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培训师说,自己不喜欢讲公开课。
一方面,公开课需要专门设计,即使1小时的课程也要单独开发;另一方面,公开课没有直接的收入。
真是这样吗?未必。
来看两个例子:
【1】2021年初,我在某培训机构公开课讲“保险新营销”。
1小时的公开课,陆续带来了当年43家企业的培训邀约。三分之一的年度授课目标,直接搞定了!
【2】上个月,我在一位好朋友的群里做直播公开课,分享拆解技巧。当天课程21点结束,随后陆陆续续不断有学员报名学习:
你看,公开课的能量,远比你想象的要大!
那么,如何设计直播公开课?
这篇文章,分享给你一个“3-3-2-2”策划技巧:
30%:谈方法
30%:讲案例
20%:秀高度
20%:做答疑
30%:谈方法
“直播公开课”的本质是课程,因此,干货知识必不可少。你可以用30%的时间,讲清楚一个思路/一个技巧/一个工具/一个框架等。
这里要注意:千万不要拿出过于宏观的方法,彰显你自己的理论体系和高度;相反,你要给出拿来就用的方法,让大家现场掌握并应用。
怎么理解“过于宏观”和“拿来就用”?举个例子,假如你要讲1小时的《公文写作公开课》:
“公文包括5要素:标题、开头、正文......”讲不讲?
不讲,太宏观。“标题有3个原则:吸引注意、概括内容......”讲不讲?
不讲,不能拿来就用。“工作总结撰写框架:第一段回顾目标、第二段展示数据......”讲不讲?
可以讲,最好现场带大家完成总结初稿。“推荐一款写作工具、演示如何创作文章......”讲不讲?
可以讲,不过注意,不要推荐大家已经在用的国民级软件。
1小时直播课,30%的时间约20分钟。讲透一个方法,足矣。
此外,这个模块可以设计一个“钩子”——展示课程体系。
例如,告诉大家:“我的课程一共有7个锦囊,今天时间有限,我先分享了一个。后续如果有机会,我给大家展开讲讲。”
30%:讲案例
公开课要讲干货,但不要全讲干货。否则,60分钟纯知识灌输,会让课程变枯燥,最后学员一点也记不住。
因此,你需要再拿出30%的时间,讲案例。
讲什么案例?你可以挖掘挖掘,在自己过往经历或辅导学员过程中,是否有同时符合这三个条件的:
首先是“零基础”,你需要让学员知道,即使自己或企业的员工没有任何功底,也能学会你的课程。如:
“分享一个案例,那时我刚参加工作”;
"给大家讲一个我刚转行时的故事";
“这里要谈一个伙伴的例子,他是我的学员,当时还在上大学”;
......
其次是“好上手”,这里可以呼应前边的“30%:谈方法”,让大家看到你的方法不复杂,而且你有配套的工具,辅助大家快速上手。如:
“当时,我只是做好了一件事”;
“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我用三个步骤解决了”;
“这位伙伴来求助我,我就给了他一个表单”;
......
最后是“有成绩”,如:
“经过努力,我们当天销售额成功突破600万”;
“做完了三个沟通步骤,客户终于同意了签单”;
“按照表单梳理自己的选题并调整短视频内容,当天晚上他的内容点赞破万”;
......
20%:秀高度
学员对老师的需求,往往是“有高度、有落地”。完成以上两个30%,你的公开课能实现“有落地”,让大家觉得“这个老师很实战”“今天学习干货满满”。
此外,你还可以花20%的时间,展示讲师高度。
例如,做汽车行业营销公开课时,不妨加入一页需求图谱,随后给出你的策划建议:
又如,为教育行业讲新媒体营销公开课时,给出关键词,带学员了解年度相关趋势:
高度要展示,但没必要一直展示。拿出1小时中的10-15分钟,足够。
20%:做答疑
公开课的最后10分钟,通常是答疑环节。
不少培训师在这里只有一页PPT,随后纯靠口述答疑:
勾老师建议你专门给每个问题做一页PPT:
这样,既能体现你的用心,又能更好地把控答疑节奏。
在这个环节,你还可以把正课的部分知识点“植入”答案——既能回答大家的提问,又能让大家提前预览课程内容,对课程产生兴趣。
好,以上就是直播公开课的“3-3-2-2”设计方法。
当然,你也可以根据情况,做灵活调整。例如,先回答3个典型问题(做答疑)、再讲讲自己的经历(讲案例)、随后引出具体技巧(谈方法)等。
每次设计直播公开课,我都会用一张表,做完打印出来,它长这样——
举个例子——假如你已经开发了一套名为《读书六步法》的课程,期待通过公开课,让C端学员报名或让B端企业邀请你。
接下来,1小时的课程,你可以这样设计: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文章由勾俊伟撰写,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