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世界,大家都周旋在纷繁复杂的关系中,没有明枪暗箭的伤害,有的只是自我内耗。就像《今日简史》中写的:“各种痛苦最深层的来源,都在于自己的心智。”说到底,一个人痛苦的根源,无非是自己内心的三种状态:想太多、输不起、放不下。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曾说过:“所谓人生困境,不过是你胡思乱想,自我设置的枷锁。”一件小事,想得越多,越复杂,一件大事,看得越谈,越简单。这让她备受打击,看着一起练车的同学大都“一把过”,她不禁怀疑:“别人都能轻易通过考试,为什么我不行?我怎么这么笨!”再去练车时,看到教练表情严肃,都觉得对方是讨厌自己。甚至,教练大声说话,都觉得是对自己不满;朋友调侃一句,她就会恼怒;家人开导安慰,反而让她觉得自己很糟糕。那段时间,莉莉听到别人讨论考驾照的事,都觉得是在嘲笑自己。这种敏感的心态,让她后来练车时越发紧张,结果越紧张,操作就越慌乱,一天下来,身心俱疲。
焦虑紧张的情绪离考试越近就越严重,最后她不得不放弃。让莉莉放弃学车的,不是驾照考不过本身,而是她的精神内耗,想得太多,太玻璃心了。其实,这样的心态,在生活中也很常见,面对一点挫折或者风吹草动,就开始敏感多虑,自我责备。生活纷杂,许多事情本与你无关,若非要对号入座,强加给自己,琢磨来琢磨去,最后也只会身心疲惫。一只蝴蝶飞进了一个房间,当它想要飞出去时,却发现找不到来时的路。于是它一个劲地在天花板横冲直撞。结果,耗尽全部力气,死在了房间里。令人遗憾的是,只要它飞低一点,就可以找到那个敞开的窗户了。人生就是一个难题接一个难题,如果怕输,不敢尝试,就只能永远待在原地。英国作家约翰·克里西,他在35岁那年开始写作,刚开始满怀希望地投稿,却屡屡被退稿。收到大量的退稿信后,他没有受到打击,一蹶不振,而是沉下心,一篇篇修改。后来,在接收了700多封退稿信后,终于迎来了首部作品的发表。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拾,写作速度越来越快,质量也高,继而发表率也愈发的高。40年来,他共约写下了4000多万字,手稿叠起来有两米多高。他说:“人生分两种状态,成功和失败,当习惯了失败,成功就来了。”确实如此,大多数人在做事前期犯了几次错误或者经历几次失败后,就开始瞻前顾后,不敢尝试,甚至直接放弃,不再折腾。正确的试错方式,应该是在失败中调整自己的方向,在不断地修改和尝试中找到成功的方法。一个人,想要成功,首先要有输得起的能力,所谓输得起就是敢于反复试错,勇于挑战困难,在每一次失败中总结经验,然后,一点点往目标靠拢。正如周国平所说:“因为挫折,我们的观察才被引向了深邃的思考,一个人历尽挫折而永葆爱心,正证明了他在精神上足够富有,所以输得起。”一个有远见的人,是会在挫折中不断尝试,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成长的。正所谓,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输不起,人只有越敢做,才越有收获。《失恋33天》里有句台词:“就好像壁虎的逃生本能,遇到危险时,绝不会费力纠缠,马上断尾逃走。”确实如此,一个人,最怕的是和变了心的人,纠缠不清。两人在大学时候相识,毕业后就双宿双栖,在工作第二年,两人修成正果,结婚后很快有了孩子,本以为一切都很圆满幸福。朋友知道后崩溃痛哭,但冷静之后,她却选择了原谅,并安慰自己:“无论怎么样也不能让孩子一出生就没有完整的家,他估计也是一时被迷了心窍,没准孩子出生后,就会改变。”最后,经过家人们的劝说撮合,以及她的挽回,老公回归了家庭,两人似乎和好如初。但在孩子出生的第2年,她发现老公和小三旧情复燃了,老公甚至还坚决地提出离婚。朋友又气又恨,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一度宽容和忍让,换来的是又一次伤害。之后,她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在婆家大闹,在娘家哭诉,不去上班,也不看孩子,每天琢磨怎么对付小三,怎么挽回老公,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父母看着她心疼不已,劝她放手。亲戚们也纷纷劝说:“大家都没有了感情,凑合也不幸福,还是散了吧。”但她就是不愿意放手,认为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年,现在就轻易离婚了,岂不是便宜对方了。所以,她继续折腾着老公和婆家人,自己也变得抑郁暴怒。她不明白,事已至此,即便再怎么死缠烂打,都挽回不了变了心的感情和曾经的付出。有些人,当断则断,及时止损;有些事,当忘则忘,及时抽身。古训曾说:“烦恼本无根,不捡自然无,困惑本无源,不究自轻松。”一个人,如果顾虑太多,太过执着,那么就容易陷入揣测和遐想的漩涡里,内耗自己。想得太多,凡事往身上套;瞻前顾后,做事不敢试错;纠缠不清,执着不放手。其实把心放宽,不怕失败,放下执念,人生也会活得自在轻快。希望你我都能看透痛苦的根源,看清自己的内心,远离痛苦,收获幸福。我是李老师,我目睹了一个学渣从死到生的觉醒之路
监禁、虐待,他们却拍手叫好……
“清华女博士考协警”,北大核物理博士当城管,当保姆、卖猪肉、说脱口秀……这些985学霸的“堕落”,真相太戳心!
被骂“舔狗”17年,我赌你从未看懂她
作者:女公子99,一名混迹医学江湖的文女子,喜阅读,乐分享,爱写作。值班编辑:梁潇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