己到底是要说还是不说,要多说还是少说。

不说其实就是聆听,而有效倾听是用心去聆听对方的谈话,不仅要听,更要听得懂、听得清。但是,人们往往会更关注如何成为更好的表达者,而不是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倾听者。改善沟通交流效率最直接的方式是学习如何有效地去倾听。

有效聆听有七个误区和三个技巧。

误区一:我知道。

“我知道”意味着说话者真正讲完之前,你已经知道他所要表达的,你会毫无耐心地打断他,甚至直接替他讲完接下来要说的话,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打断别人。本质上,你认为他说的没有价值,而表达对说话者的尊重才是良好倾听的关键要素。

误区二:将讨论当作辩论。

有些人会认为同意说话者的观点是软弱的表现,他们强迫性地去质疑说话者的每一个观点,即便他们内心是赞同的。讨论于是变成了一场辩论,甚至是演变成一场比赛。将讨论当作竞赛是成为良好倾听者最严重的阻碍之一。因为它严重地限制了倾听者拓展视野,也会打击说话者的表达优越感,造成不好的用户体验。

误区三:别有动机。

任何隐藏的动机都会减少倾听的有效性。一个人心里有事,就不能在倾听的时候投入全部注意力。心理学家指出,人们可以理解比讲话速度快2到3倍的话语,这意味着倾听者在聆听的时候有额外的思维能力思考其他问题,别有动机的倾听者会利用额外的时间思考下一步动作结果,导致错失很多良机。

误区四:词汇过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愉悦区和敏感区,有些词语和表达方式可能在无意间激起聆听者的反应,也就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对于倾听者而言,词汇过敏也是一种障碍,具体到每个人反应不同,有的可能是情绪上的波动,有的则是不欢而散。

误区五:迷信语言。

即对语言准确性的盲目信任。语言是一个猜谜游戏,说话者和倾听者利用语言预测对方所想。词语对每个人产生独特的影响,这些差异可能是细微的,但积沙成丘也能导致误解。

误区六:只见树木或者只见森林。

说话者中有两类特殊的人。一类是只见树木的人,偏向具象解释,往往通过简单的命名或者无序描述特征解释某个复杂的情景,缺少深度和逻辑性;另一类,只见森林的人,逻辑性强,理论体系强大,解释复杂情景时,习惯先给出总结、抽象的观点,由于概念模棱两可或过于抽象,让倾听者云里雾里。我们应尽量做好准备,减少因这两类说话者所使用的语言对我们造成的困扰。

误区七:过于分散或过于集中。

解释复杂情景时,不同的说话者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有些说话者,偏重事物之间的不同点,被称为分散者;另外一些说话者则倾向于发现事物间的共性,被称为集中者。说话者和倾听者越处在分散集中连续的两端,两个人之间的交流链就越长。

偏好分散风格的倾听者,往往不同意说话者在细微、局部的语意或观点,也会无意地表现出并不完全认同说话者的表述。同理,一个偏好集中风格的倾听者可能会忽略观点间的重要差异,导致误解。

为确保交流的质量,倾听者比说话者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的技巧着手:

第一,不要表演,要沉默。

不要去抢话,更不要打断对方表达自己的建议,要学会沉默倾听,保持一定的目光接触,点头附和,并且跟随对方的情绪有一定的表情变化。沉默是为了给对方充分表达的机会,从而更有机会深入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收集足量的信息,为后续沟通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不要辩论,要讨论。

沟通不是谈判也不是比赛,不要与对方辩论,而是适当地展开讨论。适当根据对方提出的话题进行延展探讨,释放你的好奇心,把你的疑点提出来,让客户分享背后的缘由和逻辑。禁止使用“你应该”“你需要”“绝对”等命令式的词语,避免情绪化地表达自我。

第三,不要总结,要结果。

不要着急下结论,要得出大家理解一致的结果。多使用对方的原词,复述给对方,给对方“我懂的”的共鸣。对方结束后,学会用关键词进行适当地概括,譬如:“概括起来,您刚才说的是这样,对吗?”共鸣越多,你就越是行走的“知音”,越容易获得对方的好感。

赞美:你“赞”完,客户“美”了吗?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这样解读赞美,“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和尊重。”期望被赞美是人内心深处的基本愿望,同时,赞美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能够迅速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要成为一名卓越的销售人,必须认识到赞美的强大力量——看似微不足道,实则能够改变局势,它甚至可以影响和决定结果走向。

作为销售技术之一,赞美需要坚持三个原则:

