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人”?
应该是我们很多人在职场、社交、生活中的一个既困惑也好奇的“痛点”问题,今天我们就这个话题深入讨论讨论。
如何识人?就是如何深度认知、辨识、透析一个人的外在行为表象和内在价值观本质。我们讨论“识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简单将人分门别类加以归类区别,而是与大家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或职场上学会观察分析人的行为与语言,辨析把握人的性格个性、心理、价值取向的规律。
你只有真正学会了精准深入“识人”,你才有可能更主动性准确地设计好与某一个人沟通、交流、交往方式与感觉的拿捏尺度。从而避免与人交往时行为不合拍、说话不对茬、喜怒摸不准的尴尬境地。
要想“识人”,你就必须先接受认知,一个社会化人性的本质:这个世界但凡你眼睛能看见的“人”基本上都是“假”的,都是经过对方常年被刻意、无意或强或弱包装打造伪装出来的“美好”表象状态而已。
你觉得匪夷所思吗?你不愿相信吗?但确是最残酷最真实的现实社会与人性本质。
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伪装”就是绝大部分女孩子都会渴望被人欣赏、被人认可而精心装扮自己。这种为了让自己更漂亮更有魅力行为是不是一种伪装呢?精心装扮后的她是否已经真实改变了你对于她的某种认知了呢?亦或经过外表美化后的她是否与她原有的内在相统一协调呢?是否会干扰到你的认知判断?
除了日常生活工作中无处不在的外在表象视觉形象“装扮”,行为举止、性格个性、语言表达、内在感觉、魅力气质难道就不能“刻意装扮”了吗?同样可以,只是难度系数更大一点而已,不然就没有职业演员这个行业存在了。我们主动选择被无数影视剧中“真实”且“感人”的故事与人物所欺骗所感染,不就是我们日常精神文化娱乐消遣最重要的元素吗。
所以我们说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完完全全没有经过伪装装扮的“真实”人,以纯天然纯自然的形态面貌呈现在社会上。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把自己装扮的更加美好,亦或更加精心打造自己完美的人设。差别只是在于伪装层有多厚、伪装性有多强、伪装技巧有多高超、伪装状态有多娴熟自然而已。
我们理解接受了“识人”最本质认知的“伪装”这个“道”后,下面就可以很自然轻松的理解“伪装”的“术”了。那就是外在形象、行为、言语、表达的伪装“术”了。
最明显和最容易识别的就是符号化识别、文化属性识别,比如“个性化符号标签”就是很多人最喜欢的手段和方式方法。很多文化人、艺术家很喜欢标新立异玩个性化符号标签,留各式能强烈吸引人注目的发型、胡子、奇异另类的服装。
为什么?本质就是他想给你留下认知他时能属于他的特殊认知记忆符号。他希望让你接收到他很有“自我个性”生命个体性认知信息符号,同时他也希望你清晰准确记忆他是艺术家的文化属性社会人群归类,是其他社会人群层次不一样的文化属性。所以他才有意无意这么打扮,这么说话。很多这一类的人甚至非常精心设计自己的行为方式、语言方式、思维气质乃至价值观表达形式。
有没有错?这不是什么对错的问题、好坏的问题,就是我们认知世界、认识社会的一种基本技能而已。只是很多人天天都在伪装自己而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伪装自己,当然就不能识别识破别人的伪装了。
现实世界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给自己做很多主观的概念化设计,就是为了给人留下某种自己想刻意强化出来的感觉、印象、认识、记忆,从而传递、释放自己所希望传递出来的信息信号,这也就是我们在打造自己“人设”的根本。至于在职场、在商场、在官场、在情场、在社交场上更复杂、更高级、更巧妙、更自然娴熟的“人设”,就是不同场态、不同利益、不同目的的组合式应用而已。
