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原标题:用“服务”撬动“制造”,陕鼓变“卖奶牛”为“牵着奶牛卖牛奶”(引题)
现代服务型制造让传统企业绽放新颜(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毛浓曦 通讯员 祝盼
阅读提示
老牌制造企业陕鼓通过多轮转型,加速跳出传统制造产业模式,向运营服务模式转变。制造与服务融合,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市场竞争力。近6年,陕鼓主要经营指标均呈两位数、三位数同比增长,人均主要指标接近或超过国际标杆企业。
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是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产业融合化发展进一步提速,服务型制造创新不断,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日前,一个年产56万吨稀硝酸的项目在云南曲靖正式开工。作为当地打造全国重要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的重大工程,该项目吸引了行业众多知名企业和设计院,竞争激烈。最终,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鼓)凭借其为项目量身定制的产业链全流程系统解决方案胜出。
“这得益于我们的核心优势,能为客户提供集设备、服务、运营等七大增值服务为一体的‘1+7’智慧绿色系统解决方案和系统服务。”陕鼓董事长李宏安表示,“这正是陕鼓深化服务型制造转型成果的一个缩影。服务型制造要为客户找产品,而不是为产品找客户。”
从传统制造迈向服务型制造
1968年,在中国西部陕西临潼的一个荒滩上,陕鼓建厂。如今,这家已有55年历史的老牌企业,正通过发力服务型制造转型绽放新颜。
今年6月,国家能源集团泰州电厂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项目完成满负荷试运行,这个亚洲最大的火电CCUS项目正式投产。
针对该项目,陕鼓利用其现代产业链优势,以“1+7”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为核心,深入分析工艺流程,从提升二氧化碳捕集率、零泄漏、气液分离等方面系统考虑,为用户量身定制了节能、高效的系统解决方案,其全产业链式服务也得到用户的认可。
“陕鼓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型制造转型的过程就是‘双链融合’的过程。创新使产业链更高端、更长、更新;同时,在不断拓展延伸的产业链上,陕鼓围绕每一个细分产业持续迭代创新,形成更新的创新链,从而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由小变大,生生不息。”李宏安表示。
过去,陕鼓一直以单一的透平设备制造为核心。进入2000年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用户对功能和系统方案的需求变化,倒逼企业跳出传统制造,走转型升级之路。
由此,陕鼓开始了第一次转型,“以设备为圆心进行同心圆放大”,尝试向工程总包、运营服务等方向迈进。2016年,陕鼓开启第二轮转型,“以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为圆心”,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匹配最优势的资源发展高附加值业务和环节,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
在发力转型扩大发展半径的同时,陕鼓持续投入创新,每年服务制造研发总投入达销售收入的10%以上,同时出台了《科技创新项目和高级技术专家评聘管理办法》等多项激励政策,大力推进首台套科研成果连续3年净利润5%分享、“揭榜挂帅”、薪酬待遇技术人员倾斜等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动力。
变“卖奶牛”为“牵着奶牛卖牛奶”
近20年的转型实践中,陕鼓取消、弱化铸造、铆焊、油库等29种低附加值业务,新增、强化透平设备全生命周期系统服务和专业服务、工业园区、综合能源一体化的系统综合服务、设计院、产业增值链管理、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业务、数字化、金融等52种高附加值业务,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
如今,陕鼓单一的生产业务已变成了3类主要的服务模式。工程总包模式下组建工程公司和工程设计研究院,把陕鼓及上游企业生产的产品和“单一服务”有机串联整合,为用户形成完整EPC总包服务方案;工业服务模式中,推出能量转换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等;能源基础设施运营模式下,改变传统“卖奶牛”式的装备制造产业模式,实现向“牵着奶牛卖牛奶”的运营服务模式转变。
历经两轮转型,陕鼓通过持续聚焦所服务细分领域市场客户需求及需求变化,近6年主要经营指标均呈两位数、三位数同比增长,人均主要指标接近甚至超过国际标杆企业。
这样的转变还在继续。“近年来,陕鼓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助力产业升级,同时以‘链长制’为牵引,全力打造全球供应链创新体系、全球金融创新体系等,持续强化价值链‘链主’核心能力,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延链强链中蓄足发展‘活水’,呈现出先进制造业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良好态势。”陕鼓副总经理常虹说。
走智慧绿色转型之路
在秦岭支脉骊山脚下,坐落着一个装备制造与自然生态完美结合的“森林公园”,步入里面绿意盎然、鸟啼蝉鸣,充足的负氧离子犹如天然氧吧,这是陕鼓临潼厂区。
作为一个装备制造大厂,工业废气、废水、废热都是头号环境杀手,本应嘈杂、充满气味的生产厂区却变成了“森林公园”,这背后是陕鼓历经多年打造的能源综合高效利用神器——“能源互联岛”技术和智慧绿色方案。
2017年,陕鼓在该生产基地建成并投运了全球首个能源互联岛运营中心,将单一传统用能模式升级为太阳能、地热能、储能、生产余热、污水热等多种可再生能源技术耦合的综合能源。据统计,多年来陕鼓能量回收及输出的装机总功率为24.07GW,相当于一座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年减排二氧化碳1.56亿吨。
该综合能源满足了基地11万多平方米的业态供热、1万多平方米厂房制冷和压缩空气、电力、废水、垃圾处理等需求,也成功打造了全球行业万元产值能耗最低、排放最少的智慧绿色基地,项目更是荣获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如今,这一技术方案已被广泛应用于流程工业、智慧城市、军民融合等领域。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