第一,镜像原则。

赞美是双方的情感体验,包括对方的感受和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要发自内心,不带感情的赞美往往会让人产生虚假或者牵强之感。

饱含情感体验的赞美,既能促进互动,又能表达出自我感受,让对方感受你的真诚关怀。赞美的过程也是给自己照镜子,通过赞美别人认清自己。当你去赞美别人时,对别人是嘉许,对自己更是鼓励。

第二,点到为止原则。

哲学家培根说,即使是真诚的赞美,也必须恰如其分。赞美别人,要具体、确切,避免空泛含糊。赞美越具体、明确,就越让人觉得真诚、贴切,有效性就越高。

比如要赞美一个女人的容貌,与其说真漂亮,不如形容:你的眼睛很迷人。缺乏细节的赞美会让人产生“我到底哪里漂亮,哪里好看”的疑惑,导致赞美的虚假感。同时,如果过于夸张,会失去赞美的效果,有画蛇添足之感了。所以,点到为止即可。

第三,谋定而后动原则。

最成功的赞美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对于被赞美者,最渴望被赞美的往往不是众所周知的那部分,而是鲜为人知的那部分。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子,容貌好众所周知,你再夸她貌美如花她已经习以为常,相反,如果她写得一手好字,你敏锐捕捉到并说出来,你就是慧眼识珠,她会对你瞬间产生好感。当然,赞美也要有根有据。如果言不由衷或者言过其实,对方就会怀疑赞美的真实目的,所以我们赞美时需要等到判断清楚后再出手。同时,赞美要善于把握时机,一旦发现对方的闪光点,应及时称赞。

恰如其分的赞美应用到现实中是推拉式赞美。

所有的赞美成效最终导向两类感受,一类是满足感,一类是自尊感。基于对方优势基础上的赞美,往往是对方渴望被发现的长处,给予了对方最大尺度上的满足感。基于对方的短板或者劣势基础之上的赞美,是对方渴望被认可、肯定的部分,能够给予对方自尊感。

第一类更像是表扬,是“推拉式”里的“推”,第二类更像是鼓励,是“推拉式”里面的“拉”。推拉式赞美理论本质上是针对不同客户特质类型所采取的不同策略。对期望满足感的客户,要懂得将对方的显现优点“推”出来,对有自尊感的客户要懂得发掘对方的优点。

推拉式赞美理论在销售现场的实际应用有以下四个:

针对孔雀型客户,这类客户更喜欢和适合被表扬,赞美的策略是“推”他一把,如同抬轿,抬得越高,客户越喜欢。赞美的切入点是围绕对方外在比较显著的特点、优点,比如对外形、穿着进行赞美。

针对猫头鹰型客户,此类客户更偏向于被鼓励,他们偏重理性,往往对自己的某些优势、优点看得不够通透,我们的赞美策略是“拉”他一把,释放他的优点。切入点是对方不够显著但独特的优点。

针对老虎型客户,这类客户既不喜欢纯粹的表扬,对单一的鼓励也不感冒,他们自信强大,不需要表扬和肯定都信心满满。最佳策略就是“推”“拉”并用,且要干净利落,切勿拖泥带水。

针对无尾熊型客户。这类客户可“推”可“拉”,他们不挑剔,我们可用的赞美方式也多。

世间万物遵循吸引力法则,语言也是能量。不妨让赞美成为你的习惯。

提问:你能“提”,会“问”吗?

大部分人不会拒绝一个睿智的提问者,渴望表达自己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而提问者恰好满足人的这一基本需要,双方在一问一答间达成了外在的和睦。

此外,提问也能实现内在的和谐。文学大师博尔赫斯博览群书,他却这样说:“我能留给人们的只有疑问,因为和寻找答案相比,寻找问题似乎更有趣。因为答案通向的是已知的结果,而提问指引你找到的也许是未知的宝藏!”提问时我们亦在观照自己的内心,时刻自问得失因果,不断完善人生。

一位基督徒问神父:“我在祈祷的时候可以抽烟吗?”“当然不行,这是对主的不敬,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阿门!”另外一个信徒问:“神父啊,我在抽烟的时候可以祈祷吗?”那神父非常欣慰地回答:“当然可以,你不愧是主的好仆人!”可见不是所有的提问都有营养,提问也要有的放矢,做到有效提问。

有效的提问能助你走出人生困境,突破销售困境。

在销售中,提问既是最佳的沟通方式,也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不同的场景,基于不同的目的,都有不同的提问方式。如果方式错了,非但达不到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销售中有“345销售提问法”。“3”指的是提问的3种类型或问题的类型,“4”是4大问题,“5”是5个为什么。

三大提问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封闭式提问,主要针对长时间空泛讨论,没有实质进展的情况,可以有效聚焦问题。

典型的问题是“是非问题”,问题要尽量具体,被提问的人只能回答是或者不是,或者在A和B之间做选择,适用于追问结果或者得到明确的答案。譬如客户选择产品时可以提问:“您认为这两款产品哪一个更能解决您的问题呢?”

