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引流推广 » 正文

小说抄写员兼职平台,正规打字赚钱平台,每天在家打打字,兼职打字就能月入上万元,你信吗?

5720 人参与  2023年12月25日 13:43  分类 : 引流推广  评论

“不用去公司上班,不限学历,在家兼职,动动手指,月入上万。”

对于不少求职者来说,看到这样的招聘广告,难免会动心,可是一不留神,就会陷入骗局。

近日有这样一则新闻:西宁市一女子应聘网络兼职,点击对方发来的购物链接,结果被骗走了16万元。

看到这样的新闻,很多职场人在痛恨骗子的同时,也在疑惑,什么样的情况下骗子会得手? 他们到底用了什么样蛊惑人心的手段让受骗者就范呢?

结合我自己的心理学知识,给各位职场朋友做个分析。


01 “先跟后带”的“催眠“手法

心理学现代催眠术当中,有种诱导技术被称为“先跟后带”。也就是说,催眠师在面对来访者的时候,如果直接发出指令,往往会遭到来访者内心的抗拒,催眠也就难以进行。但是如果发出一些来访者能够认同的指令,比如重复对方说的话,或者陈述一些客观事实,像“你正坐在那里”、“你的眼睛是闭着的”、“你可以听到房间里的声音”,那么来访者对这类内容是不抗拒的,因为这本来就是真的,这就是“先跟”的部分。接下来,治疗师会暗暗地把需要引导的内容放在“先跟”的后面,比如“你会越来越放松”、“你的心情会越来越平静”,这就是“后带”的内容。有了这样的“先跟后带”,来访者大多会接受“后带”部分所包含的暗示而被催眠。


赵本山在其小品《卖拐》中诱导范伟腿瘸的时候,就是这么做的。“大忽悠”先是在其前面正常地走步,范厨师在后面也正常地跟着,这就是“先跟”,似乎平淡无奇。但正是因为有了前面的这几步“同步化”的动作,接下来“大忽悠”开始腿瘸了,一高一低的走步;结果后面的范厨师也开始一高一低的走路,“忽忽悠悠就瘸了”。“先跟后带”也就完成了。

而一些骗子,正是学了这样的方法用于歧途。而且他们运用这种手法非常隐蔽,几乎不着痕迹,他们往往会做足“先跟”的功夫,比如准确地报出受骗者的个人隐私的信息(如工作单位、毕业院校、身份证号码、家庭关系等),让人信以为真,甚至感觉无懈可击,结果后面就被骗子带动着而逐步落入圈套。


02 调动受骗者的情绪

情绪在我们生活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负面情绪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也同样不小,我们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能让别人成功地骗了你,许多时候都是因为我们不能合适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其实跟理智是站在对立面的,当你上情绪的时候,体内开始分泌激素,让你大脑中属于理智的区域被压制住,当然啦,智力也就开始下降的迅猛。说白了就是在你上情绪的时候,智商也就降低了。

焦虑、恐惧、兴奋、同情等,这些都是情绪,骗子调动你的情绪,来开始他的欺骗手法。我们经常看到听到接触的骗局,大致有这几种情形:

1. 利用你的害怕

比如某些电话诈骗,骗子会刻意对自己的身份进行伪装,恐吓你掌握了你犯罪的证据,胆小怕事的人在这时就会陷入惊慌失措的状态,急不择路的听从对方的安排,希望摆脱困境。

2. 利用你怜悯他人的情绪

还比如看到路边的乞讨者,就算是深知他们是职业性的乞讨人员,却还是控制不住给他们钱的冲动,这都是你的同情心在作怪。因为同情、感动会给我们一种“沉浸式体验”,这不仅会蒙蔽我们的智商,还会削弱我们的感官。

3. 利用你兴奋、高兴等正面情绪

正面的情绪有时也会成为一种防御漏洞,老人都说无欲则刚,但是在生活中好像能做的无欲的真的很少想,因为人的各种欲望,同样会让你的智商下降。例如平日里收到中奖短信,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不会相信。但“双11”之后,以“您在某某电商参与抢购抽中大奖”的名义向您发送的诈骗短信,就很有可能会相信。

