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请读者思考以下两个情境中自己的选择。
情境一:
当你准备出发去看电影时,发现把价值30元的电影票丢了,如果你想要看这场电影就需要再花30元买票,那么你会去看电影吗?
情境二:
当你准备出发去看电影时,发现丢了价值30元的充值卡,电影票票价是30元,那么你会继续去看电影吗?
未接触过心理账户这个知识的读者,多数在情境一下选择“不会”,在情境二下选择“会”。抛开具体情境,两种情况下的损失都是30元,但是人们的决策结果却截然相反。这就是心理账户的威力。
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是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于1980年提出的概念,是指人们在心里无意识地根据资金的来源、资金的所在和资金的用途等因素对资金进行归类,把财富划归不同的账户进行管理,不同的心理账户有不同的记帐方式和心理运算规则。心理账户的存在让人们倾向于更轻率地或随意地使用被低估的资产。
本文开篇提到的两个情境中,人们将30元钱放置于不同的心理账户,进而产生了截然相反的决策结果。在情境一中,丢了的电影票和购买的第二张电影票被放置在同一账户中,给人们像是用了双倍价格看来一场电影的感觉,从而大多数人不会去看电影。在情境二中,电影票和充值卡放置在两个账户中,因而丢了30元充值卡并不影响人们去看电影。在心理账户中,人们对每一分钱并不是“公平对待”,而是按照资金的来源、资金的用途等因素采取不同的态度。
心理账户对人们决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与投资决策相关的心理账户效应主要有:成本与损失的不等价、赌场资金效应、沉没成本效应。
成本与损失的不等价,是指人们对待成本和损失的态度不同。请看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在以下两个选择中,会选哪一个?
选择A,100%的肯定损失50元
选择B,25%的可能损失200元
问题二:假设你有25%的可能遭受200元的损失,会选哪一个?
选择C,为避免这一损失,购买50元的保险
选择D,拒绝购买50元的保险
经过实验统计,大多数人对于问题一会选B,对于问题二会选C。两个问题从数值的角度是等价的,但人们在面对损失时是风险偏好的,想要去“赌一把”,而在处理成本时,却是风险厌恶的,接受了保险的选择为损失提供保障。
赌场资金效应,是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人们此前的获益与亏损状况会影响其对风险的态度,从而影响人们的决策行为。赌场有时会通过给新来的客人发筹码来吸引客人,大多数客人不会将筹码换成真钱离开,而是用这些筹码去赌博。对于这些意外之财,人们会采取一些冒险的投资方式,损失厌恶会大大降低。
沉没成本效应,是指一旦人们已经在某一项目上投入了金钱、精力或者时间,人们就常常倾向于将该项目完成,虽然继续该项目可能已经没有经济或者其他方面的意义。人们对有沉没成本的项目建立另一个心理账户,会更偏向于这个项目。但在理性决策下,沉没成本应该是独立于新的投资项目,是一种不相关的成本,不需要考虑。
笔者简单介绍了心理账户,不知道屏幕前的你在投资决策时有没有受到心理账户的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