再者,作为个体的人是一定要在更加宽泛、丰富、复杂的多元性社会中寻找到自己社会文化属性类别归属的。比如从事体育的人、从事文化艺术的人、从事商业的人、从事娱乐业的人,你可以很轻松就通过他们的服装穿着打扮就把他们的职业、性格、审美、喜好假以区别归类。为什么他们每一个这么独特个性自我的个体,居然会很轻松的被精准区别归类了呢?是什么内在的根本原因导致这些彼此完全不认识的人,在外在形象识别符号上居然会这么巧合精准向各自文化属性相同的群类靠拢?想明白这个问题,就可以很自然在理解前面讨论的“个体”识别符号后,又自然理解接受了“群体”类别归属的文化属性识别符号。
说明白了个体识别、群体识别,再理解各自“度”的识别就很轻松了。我们先开个玩笑:
职场一个新入职的年轻员工第一天到新公司工作,为了让同一个文化属性群体类别的同事们强烈的认知记住自己。结果把自己衣着打扮气质气势打造的比老板还有老板气派,一身衣服没有多少钱,内在行为举止气质也都可以大胆设计设计。但是,你会发现他会得到什么样的“被认识”?不但所有新同事会像看怪物一样的看待他冷嘲热讽他,新老板一定会觉得他很异类很不懂规矩,把他叫到小屋好好“教育教育”。第二天,这个小伙子就一定会很自然完美地融入到了“新团队”中,不然他也会很快“被出局”打包回家了。
问题出在哪里了?他想让别人强烈认知自己这个“个体”没有错,这个文化属性的社会类别归属也没有错,错,只是错在了“装扮伪装”的“度”没有拿捏好,适得其反给自己惹了不必要的麻烦。
这么强烈夸张错误的“伪装包裹”案例,我们正常情况下都会一眼“识别”出来问题所在。但是,我们逆向思维反推一下这个例证,如果这个年轻人他“伪装包裹”的“度”拿捏的特别完美自然合理,你还能不能一眼就“识别”出来他的个人伪装、群体类别伪装、量化程度伪装?
学习了“识”的基本原理,我们再交流交流一些非常老辣“伪装”规律。“伪装”达到非常娴熟老道的境界状态时,也会出现更高级的“返璞归真”“大智若愚”的技巧和状态。比如职场上、官场上很多老江湖老狐狸式的角色,会对自己的基层员工和下属为人处事说话都特别随和谦和平易近人。千万不要认为那就是他的真我,那只是你的对错对他利益层级太不构成影响了,他开始了伪装“伪装”的技巧而已。如果你是他的直管下属,你再试试看?你对他的工作目标要求不达标或挑衅对抗,你再看看他是不是分分钟说翻脸就翻脸?
所以,在研究人、识别人的训练中,你所面对接触的每一个人都会在不同的环境和利益场态中“包装伪装”自己,就看你“识别”穿透他们的辨析力能穿透多少层去观察?能不能精准深入分析剖析准确?有时你甚至会发现,有的人故意把自己的一些缺点暴露出来,诱导你在识别他时发生偏离,这就到了“伪装”与“识别”短兵相交彼此互动的时候了。如果你轻易相信了他向你释放“缺点暴露”信号:你看哦,我没有伪装,我很真诚,那你是不是也应该很真诚?这就说明你碰到了伪装高手,他已经发现了你在可以识别他而向你回应信息。这是更高级的伪装技巧,你接不接招,能不能招招看透?直接决定了谁会陷入谁的局里面去。
以上我们讨论了“识人”的目标对象的个体符号伪装、类别归属伪装、多元化形式伪装、伪装与识别的互动角力……我们日常看人“识”人就有了一个认知的大方向。剩下的就是好好耐心精心历练磨练自己的火眼金睛了。
“识”人,大体无外乎三类:外在形象、行为举止、语言表达;内在心理气质、思维方式;价值观认知。
“识人”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还是职场官场商务领域,只要是与人打交往交道,都是十分重要也十分有趣高级技能和生存能力
术业有专攻,这个社会人人都在装扮美化包裹伪装自己,人人也都渴望轻松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时时刻刻能清透看人识人。初级的伪装自己很容易,初级的识人也很容易。任何事物都有高、中、低级,识人的技巧和能力、手法、方法也是丰富而多元,有视觉识别、有行为识别、有语言识别、有心理识别、有文化识别、有价值观识别,甚至有故意刺探识别、误导识别、钓鱼识别、反识别识别……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识”人之路,永远都是路漫漫其修远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