与调动情绪进行诈骗有关的例子太多了,骗局也是防不胜防,所以当有人试图调动你的情绪时,一定要让自己保持理智,冷静分析问题。


03 利用你的“从众心理”

从心理学上讲,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个从众心理,用另一个词语来说就是法不责众,大家心里都会想着这么多人都做了即使是错的也不会受到惩罚。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件事情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做了,那剩下的哪怕是对这件事不认可,也会去跟着大家一起做。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经过心理学家的实地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些跟随者都想着这件事如果是好事,别把自己落下,即使不是好事儿,这么多人自己也不会有太大损失。这个心理也成了那些骗子的利用点,他们会通过做出大家都在做一件事的假象来使大家不自觉的入坑。甚至在进行很多选择时,骗子并不需要“托”这种人的现实存在,只要告诉你这件东西很多人在买,销量很好,或者很多人都是这样选择的,你就会改变态度。

例如市场上有一些无良讲师,也用这种心理学技巧大肆圈钱。讲课的时候,讲一些鬼都听不懂的话,下面的企业家学员,也未必能听懂理解。然后讲师问了:“听懂的举手,我看一下。”这时候,你发现都举手了,而很多没听懂的企业家呢,看周围的都举手了,他就想:我不举手不是说明我智商有问题吗,我也举手吧。接下来,讲师会找机会进行推销他的别的课程,这时候,一般课程内会有托……于是就这样又上钩了。因为一个从众心理的圈套,莫名其妙花了几万报名和自己企业没多大关系的课程,值得吗?


04 面对当今职场如此猖獗的骗子们,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一、增强抵制诱惑的能力

在面对各种诱惑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利令智昏,对他人的“慷慨解囊”,特别是那些不是很熟悉的人所承诺或给予的“好处”,要格外小心,切不可因小失大。

《巨额来电》刘芳丽在电影中说道:“放着弯腰就能捡钱的生意,谁还会老老实实做买卖?”从价值取向来说,如果个人只想尽快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很容易出现急功近利的想法。要改变这种想法,就应该看到,成功不是轻易就能得到的,要想获得更多的回报,就应该付出更多。

二、理智地思考问题

诈骗者常常会伪装自己,以各种让你放松警惕的身份出现。此时切不可“跟着感觉走”而缺乏理智,应该多听、多看、多思考、多商量。尤其在外地时,人生地不熟,如果有人求助于你,不要放弃你人性本善的一面,但同时要学会保护你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有困难找警察叔叔!

三、多学习日常知识

在许多的诈骗案件中,诈骗者之所以得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缺乏有关事务的必要知识。例如,税务部门、财政部门对消费者进行退税的时候都会通过电信、报纸等权威部门公告,机动车限行要退养路费都会在网络、报纸、电视上做公开宣传,绝对不会打一个电话说我要退你的钱,这些都是骗人的。

建议大家平时多读书、多上网、多看电视,多接触一些社会信息,因为现在已是互联网时代,信息闭塞就容易上当受骗。如果学习到了防范诈骗的有关知识,也不要藏着掖着,把这些信息广泛宣传,共同预防诈骗。


写在最后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曾说过:“从古至今,诈骗行为在世界各地不断重复,可是,这种骗局却长盛不衰。”

因为世间大多数人并不相信真实,而是主动去相信自己希望是真实的东西。

这样的人两只眼睛哪怕睁得再大,实际上已什么都看不见。

作者:丁路遥,今日头条优质职场领域创作者,三茅网专栏作者,环球人力资源智库、智联、猎聘等多家头部平台签约作者,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心理咨询师。

专栏
HR小白进阶路上的必修课
作者:丁路遥知事
6.6币
35人已购
查看

本文链接:https://www.woshiqian.com/post/223475.html

<< 上一篇 到底啦 >>

  • 评论(0)
  • 赞助本站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网站分类

最近发表