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和你说,这一行挺赚钱。他的目的只有三个:一是,他想赚你的钱;二是,他想你帮他赚钱。三是,他既想赚你的钱,也想你帮他赚钱。
关于职业打假人,一直以来都有争议。
有人认为,他们监督了制假售假的行为,净化了市场。认为商家如果不是违法了,怎么会担心被打假人索要金钱?
有人认为,职业打假人并非真实的消费者,打着正义的旗号,干着龌龊的事情。也对职业打假人是否有助于净化市场,保持质疑的观点。
无论什么样的争论,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的“职业打假人”重点已经不在于售假制假,而是针对广告法之中的“抓小辫子”。(虽然也算是虚假宣传,看各人理解,此处不判断)
90%的开网店的,估计都不同程度有过与职业打假人交手的经历。
从事职业打假人的人数,究竟有多少?没有人知道。
但是从大量的职业打假人社群或者圈子里面获悉,这里面基本都是新老交替。有人离场,有小白进场。
而正因如此,这里面存在着一条暗黑的产业链。即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模式”。
师傅带徒弟,学费过千近万
类似微商模式,话术工具全套配备
网络上,随便搜索相关关键字,你会找到很多类似“职业打假人小白培训”的引流帖子。
与其他的“职业培训”引流方式类似:大多数包装职业打假的收入案例以及钱景,然后通过收取培训费,手把手带你入行。
从商家沟通话术、投诉流程、私了模式……等等一应俱全。这与微商模式,十分相似。
学费从一千几百到一两万不等,一般“资深打假人前辈”专门针对“小白新人”。目标群体:想搞快钱的年轻人。
疑似职业钱途无限,实际上收入分化明显
游走法律边缘,有人进去了,有人被打了
职业打假人的一年收入怎么样?业内人士透露,头部的收入千万级别、过百万的有不少。但普通的职业打假人,收入并不是传说中这么高。并直言:这一行越来越不好搞。
据了解,头部职业打假人,往往团队化操作,公司化运作。除了日常打假,更多是接受企业品牌的知识产权委托打假。例如:某奢侈品牌按年支付服务费,打假团队专门针对该奢侈品牌的假冒行为,收集相关线索,再交由品牌方。品牌方往往再自行采取方式打击。
而其他的中小职业打假人,虽然也存在着“家庭式作坊”、“师傅徒弟的团队模式”,但这一类职业打假人目前主要针对的是:网店里面的“广告法违规字眼”。
与职业头部打假团队相比,玩的更多是一种:概率生意。
为什么是一种概率生意?一位曾做过职业打假人的从业者透露,一般情况,职业打假人先网店购买产品(尤其新网店)。确认收货之后,然后再抓住商家描述之中存在“广告法违规”情况,举报至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再与商家沟通私了和解。索要的价格往往是购买产品的三倍或者五倍,当然是可以砍价的。一切看“商家态度”、“以少积多”。
商家一般听到举报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实防,怕麻烦、怕罚款金额太大。所以往往私了。
但是,并不是每一次都精准。随着商家法律意识的完善,再加上平台的治理方式变革(例如AI检测商品详情页是否有敏感字眼等等)。越来越多商家,已经很难被抓住小辫子。
其次,由于目前新一代的商家,接受的教育程度比以前要更高一点,往往只愿意接受正规渠道的处理方式。此前,那种怕事、怕麻烦的商家已经越来越少。综合起来,职业打假人的索要成本提高(虽然起诉成本很低,但是周期始终比私了麻烦,快钱无从谈起!)
换言之,这其实并不是一门好做的生意经。
亦有法律从业者认为,职业打假人,未来是否获得支持,存在极大变数。
一是,职业打假人往往团队化运作,是否是真正普通消费者,这一点存在争议;
二是,随着经营者法制意识的加强,商家从“私了”转向“正规渠道”,职业打假人的索赔成本有所增加。一旦进入法院,司法支持存在极大裁定变数。例如,商家如果只是轻微的情节或者职业打假人举证不充分,并一不定获得支持。另外,目前的经营环境,各地都以批评教育为主。行政处罚虽然与民事索赔并不冲突,但漫天要价(不合理的要求)并不被支持。
三是,职业打假人很轻易走向“网络黑社会化”,此前,有过多个地方的新闻显示,打假团队因为敲诈勒索,被处以法律惩罚的已经一批批的。
职业打假人,是一门生意,但并不一定是一门好的生意经。入局虽谨慎!职业打假,谁来打假“职业打假”?这可能是接下来的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