再比如,当沟通陷入无限循环的僵局时,可以通过封闭式提问把讨论的核心拉回关键问题上,避免跑题。如:“李总,我可以认为您的关注点是价格和效果吗?”此时,封闭式提问的核心能够提高效率。同样,约客户见面和客户催款时也可以问:“看您这周一和周五哪一天更加方便呢?”通过提问,给出有限选择,可以帮助我们得出明确答案。

开放式提问,主要用于满足喜欢和善于表达的人,目的是让对方尽情表达。

《人性的弱点》中讲到,卡耐基曾经和一个企业家聊了两个小时,只抛出了两三个开放式问题:您当时是怎么开始的?当时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又是怎么想的?有哪些困难让你成长呢?企业家滔滔不绝讲了两个小时。事后他向卡耐基的上司称赞,你的这位员工非常会聊天,我很喜欢。

开放式提问既能获得有效信息,又能获得对方好感,一箭双雕。譬如与客户初次见面,我们可以说:“李总,作为行业翘楚和成功企业家,我很好奇,您创业时期的至暗时刻是什么?您又是如何渡过的呢?”这样提问,对方打开话匣后恐怕四个小时都止不住。

引导式提问,通过引导式的问题设计,深入了解客户真实的想法以及需求,进而推进销售进程。

引导式提问一般偏向于激发思考,往往采用引导加追问的组合形式。销售中,引导式问题需要环环相扣,一步步将客户带入预设情境中。

以卖手机为例,我们先提问:“李总,您对自己手机的哪一个功能最满意?”如果对方回答拍照功能,我们可以接着说:“我也这么认为。那么您最不满意的或者想给厂家反馈的意见是什么?”对方可能回答操作系统不太灵光,你就可以借机说:“嗯,我完全赞同。幸运的是我们家的这部手机操作系统已经非常完善。”

四个问题的设计,包含背景问题、难点问题、暗示问题和需求效益问题。这四类问题可以增强客户的意愿,是一个完整的发掘用户需求的过程。每一类问题对应的不是一个提问,而是连续多个。

五个为什么,主要用于处理异议。

客户信心不足,你可以说:“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在用我们的系统?”

客户讨价还价对价格有异议,你可以说:“为什么我们只收4%的服务费?”

客户担心效果,你可以说:“为什么我们一年时间能做到千万级用户?”

客户担心质量,你可以说:“为什么我们连续三年能够做到行业退货率最低?”

当客户担心服务,你可以说:“为什么我是公司第一个进入百万销售俱乐部的成员呢?”

“为什么式”提问的逻辑是:不必正面处理客户的异议,通过提问让客户自己思考,理顺逻辑,问题迎刃而解,客户也茅塞顿开。

没有问题的客户不是好客户,有问题的销售才是好销售,这才是销售的朴素真理。

动作:你的“动”,会“作”吗?

身体语言是指非词语性的身体符号,简称体语。通过体语实现的沟通为体语沟通,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外貌、身体间的空间距离等等。

身体语言能够帮助我们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以丰富的动作和表情,完善表达的内容,而客户也通过我们的身体语言加深内容的理解。同时,非凡的谈吐和优雅的仪表,也是博取客户好感的加分项。此外,我们也能通过客户的身体语言,读懂他们的内心。

常见身体语言有13种:

第一种,双腿交叉通常意味着抵触或不甚认同。

这在销售过程中不是一个好的征兆。心理学分析,双腿交叉意味着一个人在精神情感和身体上是自我封闭的,意味着他们可能不愿意在沟通中让步。

第二,摊开手掌是表现诚实的传统方式。

西方人在法庭上发誓讲真话时,会把一只手放在宗教经文上,然后另外一手在空中举起,手掌面对说话对象,这是真理、诚实、忠诚的体现。

第三,眼角没有皱纹的笑容可能是假笑。

如果有人试图表现开心,但并不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很少能见笑纹,也往往笑不露齿。

