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在物流创业里面什么最难,我认为不是产品难开发、也不是客户难谈、更不是缺乏资金,而是思维方式的改变,这本是一个放入四海皆准的法则,在物流行业会尤为突出。
因为工作关系有幸和美国NEXT trucking的CEO Lidia有过短暂的交流,交流过程里大家都认可物流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也都认为传统物流模式需要改革,甚至很多企业会面临冲击,但是当聊到具体的业务模式的时候,还是显示出了很大的不同。
她给我的几个词中明显可以看出思维方式的不同:shipper to trucker是他们的模式,她认为国内做的是broker,而他们是direct shipper,问起和国内互联网物流公司的区别的时候,她说国内做的多的是load board,这个模式在美国对标的是CH罗宾逊,但是在他们看来这个鼻祖级的公司也是不够性感的。
通过这个简短的沟通,我就想除了国内和美国的环境不同,物流产业的完善程度不同外,还有什么是制约国内物流发展的原因?根据我对物流的了解,是思维方式!
其实,国内并不缺乏有资金实力、有规模的物流公司,且不用说顺丰、京东这些耳熟能详的巨无霸物流企业,就是散落在各个地区的区域民营公司,一年做几个亿的营收的公司也大有所在,那为什么他们没有突破性的发展?
在我面试的一个年的女生过程里,让我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她说她之前工作的公司七年前就可以做到个亿的收入,七年后还是个亿,甚至出现下滑,而她只在那工作了一年就离职了,问其离职原因,她说公司内部帮派和资历现象严重,务虚的多,务实的少,基本不怎么考虑用户体验,更不用说服务了,排在第一位的是客情关系。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今天这个眨个眼的功夫都赶不上进度的年代,还在坚守着老一套管理办法的企业能有明天吗?
究其根本是思维意识的缺乏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慢。物流,不得不说是一个低门槛的行业,但也是一个需要吃苦的行业。我认为造成这种思维方式缺失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员,很多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这在他们创新模式、引进工具等方面受到了限制。人们惯有的毛病是自己不懂的就不碰,或者不自主的排斥,何况还和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就会更如此了。
、缺乏监管的野蛮生长,给物流行业留下的后遗症。我们都知道物流是一个一直处在野蛮生成的行业,无论是保险经纪、经纪人,还是车辆管理都极度的不完善,但却占GDP的%,即便这几年不断有些许的新规出现,但是依然不足以规范这个行业的发展,而且已经表现出了不适应。
当改革开始的时候,势必会影响很多人的生计,既然野蛮生长很容易攫取利益,为什么又要去费脑筋改革创新呢?就会造成创新不足,接收新思想的思维得不到转变。
、公司结构引发的病灶。物流也和其他行业一样,基本都是民营公司,没有合伙概念也没有股权激励等成熟的管理架构,基本都是老板一言堂,这和当下的创业方式有很大的区别。
俗话说将熊熊一窝,兵熊熊一个,物流行业目前看还是基本处在独裁的阶段,因为老板都认为自己是万能的,江山是自己打下来的,不舍得分利,这样的思想就会造成优秀的人才进不来,新兴的模式不重视的局面。还不用说公司内部存在阿谀奉承、资历横行等管理问题。试想,这样的环境里如果思维方式不改变,会有创新吗?
、缺乏布局和战略格局。任何一个行业都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当因为野蛮生长带给企业快速发展的时候也应该意识到,好日子总会到头的,需要有战略布局和思维格局。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在房地产依然如火如的日子里,万科就已经布局收购了普洛斯,发展物流地产。难道万科规模不够大吗?难道万科没有管理问题吗?其实都不是,核心还是在于人尽其才和格局以及思维的变化,缺乏居安思危的思考。后面我会详细介绍如何人尽其才。
存在思维转变的困难,不代表物流行业没有发展。物流行业这几年发展的很猛烈因该说,尤其是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后,互联网+物流就成了一个不得不说的话题。
无论是无车承运的运满满、货车帮,还是做信息的G,亦或者做同城的速运、货拉拉,无一不是借助互联网的科技力量进场“搅局”,就连商品车物流这个不被重视的垂直领域都有闯客行这样的公司在深耕。
说到这,我很想问两个问题:
、这些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有谁是传统物流的大佬?
