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中不免产生农作物的秸秆,群众也会图方便,一把火点了即可,在秸秆禁烧令下,文山市坚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引进企业“变废为宝”,秸秆不仅走上了变废为宝的人生旅程,还可助农增收一笔。
5月16日早上,在文山市追栗街镇一秸秆回收点内堆满了秸秆、玉米芯、树皮等,周边群众还在陆续前来售卖。追栗街镇科麻栗村村民张登明告诉记者,他种植有20亩地的玉米,每年都会产生不少玉米秆和玉米芯,当得知就在家旁边的公司回收时,便第一时间拿过来卖,当场卖当场就能拿到钱。“一吨卖350元,一共卖了10多吨了,主要卖的就是玉米芯和玉米秆。”张登明说。
像张登明一样的村民还有很多,张登明的同村村民李自林也在当天用牛车运了满车堆放已久的竹竿过来卖。和张登明不同,他家里没有那么多庄稼地,家里之前种了一些三七,现在73岁的他也干不了太多的体力活,索性就把剩余的材料统统拉来卖了。这样的“小生意”他也已经做了近半年,虽然挣的钱不多,但是这也足够维持他的日常生计。“我今天运了这一转还要去运一转,这个是我用来栽三七的,放了5、6年了,我说现在不种三七了就运来卖给他了,玉米秆、玉米芯、烟秆我有的都拿来卖给他,总的卖了8000多元了。”李自林说。
这些对于农民来说丢无可丢,用不可用的原材料,之所以能够变为现钱,还是得益于文山浩源木业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主要是利用当地农户丢弃的秸秆、稻草、稻壳、花生壳、玉米芯、油茶壳、棉籽壳以及“三剩物”,经过加工生产,形成环保生物燃料颗粒、有机肥、种植人工菌肥料、饲料等。目前收购干、湿废料价格每吨分别是300至400元、150至200元,若较远的地方有10吨以上的量可上门收购,只需每吨除去30至50元的运费即可。截至目前已对外收购1万吨左右,支出费用达400万元。
文山浩源木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查以领介绍:“目前处于料子欠缺状态,日产100吨燃料的颗粒机目前只能生产到80吨,所以现在我们在跟其他专门在收废料的人合作收购,另外广南、平远街、砚山乃至广西等地均去收购,没有车的我们自己去运,每天都有3辆车在外面收购,所以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卖一些废料给我们,满足我们的生产所需。”
目前,文山市秸秆产生量约23万吨,秸秆可收集资源量约20万吨,利用量约19吨,其中主要体现在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利用以及秸秆直接还田等方面。除引进公司“变废为宝”外,文山市目前多个乡镇已初步建立了秸秆收储点,收购秸秆用于食用菌和山药种植基料、养殖场养牛的饲料等,有效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坚决打赢生态环境保卫战。
记者:张麟 文:王采霞
编辑:刘梅
制作:张振飞
责编:徐仕桓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