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续分享了几本社群运营和微信引流的电子书,一碗梁粉社群自媒体接到了不少反馈,以下为几点碎片化的思考,供你参考。
引流电子书里提了这么多方法,到底哪个最好?
【一碗梁粉】:就像你年轻时候搭讪过的姑娘,能成功的有几个?
但是这不妨碍你继续撩,不是吗?
渠道好比姑娘,你们得互相看对眼才行。
撩得多了,总能找到瞎了眼的姑娘。
引流也是这个道理,这本电子书起码提了二三十种app,社区的平台,图片文字视频的组合加起来一百来样,你试了几样?
关于引流,我的观点:
1.引流与渠道之间的关系,完全符合二八定律,即80%的流量来自于20%的渠道。
你要做的就是反复试探,找到这20%,然后用80%的精力深挖。
其他的渠道也别放弃,常常能带来长尾流量。
这不是理论,这是我的实践。
2.无论平台怎么进化,优质内容始终是获取流量的最佳方式,没有之一。
载体消亡,内容永生。长期,稳定地,提供有价值内容是获取流量的不二法门。
打个比方,论语可以印在竹简上,可以印在纸上,也可以放在你的Kindle里。
所以,除了群裂变,也好好打磨一下你的内容吧。
这不是道理,这是我的实践。
参考阅读:《三字经》《新华字典》
3.引流的增长可能会有一个阈值,即当粉丝突破一定数值时,会出现爆发性增长。
所以在到达这个值之前,千万别放弃。
好比你的内容就是一个产品,在一部分人群(小众市场)接受并愿意主动传播出去之前,需要时间累积。
埃弗雷特·罗杰斯(E.M.Rogers)“创新扩散曲线”
创新的扩散总是一开始比较慢,然后当采用者达到一定数量(即“临界数量”)后,扩散过程突然加快(即起飞阶段take-off),这个过程一直延续,直到系统中有可能采纳创新的人大部分都已采纳创新,到达饱和点,扩散速度又逐渐放慢,采纳创新者的数量随时间而呈现出S形的变化轨迹。
这不是鸡汤,这是我的实践。
参考书目: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引爆点: The Tipping Point:How Little Things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
埃弗雷特·罗杰斯《创新的扩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
4.接第3点,各种群裂变的渠道非常流行,日增几十万粉丝的神话比比皆是。
但一碗梁粉认为最困难的其实是在后面:如何运营这些爆发性增长出来的用户。
当你的产品和服务不够好的时候,这几十万用户对你的产品口碑是毁灭性的打击。
或者说,如果你没有持续的卖点和价值吸引这些用户留存下来,那你只能等着用户慢慢流失的命运。
看看足记,魔漫相机这类现象级流行的app的衰减曲线。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在乎,如果你能尽早变现,或者找到接盘侠,那当我没说。
这不是说教,这是他们的实践。
参考阅读:《电子书更新:新增4个微信引流技巧,2个社群营销案例》(点此链接)
各种暴力引流的方式有用吗?例如站街,群控,附近的人等
【一碗梁粉】:当然有用,不然你看到各种蹭热点薅平台羊毛的这么多,赚的盆满钵满。
这里没有价值观的评判,有效的,能生存下来就是最好的,在这点上我创业之后感悟更深。
我做的引流电子书也有网 z u a n 的各种内容,是奇技淫巧吗?
目的决定手段, 手段服从于目的,刀可以杀人,也可以切菜。
只要目的不是坑蒙拐骗偷,who care ?
但于我而言,更倾向于能长期沉淀的,能形成积累的,就像一碗梁粉每天写文章。
只有能带来时间复利的方式才是最长久的方式,而互联网是复利的加速器。
为什么一定要建社群?为什么?为什么?
【一碗梁粉】:先看这个故事:
100多年前,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先生到处跑去问客户:“您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更好的交通工具?”几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是:“我要一匹更快的马”。
很多人听到这个答案,于是立马跑到马场去选马配种,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但是福特先生却没有立马往马场跑,而是接着往下问。
福特:“你为什么需要一匹更快的马?” 客户:“因为可以跑得更快!”
福特:“你为什么需要跑得更快?” 客户:“因为这样我就可以更早的到达目的地。”
福特:“所以,你要一匹更快的马的真正用意是?” 客户:“用更短的时间、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于是,福特并没有往马场跑去,而是选择了制造汽车去满足客户的需求。
用户运营的手段千万种,不用吊死在社群这棵树上。
再说了,没有社群之前,大家就不用运营用户了?
还是上面那句话:目的决定手段, 手段服从于目的。
【一碗梁粉】:当然。
这就好比西游记里"我且叫你一声,你敢应我么?"
“可怕你叫上千声,我就答应你万声!”
你们这么大声,费电,费流量,我答应便是了 :-)
本周,择良辰吉日,夜观天象后,在小密圈开圈。
一碗梁粉卖凉粉吗?
【一碗梁粉】:自媒体做不下去了,会考虑。当然,也有可能会去喊麦。
今天文章写得好快,给自己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