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因为投资理财越来越难,不少客人琢磨出了一些新的“途径”,即一些所谓“安全的”实业投资。
我们最近也接到一些类似的咨询,但认真评估下来,发现没那么美好。
01
以今年为例,类固收市场,货基均值收益在1.77%;纯债基金均值收益在2.99%。然后各种地产、城投的非标产品暴雷。
所以,不少客人看到一些“安全的”实业投资,宣称6%-8%,甚至更高的回报。但我们最近接到的几个咨询看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举几个例子。
一个客人前几年,听说婚车租赁市场挺赚钱的,就买了辆百万豪车,找了个机构托管租赁。一开始收益还不错,估计年化有10%左右。
结果好日子过了没几个月,收益就没了,甚至车都找不到了。后来为了找到自己的车,都费了不小的成本,最后在一千多公里外的某市找到了,而且还发现汽车的发动机号都给磨了。
为了处理这事,客人自己出差来回都跑了好几趟,折腾得够呛。算上车的折旧,整体肯定是亏钱的。
02
另一个客人,咨询的是某园区的工业设备租赁,回报率是挺高的,有20%。客人拿了一大堆材料到我这里咨询。
但隔行如隔山,不熟悉的领域真不敢随意评价。但好在老南各行各业的朋友比较多,找了个正好做这个领域的靠谱朋友打听了下。
回复是毛利率在“理想”的情况下,的确有20%。但是,实践中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比如1、2、3、4、5,列举了一大堆出来。如设备质保纠纷、租赁期内使用效率引起的价差变化,所导致的回报周期延长等,一系列问题。
任何一点发生,收益率就会出现不小的下降,如果两三个点同时发生,那本金都悬了。
03
所以这些咨询聊下来,我们发现问题并不是出在项目,而是出在人,也就是信息的不对称。
这些业务本身,并不一定是坑,但一个有钱的外行,冲进去纯财务投资,很可能本来不是坑,你去了就成了坑。
如之前老南在《爆火的短剧,背后和你想的不一样》中说的那句:
只适合资深业内搏一搏,或有非常靠谱的大哥带,否则新人参与基本死路一条。
实体行业,本身是高度拼经验、拼能力、拼资源的,对于业内老司机而言,都不可能100%做到万花丛中不带走一片绿叶。但肯定比行业新人好很多,至少一些明显的坑,不会去踩。
而外行只盯着项目财务测算的“理想”回报率,完全不了解这个行业的坑,很容易被别人做局,甚至后期维权都非常困难。
这里面的逻辑,我们之前写的《辞职开店为何频频失败?》提过的,文艺青年创业三大坑:奶茶店、咖啡店、花店,本质都是一回事,项目方赚的都是信息不对称,欺负外行。
更何况目前在经济下行期,实体行业的内卷程度,远甚于前几年。
结
所以,如果你真要搞实业提高收益,务必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圈里,千万别贸然去个新兴领域,那真是千里送人头,给别人搞慈善了。
这几年经济不易,无论是金融投资,还是实业投资,稳健安全,风险可控,比什么都重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