、为什么传统物流公司没有做成这样的公司?
在互联网物流领域创业的不乏在物流领域工作过的,但是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都是后一代,没有获得物流野蛮生长的红利,那要获取一杯羹怎么办?举刀,向这个行业最疼的地方扎去,所以他们获得了一线发展而且把前辈拍死在了沙滩上。他们之所以可以成功,还是因为思维方式,他们了解互联网,他们知道用户的痛点是什么,他们知道怎么借助资本的力量,团队的力量去开疆拓土,他们不再固守自我擅长,不也不再盲目乐观。
那传统物流公司为什么没有成为这样的公司?或许是因为他们对这样的公司不屑一顾,也或许他们对这样的公司只能羡慕嫉妒恨。我个人认为,老一辈的物流人的思维还停留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物流上,例如买个车,拉个货,自己看得见,心里踏实;走走关系,竞个标就可以拿到订单,犯不着费心费力的去研究互联网。
但是他们殊不知,在他们这份踏实的背后早已经有人乘着互联网的无人机、用着苹果,坐着无人驾驶汽车,磨刀霍霍向物流了。这时候,回头发现,江山已然半壁大损,悔之晚矣。毕竟,任何行业,在升级的时候都有先发优势。就如阿里巴巴一样,如果他们没有当年在那个时代创业,没有国家发展、行业发展的大浪潮,还会有今天的他们吗?物流又何尝不是呢?
也许,在传统物流人眼里资金这个引以为傲的利器,当面对互联网冲击的时候,也会无用武之地,哪家互联网公司没有融资的本领?
最后,送几句掏心窝子的肺腑之言,“三不三应”法则。
三不法则:
、物流创业不以经验看成败;当你固守经验这道城墙的时候,其实门户已开,短板已现。原因很简单,经验是过往的营业流程,你懂,别人也可以懂,当你把这经验视为法宝的时候,势必也会阻碍吸收新的东西,更会阻碍对创新的思考,一个不能打败自己的人,又怎么打败他人呢?何况大家都知道,再丰富的经验,在创业这个领域里最多给你赢取半年的周期优势。
、物流创业不以能力论英雄;今天,无论任何一个公司都不能以能力作为管理公司的主要标准,将者以德以格局为前提,兵者以执行为己任。精细化运营盛行的今天,任何一个自认为能力出众的领导者都会耽误公司的发展。
、物流创业不以孤胆定江山;过去依靠野蛮和勇气就可以争得一分天下,今天没有千里之外的谋略和详实的财务规划、运营设计根本不足以取得江山一厘。你的孤胆相比于这个靠技术和信息支撑的时代,显得一文不值。
三应法则:
、物流创业应以务实为长调;务实,当以长调。虽然,今天互联网物流取得长足进步,但是我们也需要冷静,不能盲目乐观,大意失荆州。市场虽然非常大,机会纵然非常多,但也是也要从细分领域,从市场实际出发,不能盲目追求规模和体量,进而忘却了基石才是大厦的根本。
、物流创业应以市场为核心;市场,是一切创业的起点。君不见,互联网里面死掉的都是意淫用户需求的公司?君不见,死掉的公司都是没有抓准用户的需求的勇敢者。我们作为老司机当以前辈为教训,当以市场为准调,如果市场发生变化了,用户需求发生变化了,你还坚持你的经验和规划就会显得多余,而且误事。我了解的很多公司,都还没有做到以市场为核心,因为很多老板不在一线“体察民情”,创业维艰,且行且努力!
、物流创业应以团队为中心;匹夫之勇不足为傲,虽然你过往建功伟业,虽然你曾经单枪匹马杀下半城,但是今天已经不是昨天。
你要看见信息是在日夜流转的,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它都已经存在;你要看见新一代的从业者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不管你同意不同意,新的管理方式都需要产生;你要看见以科技见长的各种工具已经提高了行业的发展速度,你适应不适应都得学会;你要看见适应当下的跨界人才很少,当他们出现的时候,股权激励也是必须得,放点血也是可以的;你要看见浩大的物流产业面临互联网的改革的时候,资本也是绕不过去的砍,没有资本的支撑,你会实在盈利的前夜。
而这一切,你一个人不行,需要一个团队,一个真正意义上可以给他们决策权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