第四,挑眉毛往往是感到不舒服的信号。

担心、惊讶或者恐惧等负面情绪总会让人挑起眉毛。

第五,如果对方模仿你的肢体动作,说明他很欣赏你,沟通会很顺利。

两个人相处愉悦,会模仿对方的姿势和动作。比如甜蜜的恋人约会时,会做出同样的手势。

第六,如果有人和你对视太久,他可能在撒谎。

有专家指出,为了避免看起来躲躲闪闪的样子,有些说谎者会故意把眼神接触拖得长久,以至于让人感到不适。

第七,一系列连贯性的肢体语言动作表示有好感。

传递好感不是凭借单一信号,而是一系列的肢体语言。比如在两人对视后,对方眼神微微向下瞥,摆弄了一下头发,然后微微抬头看着你。这时说明他可能对你有好感。

第八,不停摸脸或者搓手,说明他可能有些紧张。

焦虑最常见的表现是摸脸、搓手,当你感到不适,这两种行为都能安抚情绪。

第九,抖腿是内心不安的表现。

抖腿往往传递内心不安的信号,而腿部是人体最庞大的肢体部位,当腿部有所动作,很难不让人注意到。

第十,浅浅一笑,对方表示好感。

如果对方浅浅一笑,是不由自主表示好感的表现。

第十一,一半的面部表情比另外一半明显,这可能不是真实的情绪。

大部分的表达情绪的面部是对称的,只要出现不对称,可能不是真实的情绪。

第十二,豪放的姿势意味着权力的成就感。

如果一个人松弛地向后靠,他们可能感觉自己内心很强大,胜券在握。

第十三,耸肩是表示困惑的通用肢体信号。

这个动作传达了他不知道,或者不明白你的语意。

我们除了分辨13种身体语言,还要擅长使用六种表情和姿态的语言,分别是:

第一,眼睛传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研究表明,交谈时,目光接触对方脸部的时间占全部谈话时间的最佳比例是30%到60%。假如超过了界限,就会让对方觉得你对他本人的兴趣要远远高于对内容的兴趣。反之,又会让对方觉得你只关注谈话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对方的感受。

同时,倘若你在交谈中眼神闪烁不定,就会让对方感觉你情绪不稳定,或者不够诚实。倘若在交谈过程当中不愿与对方目光交流,对方会认为你试图在撒谎、掩盖某些内容,或者缺乏自信。

因此,在交谈时要敢于并善于同别人进行目光接触,这不仅是礼貌,更是帮助交谈双方维持联系的纽带。

第二,表情入话。

表情要表达情意,面部表情与说话内容的密切配合,可以准确地传情达意,让对方一目了然。常见的表情含义有:点头表示认同,摇头表示否定,昂首表示骄傲,低头表示屈服,撇嘴表示蔑视,嘴角上扬表示愉快。

第三,坐姿恰当。

如果你喜欢一个人,身体往往会朝他倾斜。当对一个人的话感兴趣时,身体会向前倾,双腿稍微向后退缩。我们与客户沟通时应平坐,可在坐姿上稍稍前倾,不要斜靠着椅子、盘腿,或者把手臂搁在椅背上。

第四,距离得当。

销售沟通最佳距离是1.3到2.5米之间,在听觉和视觉上均符合人体工程学和视觉美学。过近容易造成视觉压力,声音尺度不宜调控,过远容易产生疏离感。通常情况下,一张桌子的距离刚刚好。

第五,举手自如。

不少人沟通时手无处安放,最好的办法是忘掉它,让它跟着感觉走。如果想在沟通中配合使用手势,以下有三种常用的手势:

第一种十指交叉,指尖对指尖,国际通用。这是极好的交谈的肢体语言姿势,意为了解,表达自信,有利于融洽交谈氛围。

第二种手向上扬,是极具个性的肢体动作,表示有号召力、鼓舞或者赞同,单手双手皆可。

第三种手握拳,表示力量,比如与客户谈到最后时刻,为了给客户信心,倡议“我们合作吧!我们一定会成功的!”可以手握拳头。

第六,腿部有礼。

无论坐站,腿往往会有三种姿势:两腿分开、两腿并拢和两腿交叉。

两腿分开属于开放型的姿势,表示稳定、自信,并且有接受对方的倾向;两腿并拢会给人刻板、严肃的印象;而两腿交叉属于防御性的姿势,往往是害羞,没有自信或者比较散漫的表现,不宜使用,尤其二郎腿,更是禁忌,女性更要回避。

本文链接:https://www.woshiqian.com/post/209225.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赞助本站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